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班牙华人巨富之殇:欲融入主流社会成出头鸟 2012-12-14 09:38:47 来源:商界 作者:杨晓舟/青田
从某种程度上说,高平白手拓荒继而雄鹰折戟的故事,浓缩了几代青田华商无法融入西班牙主流社会的悲凉。2012年10月底,记者兵分两路,一路在西班牙采访,一路去到高平家乡,试图解读最真实的高平和他的海外闯荡之殇。

抱团与突围

从某种程度上说,高平赴西班牙,打工、创业继而做大,都得益于“青田帮”的抱团。然而之后呢?

记者在马德里了解到,在西班牙的华商绝大多数是经营“百元店”和餐厅的小营业主,他们大多来自浙江青田及附近地区,雇工也主要来自国内当地。也就是说,从生意链上的采购、生产、运输到销售,全是在老乡之间进行。不仅如此,就连衣、食、住、行在内的整个生活圈都不用和当地人打交道,甚至电台、报纸都有为华人提供的中文服务。由于语言的障碍,他们不愿意,也不用和当地人交流。久而久之,连从国内其他地区去的华人,他们也都习惯性地排斥。这虽然方便了“青田帮”在西班牙当地落脚,但却丧失了与其他族群沟通了解的机会。

高平不同。在熟识的人眼中,他“外表温文尔雅,内里却张扬激进”。他迫切想要融入西班牙当地主流社会,他需要突围。

在他看来,欧洲人认为你贸易做得再大也只是个普通人,贵族阶层才是社会精英,才能登上主流媒体,而贵族阶层大多从事艺术行业。为此,在国贸城集团成立后不久,高平竟选择了一条老一辈华商鲜少走的路子——做艺术投资。他先后创办伊比利亚(北京)当代艺术中心,《艺术与投资》中文杂志,《ARI IN CHINA》英文、西班牙文双语杂志以及开设了两家画廊与一家艺术品拍卖公司。2007年至2008年间,高平还赞助了马德里的一支足球队。

就这样,高平迅速成为了一个社会活动家,比如上课和演讲,随着企业越做越大,学习欲强却只有初中文凭的高平,报读了国内包括清华、北大在内的多所大学学习班,恶补管理学知识。他频繁回国参加学习,一课不落,听课极为认真。不知何时起,高平还做起了青年导师,穿梭于国内各大院校,给大学生们演讲,“这也是他最近最主要的工作之一”。

通过这些“副业”,高平在西班牙华商中名气渐长,当地主流媒体的报道更让他成为明星侨商。西班牙华人企业联合会举荐他出任执行主席,他成为浙江省第十届政协委员,获得西班牙政府颁发的“中西文化交流杰出贡献奖”。最为当地华商津津乐道的是2007年,西班牙国王访问中国,高平被钦点为随行人员。高平被捕之后,他与国王的合照还在当地媒体上被热炒。

一方面,高平的这些突围之举让他完成了身份的三级跳,当地名流,政府官员甚至是西班牙国王纷纷与高平结缘。外人觉得,高平拥有了其他华商无法比拟的政商关系。

另一方面,高平的名气也反哺于国贸城的生意。由于高平名声在外,义乌等地的供货商即便面对国贸城更低的要价,更长的回款周期,但因为购货量大,加之高平这块金字招牌保障,都愿意拿大批货给国贸城,这对现金为王的批发集团至关重要。

至此,高平乃至国贸城集团的大动作几乎颠覆了西班牙人几百年来对华侨固有的呆板印象,感叹“他们竟把不起眼的个体经济做到成网成片”。

然而高平的突围之举究竟是出于他张扬激进的性格,个人身份认同的需要,还是他对国贸城商业运作的冷静思考?这已经无从解答。

无论如何,高平的这些行为在老一辈华侨看来都是危险的。经历过无数浪潮洗礼的他们,深知“枪打出头鸟”和“树大招风”的道理。在他们看来,高平“办事高调,无所顾忌,不大懂得自我保护”。更何况,“你高调也没有关系,但必须让自己在西班牙法律面前滴水不漏,不被抓到任何把柄,但你做得到吗?”

表态
0
0
支持
反对
验证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