艺术品拍卖告别粗放经营 2012-12-14 10:39:11 来源:中国文化传媒网 作者:曹俊杰
拍卖市场的粗放经营已经过去,细分市场悄然走来。在经历了前两年由行家推升艺术品市场价格的涨幅后,2012年成为共识的“调整季”:行家压货,藏家观望,市场成交气氛凝重。

拍卖市场的粗放经营已经过去,细分市场悄然走来。

在经历了前两年由行家推升艺术品市场价格的涨幅后,2012年成为共识的“调整季”:行家压货,藏家观望,市场成交气氛凝重。

在10月、11月结束的几场重要的拍场中,嘉德2012年秋拍成交17.45亿元人民币,同比下降55%,环比下降18%;香港苏富比2012年秋拍为16.73亿元人民币,同比下降48%,环比下降16%。

折戟重要拍场

自2011年春拍起,中国嘉德推出了以中国古代及近现代名家珍品书画为主的“大观中国书画珍品之夜”专场拍卖。时至今日,“大观”专场已经成了“珍品”与“天价”的代名词,但今年秋拍大观专场中,张大千致张群《山水花卉册》册页(二十四开),估价2200万至3200万元,成交价只有2530万元。在2010年北京保利的拍卖会上,其成交价格达到了4256万元。有上一轮行情的“龙头股”之称的张大千与齐白石,在专场中表现低迷,出现一系列流拍。

同样的情况,也出现在10月香港苏富比秋拍“当代亚洲艺术”专场之中,几年前,这个拍场的成交额一度赶上传统书画类大项。并因此诞生了一批又一批价格昂贵的当代明星艺术家。

不过此次秋拍则显示了鲜有的弱势。这场拍卖上拍的153件作品拍出了111件,仅仅收获1.17亿港元,市场占有率下跌至5.73%,为2009年以来的历史最低点。本次拍卖上,虽然整体估价较低,但成交率仅为72.55%,比去年同期下降了6.23%。

提及秋寒原因,香港苏富比中国书画部主管张超群把它归因为“政策性”和“市场性”。“从政策上来说,查税风波让藏家对内地交易市场产生了不信任,部分内地拍卖行转战香港,就是这一政策导向的结果。而从市场上说,投机性的收藏在不断抬高艺术品市场泡沫的同时,也积聚了大量的风险,这是风险释放的正常过程。”他说。

细分市场引关注

不过,在秋拍传统类书画、瓷杂、当代艺术都相对走弱的时候,一些诸如烟斗、相机、地图等小众把玩藏品却开始越来越多地受到重视。

在今年春拍的时候,北京荣宝首次推出了烟斗专场拍卖,其中18件标的成交12件,总成交额为312.82万元。其中,泰迪·克努森的星期斗一套(七支)以156.8万成交。

在今年中国嘉德的秋季拍卖会上,梁思成、林徽因等摄中国营造学社考察古建筑照片集成为了业界关注的焦点,不仅是其估价高达125万至150万元,更是因为这是梁思成、林徽因等在1932~1939年中国营造学社期间考察古建筑的照片。

之所以会出现这样“头轻脚重”的情况,是因为市场不景气的弱势,造成藏家或行家难在此时放水手中的重量级拍品,因为这不仅难以获得极大的资金追捧,同时会影响其他同类藏货的价格走势譬如齐白石、张大千行情走好之时,市场就已经开始提前透支,而今年众多齐白石、张大千作品的流拍和低价,也说明市场观望情绪的浓厚。

在12月举行的秋拍中,北京匡时推出的“南长街 54号”藏梁氏重要档案专场无疑是众人关注的焦点。匡时总经理董国强认为这是匡时的一次重要转型,“在市场发展初期,收藏以资金为主导。发展到下一个阶段应该是以专业为主导。最终,还是要以文化为主导。文化将成为艺术品拍卖业的灵魂。”文化成为今年拍卖行业的风向标。业界人士认为,拍卖市场的粗放经营已经过去,细分市场悄然走来。

【相关阅读】

收藏市场观察:成都当代艺术品拍卖有待发展

中国艺术品拍卖遭遇寒冬

 


【编辑:文凌佳】

表态
0
0
支持
反对
验证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