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沐:在格调觅寻中意写神采 2012-12-10 13:19:33 来源:99艺术网 作者:西沐
在当下中国艺术及艺术品市场迅猛发展的态势下,无论是在艺术创作,还是在艺术品市场的发展上,福建画坛可能显得并不起眼,但我们却不能由此而忽视福建画坛所蕴具的力量与潜力。尤其是在闽学文化传统的陶养与培育下的中国绘画领域。

三是用文化体验之手去触摸自然,在自然的旷达与深邃之间放逐自己的人文情怀,这时,自然→文化体验→审美经验之维度就会建立起来了,审美就会由共性平台变为一种个性高度。这是张秋桔青绿山水画创作之中美学思想构建的基础。事实上,在看似千篇一律的中国画创作领域中要开辟一个新局面,需要的不仅仅是勇气。于是,张秋桔凭借自己的悟性与判断,反复探索,找到了新青绿山水这条路子,这可能是新青绿山水最适合表达他对艺术的理解及其审美经验。在繁复的绘制中,张秋桔将其对自然的情感,以及对自然的感悟与理解,如涓涓细语般倾诉在画面上。从大山中的树木,到山脚下的村舍,似乎都在彰显一种人文的感召力。在这里,当代艺术审美取向对于如何走出传统青绿山水画以客体再现的高度规范化、单一化的语言模式,赋于意笔与色彩,如何更为有效地,广泛、深刻、细致地体现艺术家的感悟及内心世界,就成为一个重要课题。张秋桔的探索面临三个困境,一是传统青绿山水画的创作,除了在勾勒造型时有限度地用笔之外,敷色多以平涂方式或以分染方法表现深浅阴阳,用笔过程过分理性;二是以突出用色效果为特征,程式化与理性的技巧应用已经变成一种简单的经验累积,这种单一的程式技法及材料的应用使艺术家的创造力受到很大的约束和限制;三是创作过程的重复性与缺乏挑战性,最终导致艺术家艺术个性与激情的缺失。所以,张秋桔意识到,青绿山水绘画不仅在于要表现人在大自然面前的崇敬、宾服,而更为重要的是要体现出人对大自然的亲近、亲和与触摸。青绿山水画发展到现在,需要把对自然、社会的体悟及文化与其精神的体验,沿着审美体验的路径,以更加自由、更加个性的方式释放自己的情怀。这其中有一个前提那就是,表现形式更加多样化,他以自己的不断努力,成为探索过程中多样化的一极。

四是用审美的当代性整合笔墨、色彩与造型的关系,整合线、面、色块间的结构,从而使创作表现更加现代,并在持之以恒的实践与探索过程中,形成或正在形成自己的创作风格。在早期青绿山水画中,线构主要来自平面的错叠,线构所塑造的形象已经具备了空间与立体的解释能力。但是矿物颜色的覆盖力与水墨表现的矛盾在调和过程中存在一定难度。在创作中张秋桔感到,传统青绿山水技法在勾填的同时较多地使用了分染技法,实起虚收,影响了视觉张力和结构的整体感的融合。针对这一问题,张秋桔不是采用回避的态度,而是从三个方面建立起了相应的路径:一是建构有别于传统造型结构的丘壑形象,以个性的方式重组形的空间、结构的秩序。二是在结构中强化面的色块之间关系的经营,把线的节奏转换成面的变化韵致。三是重视块面结构的色彩关系的处理。潘天寿曾经讲过,“设色须淡而能深沉,艳而能清雅,浓而能古厚,自然不落浅薄、重浊、火气、俗气矣。”这里的“深沉”、“清雅”、“古厚”,从分析的角度上讲是与降低色彩的饱和度与对比度相关,这是建立在色彩科学基础的体系之上的。事实上,中国传统的色彩应不仅折射出某些历史与文化的符号性的意义,更有丰富的民族文化心理结构为基础。张秋桔在这一方面的探索,一方面重视民族色彩隐涵的文化心理结构与价值取向,另一方面以开放的科学的态度融合西方色彩语汇,充实色彩应用中的变化与层次,不断满足新青绿山水画从传统走向现代的内在与外在需要。同时,这也是审美当代性求新、求异的一种文化时尚的需要。

在青绿山水画进化发展的过程中,概括地来说,有式笔青绿和意笔青绿两条路径:式笔青绿以工致的笔法为特征,从六朝开始到唐代的二李,基本确立了青绿山水的创作特色,两宋前后又不断分化,形成三个门类:金碧、大青绿及小青绿山水。继后的元、明、清虽有独立发展与融合,但均以小青绿山水为主线而展开创作。意笔青绿则出现在明末,代表人物是蓝瑛,其风格是没骨重彩山水,近现代发展成为张大千、刘海粟等的泼彩青绿山水。在当代画坛,工笔山水领域卓有成就的画家有杨启舆、林容生、许俊等名家,而张秋桔的青山绿水画创作基本上可以概括为以式笔青绿为构架,以意笔青绿为格调的新青绿山水。事实上,张秋桔也一直在探索如何经典的问题。他说:“我时常思考一个问题,什么样的作品才是永恒?或者说才能传世、传承。能传承的作品应该是经典之作,那什么作品才是经典呢?一在立意方面,我想应该是反应那个時代的现实生活状况,整个社会的精神风貌,紧扣时代脉搏,并且能够引领当时的艺术潮流。有些作品到现在来看它依旧很现代、很潮。例如石涛的许多作品,顾阎中的《韩熙载夜宴图》等。二在谋篇布局方面,必定独出心裁,历代具有代表性的大家他们的构图都有偏好,如山水画惯用的三远法,有的喜欢平远法,如倪云林;有的喜欢高远法,如范宽;有的偏好深远法,如董源。三在表现手法别具一格,个性鲜明,这点是最为重要的,艺术贵在创新,可贵者胆,敢于突破传统的束缚寻找一条属于自己的艺术道路,最终才有出路。从第一张山水画展子虔的《游春图》开始到如今画坛,如五代的董源,宋代范宽、马远、李成、米家,元四家,明四家,淸四僧等等,哪个不是独具面貌而流芳。”同时他指出:“艺术是叛逆者,有道是‘逆我者生,顺我者亡’,所以在技法上不能重复古人,必须有自己的艺术语言,正所谓笔墨跟随时代。但画面可贵有古意(这里的古意我觉得应该是有深刻的思想内涵,更多地透露出宗教,哲学的思想),手法除了皴法外还有就是色彩的偏好运用,色彩是整体的感观,刺激人的眼观,让人过目不忘。色彩又是画面营造气氛的关键,往往会提高画面的格调。如果构图是音调,皴法是音符,那么色彩应该就是主旋律,是为主题服务的。所以好作品必须具备以上三点,才是经典的传世的作品。”面对这些思考,我们看到,张秋桔不仅是一个行者,还是这个时代的思者。

表态
0
0
支持
反对
验证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