观看与创作——简论尚丁军事题材的艺术选择 2012-11-27 13:18:41 来源:雅昌艺术网 作者:周军喜
本文将尚丁的军事题材油画与文革美术和20世纪70、80年代的军事美术相比较,力图通过对其所处境遇,师承关系的把握,从题材选择、观看方式、绘画语言、艺术取向几方面分析,梳理出尚丁军事题材油画不同寻常的独特面貌,并力求确认。

《士兵》

《士兵》

自尚丁开始,军旅画由单一的纪念碑式英雄主义风格转向对于对士兵个体的真切体验和朴素美的表达,把军事题材中惯用的“ 红光亮”,“ 高大全”的舞台化创作方式导入现实生活。在对其艺术选择探求的过程中,也引发了对于国内写实绘画在观看方式,表达手段等问题的反思,同时看到,国内的写实绘画在语言方面尚有一些新的可能性。

本文将尚丁的军事题材油画与文革美术和20世纪70、80年代的军事美术相比较,力图通过对其所处境遇,师承关系的把握,从题材选择、观看方式、绘画语言、艺术取向几方面分析,梳理出尚丁军事题材油画不同寻常的独特面貌,并力求确认,尚丁的突破和贡献就在于同样身处于一个封闭、教条和僵硬的时代中,但他没有屈从于特定历史条件下的主流价值观和体制权力下的各种诱惑和规范,比许多同时代的画家更早、更自觉、更深刻地触摸和表达了真实而丰富的人性。

1974年10月1日,中国美术馆举办“纪念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二十五周年全国美术作品展”。展览中,油画《连续作战》伴随着尚丁这个名字呈现在大家眼前,当众人观画惊叹不已时,谁也没有想到出现在他们面前的作者竟是一个不足20岁的年轻士兵。在得到当时国家领导人称赞后,军队文化部门领导点名接见了他,当时几乎全国所有的媒体都刊载和介绍了这个普通士兵和他的油画《连续作战》,轰动全国。次年,这幅作品被印制成500万册的特种邮票在全国发行,自此尚丁登上了中国油画艺术的舞台。后来相继创作《神枪手》,《为了祖国的安宁》,《收工》,《途中》,《士兵》,《伴》等一系列重要作品,《为了祖国的安宁》获1981年“第二届全国青年美术作品展览”的银奖,浙江省美展的金奖,《乡音》获得世界青年美展三等奖,《途中》获得第六届全国美展铜奖。此后又多次在全国各美展获奖,先后被中国美术馆,中国军事博物馆,卢沟桥纪念馆,井冈山博物馆,宁波美术馆收藏。

令人遗憾的是对这样一位重要的画家国内美术界却缺少持续的关注和认真的研究。陈丹青等众人曾感慨:“尚丁不在,军事题材绘画再无人矣!”(这里指的可能是,像尚丁这样把军事题材创作现实主义生活化的作派,并不见在以后的军事画创作中有一个相应的提高和发展)又说:“冯小刚导演的名作《集结号》所呈现的历史观和审美取向早在二十年前就被军旅画家尚丁充分揭示。”为什么将其艺术道路归纳为军事题材中的现实主义?尚丁又是在怎样的历史和现实境遇下构筑自己的艺术取向?就军事题材绘画而言,他和他的前辈、同辈和后来者又有哪些大的差异?这种差异反映到油画创作当中又是一个怎样的面貌?当我们将其比较和梳理之后对我们的军事题材油画创作乃至于我们国内写实油画创作又有哪些推动与反思?

本文通过对上述几方面问题的探求与论述,对于20世纪70、80年代的军事美术史(油画创作部分)作一定程度的比较研究,从而实现艺术理论和写实语言上的梳理,在重新认识和确立尚丁军事题材油画在这一特定历史时期文化艺术身份的同时,提出对位性的思考。

第一章 尚丁及其军事题材绘画的历史境遇

一 历史背景

1 1949年10月1日,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中国进入一个社会主义改造和建设时期,混乱结束了,新秩序诞生了,社会也日趋稳定。所有政府和民间机构受到解放军的接管和控制。学校被迅速改造和合并,即便是私立学校,不管其过去的资产所属关系,统统被并入由党领导的新学院和大学。与此同时,所有的知识分子,艺术家,教师和学生,都在新的政治空气和物质条件下工作。工资,住房以及有限的福利开始得到保障,时间才刚刚开始——这是胡风对1949年的赞誉。自由的艺术创造或许即将展开,对一个在生计上有保障的画家来说,还有什么值得焦虑的?所有一切是党和新政府给予的,还有什么理由不给予拥护和报答的?⑴加之,这也是一个急切地需要歌颂新政权和革命历史的时代,所以表现这一特定历史时期的美术作品创作热情变得空前高涨,特别是反映中共革命历史和伟人功绩的和军事历史题材绘画有了一个相当大的发展,同时也涌现了一大批优秀的画家和油画作品,如1951年罗工柳的《地道战》,1957年艾中信的《红军过雪山》,1958年黎冰鸿的《南昌起义》,1959年詹建俊的《狼牙山五壮士》,1961年全山石的《永不屈服》,1963年何孔德的《出击之前》,1964年蔡亮的《贫穷的儿子》等等。⑵这些作品大都遵循革命的现实主义与革命的浪漫主义相结合的艺术思想,受苏联社会主义现实主义艺术很大影响。

2 1966年“一场文化战线上的社会主义大革命”将中国带入了一个非理性的历史时期,与此同时,也将中国的军事题材绘画带入了一个特定的阶段,大多数的作品一直遵循文革流行的“高大全”“红光亮”的样板戏似的美学样式,戏剧性的场景加之英雄的纪念碑式的手法,在绘画趣味上尽可能少的表达出个人的特征,雷同和大字报式的作品比比皆是,这也恰恰是这一时期绘画作品的主要特征。其中的一些比较优秀的油画,如1974年沈加蔚的《为我们伟大祖国站岗》,1975年高虹、何孔德、彭彬的《步调一致才能胜利——1928年毛主席沙田颁发》1976年陈逸飞、魏景山的《攻占总统府》等等都多少有这样的痕迹。一直到80年代初也没有真正发生较大的改观。此时,尚丁和他的军事题材绘画出现,预示一种新的绘画观和美学取向的觉醒和崛起。

二 个人境遇

尚丁1954年出生在军人世家,父亲尚文在军队报社工作,是国内很有影响的书法家。其天真烂漫、俊朗跌宕的书风笔骨深深的影响着尚丁的人格和画品。幼年的尚丁就受到了相对良好的家庭教育,可好景不长,小学毕业的他就经受了人生第一次的巨大变革,文化大革命开始,父母被关了起来,他幼小的心灵受到沉重打击,画画变成了他继续前行的最大动力。1970年因为绘画上的天赋加之热心人的帮助,16岁的尚丁应征入伍,两年以后受命创作大幅主题油画《金沙水拍云崖暖》,让他第一次入选全省大展。1973年19岁的尚丁被选入解放军总政治部在济南军区举办的美术学习班学习,这是当时全军最高水平的美术学习班,何孔德,董辰生等著名画家担任教师。在这部队首届美术学习班的大讲堂里,尚丁得到部队著名画家的教诲,也结识了一批军队的美术骨干,使他的美术基础和专业水平有了质的提高,此年即创作了使他一举成名的《连续作战》。1975年21岁的尚丁作为工农兵学员被选送到中央五七艺术大学美术学院(既中央美术学院)学习,为期两年,师从靳尙谊,林岗,罗尔纯。1978年恢复高考,尚丁收到全山石老师的邀请,顺利进入浙江美术学院(现中国美术学院)油画专业研究生,师从全山石。著名的《为了祖国的安宁》就是他的硕士毕业创作。毕业后分配到北京解放军艺术学院美术系,任教八年。《收工》,《途中》,《士兵》,《伴》都是在此期间创作的。1988年应美国艺术家恰博邀请赴美,后定居美国至今。

虽然尚丁在美国也同样取得了很大的成功,其中杰作《排练》被美国丹佛艺术博物馆收藏,作品《四月》于2000年被评为“全美最受欢迎的艺术家”。尚丁和其他杰出华人艺术家成为美国炙手可热的一线画家,但在国内尚丁渐渐的淡出了我们的视线。本文着重针对他出国前的军事题材油画部分做一些分析研究的尝试,重点放在其体裁和方式上。

【相关阅读】

 《中国艺术编年史》的学术史意义

吕澎:《中国艺术编年史》序言

表态
0
0
支持
反对
验证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