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段时间,网络上频频出现热议城市雕塑(简称“城雕”)的话题。从湖北襄阳“郭靖、黄蓉雕像风波”的兴起,到新疆乌鲁木齐的“飞天”雕塑的被拆除,再到河南郑州中原塔前的“孝顺猪”石雕掀起的高潮,最近公众们痛批城市雕塑的热潮可谓是愈演愈烈,以至于搜狐网近期正着手策划一场2012年全国十大最丑雕塑评选活动,大有集中靶子直击城雕要害的味道。众所周知,城雕是一个城市诗意的眼睛,它在装饰和美化城市,在丰富城市居民的精神享受方面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但在其发展过程中也确实暴露出大量的问题,需要我们认真地去反思。
我们专门采访了国内从事城雕艺术创作的艺术家傅中望、展望、张松涛,针对当下出现的城雕热议事件进行分析和讨论,以期得到对城市雕塑艺术的专业解读。
点击1:什么是“城市雕塑”?
艺术+(以下简称“艺”):据知,上个世纪八十年代刘开渠先生最早提出“城雕”这一术语,不同的人会有不同的理解,您作为雕塑家是如何去定义这一概念的?
傅中望(以下简称“傅”):城市雕塑,我们称之为“公共艺术”。城市雕塑就是放在外面,让社会所有老百姓看的,属于永久性的雕塑作品。最主要的就是,它是一种大众性、公共性的审美,而不是一种小众的东西,更不是一种哗众取宠的东西。一座城市雕塑的立项,首先要做好对内容题材的决策。这就需要很多历史学家、社会学家及民俗学家来对题材进行论定,然后委托艺术家来设计制作。这种题材的论定一定要有专业的评审,绝对不是领导拍板的事情。如果雕塑的造型不好,那是艺术家的事情。至于雕塑主题好不好,那是当地政府的问题。可见,城市雕塑是政府、专业学者和艺术家同打造出来的东西。城雕作为一个城市的文化名片,必须要使其主题与这个城市有着真实的血肉关联,它所讲述的东西必须是在这座城市真实发生过的,并且对这座城市产生了深刻影响的故事。
点击2:我国城市雕塑艺术的发展历程如何?
艺:从时间上来追溯,我们国内的城市雕塑从什么时候开始出现的?
张松涛(以下简称“张”):其实很早。早在民国时期就有了。现代意义上的城市雕塑的话,像我们武汉市红楼前的孙中山像、黄兴像等等这些都是民国时期的城市雕塑。建国后,发展比较迅猛,像人民英雄纪念碑以及后来的一些雕塑。大规模发展蓬勃兴起是在改革开放以后,到了八十年代走向爆炸式的发展,一直到持续到现在。只是很多城市急功近利,大多数领导热衷于大搞形象工程,造成了城市雕塑良莠不齐,甚至到了城市雕塑被报名参加选丑大赛这样的境地。其实很多城市对公共艺术这个概念,并没有形成一个清晰的认识,只是纯属跟风,这的确是值得深思的一种现象。
点击3:雕塑家和城市雕塑怎样结缘?
艺:我们雕塑家是怎样参与城市雕塑创作的?
张:雕塑家参与就是一市政建设或者是一些房产的开发。一个城市空间里边需要这种雕塑品的话,会请一些雕塑家进行设计,来创作一件公共雕塑作品,大致就是这种情况。
艺:作为雕塑家在从事公共雕塑艺术创作过程中,有没有受束缚的地方?
张:束缚肯定很多了。现在最常见的是一个市政工程或者城市里面一个公共空间的话,首先是市政领导的一个意见,出现特殊意见的话,往往以领导为主。雕塑家本人的创意就很难实现。另外,就是雕塑的设计制作成本的限制,有艺术水准的作品自然需要更大的成本,所以很多城市雕塑并非出自专业的雕塑家之手,像网络上的那些雕塑事件,我敢肯定那些东西百分之九十不是雕塑家自己做的。估计是他们甲方随便找了一些人,没有通过雕塑家,随便找些什么施工队、草台班子做了个东西放在那,不能把它算在雕塑家头上。
点击4:国内频频出现“垃圾雕塑”的原因?
艺:现在我们城市产生不少“垃圾雕塑”,它出现的原因有哪些?
展望(以下简称“展”):产生的原因是,它不是雕塑家的原创雕塑,是作为“城市雕塑”的“活儿”来做的,评选者是外行。
艺:这种责任在哪里?
展:责任在领导干部和某些专家对艺术品的错误认知上和评选作品的方式上。
点击5:我们民众的积极参与是否有利于城雕艺术的发展?
艺:近段时间,这些城雕作品之所以饱受诟病,您觉得是作品本身存在问题,还是民众的审美存在问题?
傅:本身好不好,艺术有个基本的形式法则和美的法则。雕塑就有一个好不好看的问题,你做得不好,老百姓肯定感觉不好。这个里面包括一个:作为造型艺术,它是崇尚美的。你做得不美,当然人家就说不好了。
艺:有没有公众自身的不足在里边?或者说公众是不是也需要一个提升的过程?
傅:艺术也是一种美的创作,给公众一个审美的享受。艺术又不是迎合,不必迎合一种世俗的需求。它有时候是要做得更高美的形式和语言去感召去影响公众,以此来培育公众的审美趣味。这就要求艺术家创作更高更好的艺术品来影响公众。如果雕塑家创作的东西比公众还低俗的话,公众肯定接受不了。
【编后语】
随着经济的迅猛发展和国家对文化建设的逐渐重视,各地掀起兴建城市雕塑的热潮,但随之而来,关于城雕粗制滥造的问题也越来越严重。城雕本该是一座城市文化的象征,它反映了这个城市的历史积淀、风俗习惯、地理位置等文化基因,可如今在某些城市花巨资打造的雕像,却不免令人忧虑,无论是从作品的精神性、艺术性来讲,还是从作品的公共性来讲,都难以让人满意。但不管如何,我们的“城雕热”仍在持续,越来越多的人也看到了这些严重的问题,希望大家能冷静的反思一下,从而让城雕真正成为我们城市的诗意的眼睛!
【编辑:赵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