所谓的国展是指由中国书法家协会(以下简称书协)与各地政府或企事业单位联合以“中国”、“全国”等名义举办、有加入中国书协条件(以下简称入协)的书法展览。
近年,国展之风越刮越猛,风力强劲、持久,每次征稿都应者如云,展事常年不衰,大量现金、作品、作者“应征入协”。国展在不断的可持续的发展中,性质由原来的书法交流与展示,演变为一种以“国字头”为核心的文化消费工程,成为了一架弘扬传统文化的“发动机”。它打通了政党、政府、企业、社团和民众之间,经济和文化之间的隔墙。如果一个人想在书坛尽快出人头地,最有效的方法是把自己的前途绑在国展上,只要在“全国”、“中国”等名义的展览上摘取了桂冠,就能一炮走红,尽管字也没什么稀奇。国展是书奴“从奴隶到将军”的一座独木桥,一场当代的书法 “科举”。
当下,看一个人是不是书法家、什么级别的书法家,就看他是省会员还是全国会员,具体地说,这个人加入了书协,这个人就是书法家,就有获得晋升或特殊津贴的机会,那个人加入了,那个人就是。“入协”是一个人在书法创作上具有“较高水平”的标志。也意味着加入一个有背景和特权圈子,一个利益联盟,能够和有头有脸的官员及德高望重的艺术家,在一个集体里共享众多公共资源,并将法律玩弄于股掌。获得了这个特殊身份,就可以利用许多公共资源,获得舆论、社会的和政府的认可和支持,打“国家”牌、“全国”牌,从而“站到巨人的肩膀上”。“入协”的主要条件是在国展上获奖一次或入选二次。因此,很多的书法爱好者发奋应征,有展必投,一展多投,屡败屡投,心甘情愿地把钱和作品,包括自己的人格和尊严都交出去,全盘委身于主办方的特权,以致“应征致贫”。
“国字头”的桂冠和“入协”条件,好比一顶帽子和一件褂子,是当今包装书法家的主要道具。有上它,一个人走出去就衣冠楚楚,有身分,有光环。这两样东西在国展的推动下,书法即将迎来“伟大的复兴”,各地政府一见到国展就热情澎湃,有些中小城市甚至县级市动不动就一千万甚至几千万元投入国展。但尽管国展的炉火“烧”得很旺,但吸引的人群却越来越少,尽管开幕式非常隆重,但仪式过后,展厅里就冷冷清清,真正有兴趣观摩展览的人极少,而一边马路上、农贸市场却人声鼎沸,到处都是人民啊,可都是去“打酱油”的。书协办展览不是在为人民服务吗?但“人民”却不想看。
因此,我不得不问:这是谁的盛宴?
一是平民。酷爱书法,又没有其他技能或特长的平民。以为做了书法家就能名利双收。一部分是“不明真相的群众”,盲目跟风、想碰运气;另一部分是甘愿“受剥削和压迫”的书奴。这与国展发现人才、推出“大家”的宗旨及书法家目前的社会地位、成就感是分不开的,书法确实也让一部分人“先富起来”了。
二是官员。玩书法门槛底,投入精力少、出成绩快,稍有名气就可按尺论价。因此书法成为某些达官贵人的首选“爱好”。一部分人是附庸风雅,玩玩而已;另一部分则当作理想去追求,这样他们的灰色收入就可更名为“稿酬”,让他们已经获得的财富合法化,让今后所有致富的行为合法化。试想,如果文强是书法家他还用把上千万的现金藏匿湖边吗?周久耕若是书法家,人们还有质疑他抽高价烟的理由吗?
众所周知,国展的获奖、入选率极低,摘取“桂冠”的机率比中百万彩票还小,比考清华、北大都难。而官员中却有很多书法家,如河北“拜师们”事件透露,河北省书协的领导中有多名厅局级领导干部,还有**市的副市长。官员为什么比平民更容易做书法家或书法官?难道获奖、入选还有捷径可走?大致有三种“救济”途径:
一是脚踏实地,不卖面包,但卖面粉。国展的桂冠虽然买不到,但可以出钱去承办,做东道主。不过,让面粉变成面包要付出许多劳动。据报道平顶山市委、市政府领导对第三届兰亭奖高度重视,精心组织,各个环节都制订了工作计划、方案和预案,成立了7个专门工作小组,每组都有一名市级领导亲自挂帅。各位领导的辛勤汗水给本地区浇灌出了累累的硕果,有关资料显示,此次艺术奖获奖作者共31人,其中河南省竟有11人,占全国的1/3;入展作品共450件,河南省竟入展94件,约占全国的1/5。
二是灌水,“面粉”数量有限。如兰亭奖(要求投稿者为书协会员,全国仅万余人)范围小,东道主很难施展才能。因此,不得不在奖项中注入适量的“水分”:增加“尧山”杯兰亭新人展,将征稿作者范围放宽为年满18周岁的公民和海外华侨,收到作品20800余件,评审费约64.4万元,增加入展机会369个。把“兰亭”这块“蛋糕”做大做强了。
三是直通车。如第六届新人展启事规定,根据作者的工作住址或工作单位分省初评,中央直属机关向中书协直接投稿。中央直属机关工作人员可以“直选”,不向办公地址或住所所在地书协投稿,直接向书协投稿。主办方不会让“人才”轻易埋没。
国展“征”到的是什么?用什么方法从国展中获利?
国展征稿启事都有这样的内容:
1、评审费**元;
2、来稿不退,内容要求诗词、楹联等;
3、入选者发给收藏费**元,赠送作品集一本,
4、具备加入中国书协条件之一。
即四征:征地、征钱、征稿、征人。
征地。国展开(闭)式歌舞升平,花篮、绸带营造了祥和喜庆的场面和盛世的景象,很多人看了都会激动地说:“看,我们的城市多有文化,国力多么强大,我们的生活真好,文化越来越丰富。”弘扬书法艺术有助于提升东道主“软实力”,能够用来抵御经济危机、资源危机、环境危机带来的寒冬,促增长,保内需,给当地人民带来“幸福感”,可以带来财富升值,如房地产价格上涨等。
据报道第三届兰亭奖颁奖晚会由周涛、相声演员邹德江主持,出席颁奖典礼的领导有全国政协副主席李金华,省政协主席王全书,省委常委、宣传部长、副省长孔玉芳等党政领导和演艺界著名人士,主持人知名度和颁奖嘉宾的行政级别都很高,使兰亭奖和地方的知名度都到达了全新的“高度”。平顶山是一个矿难频发的地区,12月下旬是该地区比较寒冷的日子,谁也想不到会出现这样热烈的场面。不过,天下没有不散的宴席。
征钱。国展都几乎与政府联合主办,费用基本由地方财政负担。而收取的评审费却全部以现金的形式汇到私人名下,不开发票,不入账,与财政收入无关,它成了主办方的额外收入。通过征书法爱好者的银子和作品,来建立小金库供养地方官。又通过政府的银子来招待书法官。然后印制价高质次的作品集、包装精美的证书,使各主办方账目做到了收支平衡。
去年6月,我去拜访一位江苏的书法家,用什么来说明这个人是书法家呢?墙上十几张国展入选(获奖)证书和一堆入选(获奖)者作品集。让我惊讶的到不是此人“至高无上”的艺术成就,而是这些证书上面大小不一的中国书协的印章,甚至有些还是直接印在证书上的。作品集几乎都没有书号。想不到国展的证书也有“赝品”。主办方出版的作品集竟是非法出版物。
国展还可以带来许多创收机会和就业岗位:
拔毛:挂号信的资费(连信封)约6元,特快专递的价格约20元,兰亭奖《通知》规定退稿需交150元的退稿费。
热身运动:国展还能掀起轰轰烈烈、你追我赶的学习热潮,如“迎战行草”,“备战新人”等培训班、冲刺班等,成果显著。如辽宁省书协为接“兰亭奖”举办创作培训班,收取食宿每人每天100元,学费200元。
废物利用:稿件海量的落选作品被主办方“废物利用”,用来出售、拍卖、作为礼品赠送或用来装饰会议室、宾馆及酒店。
收藏:作品入选(获奖)就“被收藏”,主办方象征性支付三、五百元的收藏费,就将作品先“包养”起来。等这个人出名了,作品也就养肥了、升值了,再卖出去。
【相关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