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者:您现在的生活是怎样的?
曾鹏:现在的生活很平淡,上班就上班,下班就回家,9点上班,4点半下班。一回家就不上街了,晚上清茶淡饭,泡点茶,听点音乐,自己玩玩古琴,看看电视,看看书。现在觉得上街没什么意思。
做得明明白白就是贴近你的心
曾鹏正是以作画、制陶、习琴、品茶、养花种草等悠然自得的日常行为还原于唯心造物的初始。——刘庆元(策展人)
记者:外界的环境会对你的创作有影响吗?
曾鹏:因为我活在信息时代,很多东西都会对我有影响,香港人就说“FEEL到”。当你接触到这些信息,会不自觉地改进自己,见到好的,会将其中的某一种作为参照物,看看自己能不能也做成这样。但当你达到这样,就必须要抛弃它,离开它,把它的影子远远甩开。
记者:对现在自己的作品,您怎么看?
曾鹏:现在的作品更成熟,更老练一点。以前也是这样做,但没有这么纯粹,我估计我往下走,会更纯粹,更地道,做得明明白白,直截了当。
记者:什么是明明白白的?
曾鹏:就是贴近你的心,做得明明白白就是贴近你的心。我经常翻我过去的手稿,都很漂亮,但和我心里想要的、想的有距离,不是那么直接用我的心说话。现在,我发现我的东西好像是直接用心在说话,下一步,我慢慢做,就会达到不是我的手,脑袋在做,东西就像影印机一样复印出来。
记者:用心说话是怎样的状态?
曾鹏:用心说话,就是没装饰的装饰,不需要考虑提炼的提炼,这些话看上去很哲学,但是是很直白的东西。
记者:从某种角度来说,做得明白,做得简单要比做得花哨难很多。
曾鹏:做得简单比做得花哨难很多倍。它必须要胆量、学识和你的整个综合素质。我们做设计这么多年清清楚楚,很多人做得很花哨,但他的功力绝对不够的。
我们看建筑也能知道,大师就是大师,没话可说,门就是一个门,没什么装饰,但看它的尺度,看它的分量,和别人的门就是不一样。有的人没自信,做一个门要加点民间的图案,怕别人不进去,搞点装饰,没自信!我们看一个东西,要看他是不是自信的,能不能感动别人。所以我们现在更需要学习大师,理解大师。
搞艺术的人谈生活,谈感受,谈享受就行了
我总觉得,看曾鹏的画和他的陶瓷不如看他的生活精彩。他的画,他的陶瓷,只是他的生活残留下的一些碎片。这些可见的碎片,构成了我对曾鹏的生活的想象。在今天,我们被时代的速度夹裹着向前奔去的时候,已经记不起生活的本来是什么样子。——冯峰(艺术家)
记者:对现在很热闹的艺术市场您关心吗?
曾鹏:我不是很关注,对我影响也不大。大家都有自己存在、生存的方式,我觉得我没有把这些作品当艺术品来看,也没想过要达到多高的艺术水准,所以就很轻松。我们的销售都是很平淡,你认为是艺术也行,是工艺也行,是一种室内摆设也行,只要你能用,只要能进入你的生活空间,达到目的了。
记者:现在很多人收藏是为了投资,在生活中倒很少让艺术进入生活空间。
曾鹏:那是一种很累的收藏,收藏有时会导致人变态。天天看着画,某一天听到曾鹏死了,就很高兴,哎呀,这个就值钱了,这完全是一种变态,人性都没有了,只看到潜在的升值。我觉得这样是有问题的。收藏艺术品的关键是,这个东西能不能放在你的生活,让你得到愉悦,改善你的生活。
艺术品可以传递一种信息,一种品尝生活的信息。其实你把这幅画带回去,卷起来等升值一点意义也没有,将来它怎么升值跟你没关系,它无非只是钱而已。
记者:现在艺术理论很多,平常您会关心这些艺术领域的言论吗?
曾鹏:艺术没什么好谈的,我觉得搞艺术的人不需要去谈艺术,本来就做这个,天天去谈它,显得很低能。搞艺术的人就是要谈生活,谈感受,谈享受就行了。搞艺术的人不需要去想这个到底是不是艺术,这样想艺术就不艺术了。所以很多艺术是与生俱来的,是在你血液里的,你所流露出的是你血里的反应,是你本能的反应,这样的反应才是原汁原味,很完美的东西。
【编辑:李洪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