艺术学院奉行之教育,在于引导心灵转向,培养共同关切,点拨经验,更新知见,涵养胸襟,锻造品格。而艺术教育的根本就是对人之感受力的蒙养和创造力的激发。在学院之中,艺术是“教”与“学”这两种心灵状态共同演化出的一条道路,这条道路引导我们持续地批判与实验,在不断批判中更新我们和世界的关系,在反复实验中开启我们的心灵空间和社会想象,用我们的感受力对现实作出新的解释,用我们的想象力向社会和时代提案。
11月26至27日,2012国际美术学院院长网络年会在中国美术学院举行。来自全球12个国家的16所顶级艺术院校的院长聚集在杭州,展开一场主题为“继续实践:艺术教育的实验性”的峰会论坛。
托尼·乔内斯教授(Tony Jones)当模特
参加本次年会的美院院长们包括中央美术学院院长潘公凯教授、英国皇家艺术学院长Paul Thompson教授、德国汉堡美术学院Martin K·ttering教授、美国加州美术学院院长Steven Lavine教授、挪威奥斯陆艺术大学校长Cecilie Knudsen教授、法国巴黎美术学院副院长Gaita Leboissetier教授、美国芝加哥艺术学院前任院长托尼·乔内斯教授(Tony Jones)等16所世界知名美术学院的院长,以及中国美术学院的10余位国际知名的艺术家与学者。
几年前,时任美国芝加哥艺术学院院长的托尼·乔内斯和中央美术学院院长潘公凯交流过这么一个问题:“来自世界各地的学生们可以谈论自己的国家都发生了什么,而我们这些院长们却很少知道世界各地的艺术院校都在干什么。”于是“国际美术学院院长网络”应运而生。
“国际美术学院院长网络”是由中国美术学院、中央美术学院和美国芝加哥美术学院共同发起,联合全球12个国家的10余家顶级美术院校共同建立的国际学术组织,旨在探讨当下艺术教育在世界范围内所面临着的前沿问题,提升艺术教育的方法、层次和品质,是当今艺术教育领域最高端的思想平台。该组织已经在北京、芝加哥先后成功举办了两届论坛,取得了丰硕的学术成果。
托尼·乔内斯教授表示,之所以要举办这样的网络年会,是希望能够将更好的艺术教育经验分享给更多人,用他的金字塔图式解释道,“全球艺术学院和金字塔的塔尖一样,能真正影响全球艺术教育的,只有最顶尖的一小部分。每年,这些最具影响力的学院院长都会有学术上的讨论,但不够公开。于是我们就在想,能不能通过网络,把这些讨论和研究与更多人分享。”
“实验”不是目的,是开端
新世纪之初,在文创产业与符号经济大发展的全球性语境中,艺术更成为民族自主创新能力的源泉与发动机。学院成为当代艺术和创意教育人才的前沿阵地,成为以艺术的独特智性模式进行创造的场所,而艺术教育的本质指向对人的创造性施教。艺术学院之使命即成为催生创意人才的实验室,创造文化创造与社会更新的人才库和思想库。
然而在今天,无论在中国还是西方,美术学院的传统和理想都受到了前所未有的挑战。在全球化的影响和推动下,视觉艺术创造再也无法完全依托一个自定的个体性的精神冲动和标准单一的技艺训练。艺术家面对的是一个比以往任何时代都更加复杂的现实,审美领域与政治、伦理、环境等公共领域彼此交叠,符号和意义在媒体传播中不断延异,艺术本身也已经成为了一种社会性媒介和实践。我们迫切需要建立一个讨论艺术教育与视觉问题的全新的国际视野。
中国美术学院院长许江说:“这次年会的目的,是邀请世界顶级美术学院的院长,聚焦艺术教育的实验性特质,进行深入研讨;意在从艺术的创造性实践中汲取教育的实验性方法,以实验艺术推进教学改革,以实验的艺术教育推动社会更新。”
对于艺术教育的实验性和实验的艺术教育,许江院长这样解释,艺术教育的实验性指的是艺术教育本身所包涵的实验性,实验的艺术教育针对的是直接影响社会变革的艺术运动,两者共同创造了世界艺术教育史上众多开端性的实验。中国美术学院高度重视艺术教育的实验性,产生了各个历史时期在中国有重要影响的实验的艺术教育。因此,也产生了中国艺术教育众多的第一。如,1929年,中国美院最早设立艺术研究生;1962年,潘天寿先生召集组织了各方面专家共同酝酿高等书法教学……因此,在中国美院这个中国艺术实验的大本营里,并不缺乏实验精神的养料。
但是,实验不是目的,是研究开端性的场所。在新的媒体时代,传统的感受力在衰微,如何重建吸引力需要新的艺术精神激活新一代青年的艺术活力。
理想生活新知
续写新的“实验精神”
艺术进入学院,形成了工作室和画室为传统的教育模式。近年来,随着艺术创作被转称为艺术生产和艺术实践,实验教育模式也就成为了艺术学院教育中日益显耀的部分。响应当代生产生活结构的改变,重新勾画工作、劳动、创造性和科学技术实践的关系图谱,这是艺术教育的课程成为实验室的原因之一。
11月26日晚,“中国美术学院实验教育展”在中国美术学院象山校区同期开幕。本次展览分为理想、生活、新知三大板块,向公众展示了来自中国美院各系科的10个实验性教学案例,重新勾画日常生活、劳作、理想、科技等诸元素与艺术教育之间的关系图谱,呈现出当今艺术教育的最新模式,可以说是一份来自艺术教育最前线的报告。
策展组如此理解:艺术和艺术教育的实验既是模式的更新,也是为了开启心灵的空间,更新社会想象而执着地反复探寻,由此,他们将这次中国美院实验教育展解构为理想、生活、新知三部分。因为,“一切艺术莫不扎根于日常生活的体验与体悟,在理想的召唤中更新知见,创造新知。”
与此同时,“美育十问:与国际美术学院院长面对面”于11月27日在中国美院象山校区举行。主办方通过微博等网络媒体从学院和社会广泛征集美术教育方面大家普遍关心的问题,美院的学生组织者们会将最后被选中的10个问题带到“面对面”现场,在场500多位学子直接向这些院长们发问。“感受力:2012中国艺术教育论坛”,将于12月1日、2日在南山校区举行。届时中国美院将邀请两岸三地教育界的30余位著名教授,聚焦艺术教育的实验性与感受力培养问题进行3场圆桌论坛,旨在从艺术的创造性实践中汲取教育的实验性方法,通过艺术这一身心交感的智性模式重建我们时代日渐式微的感受力。
【编辑:刘建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