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州画院的30年:找准自我定位 2012-12-12 17:03:59 来源:南方日报
12月6日,广州画院迎来了它的“而立之年”。作为广州画院创作历程回顾的“广州画院三十周年系列画展”,在大学城广州美术学院美术馆拉开了帷幕。在广州画院精品收藏展上,30年来该院被政府收藏的78件力作首次集中亮相;而广州画院佳作系列展中,则集结了广州画院近百位艺术顾问和画家百余幅扛鼎

12月6日,广州画院迎来了它的“而立之年”。作为广州画院创作历程回顾的“广州画院三十周年系列画展”,在大学城广州美术学院美术馆拉开了帷幕。在广州画院精品收藏展上,30年来该院被政府收藏的78件力作首次集中亮相;而广州画院佳作系列展中,则集结了广州画院近百位艺术顾问和画家百余幅扛鼎之作。

“广州画院成立的30年,与广东改革开放进程同步走过。广州画院为岭南画坛提供艺术土壤,培养了数十名具有影响力的名家。这次画展,既是广州画院所取得的优秀成绩巡礼,也是对这30年峥嵘岁月进行的一次综合回顾和梳理。”广州画院院长方土说。

从首任院长刘仑到之后的陈永锵、张绍城,再到如今的院长方土,广州画院诞生的不少著名画家与广州的城市文化保持着某种密切联系,他们的作品根植岭南热土,带着浓郁的生活气息,为群众喜闻乐见。对于广州画院成立30年里形成的艺术风格,南方日报记者进行了深入采访。

■传统

画家要走出画室

提到广州画院30年的经典作品,首任院长刘仑的《红军渡急流》堪称代表。方土表示,刘仑院长如今已百岁高龄,刘仑是军人出身,曾四次重走长征路,积累不少创作素材,此幅画作整体感觉十分大气,堪称用山水画体例表现主旋律题材的成功典范。

作为画院首任院长,刘仑曾经在军事学院担任美术教员,期间还曾赴朝鲜战场写生,此后还四次重走长征路,为中国第一部彩色宽银幕电影《万水千山》担任美术顾问。这些革命和生活经历,使得刘仑在主持画院期间,高度重视写生和采风的价值。

“画院画家要走出画室,要走下去。”刘仑曾主张,受聘广州画院的画家必须要贴近生活创作。刘仑还提出,画家必须有“猎人的眼睛”和“佛家的清净”,也就是说,画家平时要重视收集素材,而过后要善于冷静反思。

此后,广州画院许多画家的创作都带有浓烈的生活气息,比如叶献民的水彩画创作。叶献民的写实作品《好日子》,曾入选“第十一届全国美展”并得到优秀作品提名。方土认为,叶献民的作品在光线的表现和对人物的塑造上非常出彩,既反映了现实,又强化并超越于现实,将现实背后的人文特点和时代特征表现出来。

广州画院还有一个强项,是重大历史题材创作。张绍城的《淞沪抗战》与青年画家方瑞的作品《留美幼童》,一同入选“全国重大历史题材美术创作工程”,为国家所收藏。张绍城表示,这项工程共有50多位广东画家参加,经过评审后只有4幅被国家收藏,而广州画院就占据两幅。此外,还有许多经典作品无法一一列举。

■新锐

培养有才华的青年画家

中国美协主席刘大为在参观展览后表示,展览中每位画家都有鲜明的个人风格,个性语言强烈。“青年画家展示出了新锐的思想和目标,而老一辈画家的画作则反映出深厚的基本功和成熟老到的风格,整体感觉让人耳目一新。”

“除了继承传统、贴近生活外,广州画院的另一个特点就是‘年轻’。”方土说。早在广州画院创立之初,首任院长刘仑就注重吸纳中青年画家,将广州画院的创作群体界定为以中青年为主,拒绝了一些固步自封、不愿创新的老画家入院。

本次三十周年经典作品回顾展,特意选取了一批探索性较强的作品。如广州画院青年画家罗寒蕾的作品《回家》,在坚持工笔画传统的同时,又注入了当代艺术的元素。方土认为,罗寒蕾在《回家》中,用极其细腻的工笔画技法着力刻画了年轻人的牛仔裤,丰富了平面的表现力。

而本次画展开幕式上,广州画院和中国国家画院、广州美术学院共同启动“广州青苗画家培育基地”。据了解,中国每年美术专业毕业生的规模约为30万,而其中最终走上艺术创作之路的寥寥。“极少数优秀人才能进入专业美术单位,而大量有才华的青年画家,得不到应有的扶持。”方土希望,在广州“青苗画家培育基地”扶持年轻艺术家的发展。据了解,“青苗计划”包含四大部分,分别是展示平台、创作基地、写生基地和展销基地,在导师、经费、创作场所、专业活动等多个层面对青年画家进行扶持,全方位向社会介绍青年画家,让这些未来“准大师”提前进入大众视野。

 


【编辑:赵丹】

表态
0
0
支持
反对
验证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