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乾隆御制金桃皮鞘“天字十七号”“宝腾”腰刀
在今年嘉德秋拍上,“清乾隆御制金桃皮鞘‘天字十七号’‘宝腾’腰刀”是一件引人注目的重量级拍品。
这件“宝刀”最早出现在2005年德国的拍卖会上,以13万欧元成交。买家第二年把它放在香港苏富比拍卖,以4604万港元成交,获利30多倍,成为当年艺术品市场上轰动性的事件。到了2008年,“宝刀”在苏富比再度上拍,以5890万港元成交。接过这一“接力棒”的买家今年拿到嘉德上拍,却只卖了4830万元人民币。不但没赚到钱,扣除佣金还倒贴了一笔,可谓哑巴吃黄连。
在连续三个拍季的低迷行情中,不少“快进快出”、试图短线操作赚取差价的投机客们遭到“当头一棒”,亏本的消息随处可以听到。在今年香港苏富比的秋拍中,清代张照的书法《韩愈石鼓歌》卷以6200万港元落槌,而卖家于2010年也是在香港苏富比拍卖会上,却花了9026万港元才买到这件作品。“捂”了两年,净亏约3000万港元。
投机客们热衷于短线操作,很大程度上受到前两年市场“井喷”时的赚钱效应所诱惑。当时一些“赌”对行情的人,今年买进明年卖出,或者春拍买进秋拍卖出,就有可观的效益。有的人甚至拍下作品后连款项都还没付,就拿到下一场卖出获利。然而,收藏领域有句老话:“选得对、买得起、藏得住、卖得掉。”如今许多投资者只关注“选得对”、“买得起”和“卖得掉”, 却往往忽略了“藏得住”。“藏得住”,考验的是收藏者的眼光、远见、心理素质,以及对文化艺术真正的热爱。收藏的收益,更重要的是愉悦心灵、提升修养、增长知识。如果你满脑子想的都是钱,迫不及待地将藏品出售,很可能卖是卖掉了,却成为投资收藏的失败者。
【相关链接】
【编辑:江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