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春的确是火热的。
会议结束后,立刻就围过来一群火热的年轻人,于是又开始了热烈答问。突如其来的这个新专业让他们感喜出望外,但兴趣盎然中也流露诸多困惑不解,我便一边走着一边回答他们的问题,直到南院多功能厅的石阶上,聊了将近一个小时方才散去。而这时候,我更加对美院的学生们充满了信心。
7月8日,十四位选报实验艺术系的同学和老师见面,他们的谈吐又一次让我感动:
前面方向会更多,可能性也很多。(陈明强)
有活力,成不成就攥在自己手里……(苏志光)
和我想走的方向完全一致,没的挑了!(张丽丹)
已经学了很多技术上的东西,现在想要开阔思想。(陈蕉雨)
给我一个挑战、一种压力……也是一种锻炼。(方列丰)
……从他们还有些羞羞答答的表述中,我觉出,他们的心中绝不只是一时的热情或冲动,他们的胆识中含有一份理性与清醒。而此时,我们连一间教室都还没有,见面会都是借用油画系的会议室,他们不管不顾地投身于这个未知的领域,分明就是一群与众不同的后生,一支堪称先锋的队伍。
虽然在确定专业名称时,我尽最大努力阐明“实验”的概念属于方法论的范畴,与“当代”、“前卫”分别所显示出来的时间与空间概念有所不同,我们的教学大纲注重的是方法的部分,我们不可能以“前卫”或“当代”的概念充当一个专业的命名和教学的内容。
但是,由于“实验艺术”的思想方法与工作方法的确有效地保证了“当代艺术”或“前卫艺术”的不断创新,社会文化中往往将这些概念混用,在那时,对这些概念准确的学术定义并没多少人愿意分辨清楚,校园内外还是顺便就把我们视之为常在艺术风口浪尖上弄潮的“前卫”,这个班也就成了学院里“前卫专业”中的“先锋班”了。
这倒无妨,“前卫”与“先锋”虽不是我们课程的作业,却一定是放眼未来视野中的一个向往,而先锋班的同学,正是在和我们一起将一个超现实的梦想变成现实。没有他们,就没有课堂;没有他们,就没有激情与力量……
他们在实验艺术教学中一次次的作业,让我们不断地充满信心;他们的毕业创作、毕业论文,证明了这个专业的教学在学院的可行性。在校时,他们是学院的生动;毕业后,他们为中国当代艺术注入旺盛的活力。
这里没有硝烟弥漫,却有重重的迷障困惑;这里没有限额,却有未知的艰难险阻;这里没有枪林弹雨,却有激烈的思想交锋;这里没有阵亡的烈士血迹,却有为文化责任的承当与奉献……先锋,攻克目标、争取胜利的先行者、探路人;先锋,勇于冒险、艰苦创业中打头阵、攻难关的团队——2005年盛夏,应运而生在中央美术学院的一个平凡而又不平凡的教学班。
他们,就是他们——“先锋班”,当之无愧。
注释:
1:按姓氏笔画排序。
2:造型学院在2004年9月6日向中央美术学院领导递交“关于筹设实验艺术工作室的报告”,中旬获得院办公会通过。在当年以及之前的招生简章中并无预告“实验艺术”这样的专业方向。
3:中央美术学院造型学院基础部2001年成立,成立的最初动因一方面与将要迁入新校址有关,可节约更多专业系的教学空间与师生比以面临更多的招生;另一方面为更有力度的统一加强传统写实造型基本功的训练。新生入校后须统一在基础部学习一年,主要课程有素描、线描、解剖与透视、色彩等,一年期满分入油画、版画、雕塑、壁画和实验艺术专业继续学习。
【编辑:李洪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