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视鉴宝节目权当娱乐
记:现在,很多收藏者热衷于电视台的鉴宝节目,对这一现象你怎么看?
周:电视鉴宝和专家鉴定达到了过热的程度。我也作为持宝人参加过电视台的鉴宝节目。我觉得首先应该认识清楚,这是电视台在做节目。说实话,电视节目的鉴宝真品率还是很高的,因为在节目现场出现的藏品都是经过海选的,但电视鉴宝也出现了一些鉴定失误的问题,节目中也会有暗箱操作。最简单的一点,有多少藏品是按照电视鉴宝节目的专家估价成交的?总体来说,就权当娱乐吧。
记:在过去的2011年,文物鉴定成为热门话题,你认为这方面存在些什么问题?
周:鉴定,有一个比较怪的现象,总是在比“我玩了多少年了”。其实,我接触的大藏家、大鉴赏家,大多年富力强。只要找到鉴定真伪的规律,未必非得“玩了多少年”才有真伪鉴别的本领。比如鉴定青铜器,不仅仅要看皮壳锈色,还要研究范铸法,中国青铜时代的青铜器大多是范铸法铸造的,但并不是有范线就是范铸法,所以还要研究其结构。现在高仿青铜器的皮壳做的比较好,“移植锈、插帮车、包皮货”打了很多人的眼,这部分上当的收藏者只是盯着红斑绿锈孔雀蓝而不懂青铜器的铸造和结构,难免吃亏上当。
目前专家鉴定的问题太多。很多藏友只信任文博界的专家,我觉得这是一个误区。有些大师级的人物在鉴定中出了很多笑话,一世英名就栽在“专家鉴定”这浑水上了。很多文博界的专家是搞学术、搞理论的,对着一件出土文物讲文化、讲历史口若悬河,但是对于如何造假的却未必知道。现在,造假技术日新月异,以前的青铜器鉴定经验,看范线、看垫片,看压手感,但这在现在的造假者看来是很容易做到的,总抱着以前的经验势必闹出笑话。所以,现在流行一句话“专家不如行家”,所以鉴定要找会鉴定的专家。
青铜器的鉴别,其实真与假之间是很简单的,真就是真,假就是假,造假者总会有破绽。目前来看,随着造假水平的提高,科学系统的鉴定方法并未建立,比如碳十四、热释光、金相分析等高科技手段在古董鉴定上总有其局限性,主要还是靠眼力。
拍卖市场确实有“泡沫”
记:2011年秋拍成交额达到380亿元,你觉得这个市场真有那么大吗?现在,有关拍卖的新闻几乎天天都有,而且单品成交过亿也屡见不鲜,这里面是否隐藏着泡沫?
周:不可否认,拍卖市场有泡沫,没有泡沫的市场就是死水一潭。对于真正的古董精品,它的艺术性、不可再生性总归是要有价值体现的。但是有些拍卖让人啼笑皆非,比如字画,突然冒出来一批从来没听说过的现代书画家,一张字画就要几十万几百万,这肯定是泡沫。
拍卖会有其运作方式,确实有一些“猫腻”。其他艺术品交流我不好评价,青铜器因为政策原因不能进入拍卖市场,但是中国古代铜镜这几年在热拍。嘉德、保利等大拍卖公司都有中国古代铜镜的拍卖专场。从这个拍卖市场来看,它还有一个需要期待的成熟期。单凭一厢情愿的炒作而不是着眼于整个收藏群体的壮大,整个市场是无法达到预期繁荣的。
【编辑:江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