摄影师:Miro
1978年出生于河南,现居重庆。
记者:最早接触摄影是什么时候?
Miro:老家有个习俗,孩子满百天时都要坐在木制的童车里留个影,底片刻上“百日留念”。尽管那个年代照相是奢侈的,但为了记录“生”,我亦然奋不顾身!那一年,我第一次接触摄影——只不过是被别人拍!遗憾的是,至今也未能记起当时的状态,甚至一度怀疑相片上的胖娃不是自己。
记者:有没有对你影响比较大的摄影师?最喜欢的摄影师是谁?为什么?
Miro:每看一个摄影师的作品,或多或少都会对自己产生一定的影响。而这影响如涓涓细流,很难说清楚哪一股更大、更有用,甚至无用。相比较而言,我更在意自己的作品是否准确表达自己的想法,影像本身是否还有提升的空间。
这些年,接触过很多摄影师,喜欢的也很多,我就不一一列举了。在他们身上,都能看到一颗颗虔诚的心,近乎朝圣似的行摄,作品更是真真切切,不浮躁、不造作,这最让我感动。我想,这一类摄影师才值得自己喜欢,更值得大家喜欢。
记者:平时拍摄的灵感来源于哪里?
Miro:来源于生活。远离生活、脱离现实的作品都是瞎扯淡。
记者:你的兴趣爱好是什么?
Miro:发呆
记者:现在是用数码相机还是胶片相机?更喜欢哪一类?
Miro:都用、也都喜欢。介质不同,语言也有所差异,手机也同样能拍出好照片。我始终认为:相机是死的,人是活的,多尝试不同的器材是件很有意思的事情,摄影师不能在一棵树上吊死!
记者:你如何形容自己的摄影风格?
Miro:没什么风格。实在是谈风格的话,我更希望是离生活近一点,再近一点。
记者:在看《雾色》这组片子的时候,我读到一种孤寂,为什么选择了重庆这座城市?在创作时你是带着什么样的情绪、初衷是什么,又是如何展开的?
【相关阅读】
Miro:2008年,可能是我人生最为痛苦的一年。工作上的迷茫和生活上诸多不顺,使得我有离开这个城市的想法。最让我记忆深刻的是5.12,发生时的那一刻差点裸奔……
在一个地方呆的太久就容易忘记时间,真正开始思考自己和这座城市的关系时,发自内心的觉得除了日常工作的照片,还真没和这个城市发生过什么关系。我是爱这座城市的,尽管她有时候并不爱我!一时心血来潮买了禄来,着手拍摄这个城市,以期能与这个城市发生点什么!起初,在豆瓣建了个相册,名字叫《I LOVE CHONGQING》,意在为自己留存一点记忆,温暖的记忆!
随着拍摄的推进以及一系列政治事件的发生、消解,政治和普通百姓之间微妙的关系显得格外突出。我意识到这个时期的重庆更值得本地摄影师关注。无论外界如何评价重庆,既然我生活在这里,感触比他们都来的真切。我有必要记录这段历史,而非仅仅是停留在意识流的层面,《雾色》由此而来。
此刻,我虽早已打消离开的念头,但与《I LOVE CHONGQING》的初衷并不矛盾,而是相生的关系。任何作品最终都要回到当下的语境中来,《雾色》是前者的延伸。
记者:在摄影过程中有没有特别难忘的经历?
Miro:每一幅照片,对我来说都是奇遇,没有理由忘记。假如没有摄影,我想我会忽略他们的存在,如同陌路——这才是最可怕的!
记者:在你眼中,怎么样的片子算完美呢?
Miro:没有完美的东西。太完美,就经不起推敲了。
记者:摄影带给你的最大收获是什么?
Miro:懂得敬畏。
记者:在摄影这条道路上,你有没有过要放弃的念头?
Miro:活着就没理由放弃——这不仅仅是对于摄影,其他事情亦然!
记者:你希望自己以后在摄影这条路上取得怎样的成就呢?
Miro:我们可以设定快门的时间,让他精准到百分之一秒,千分之一秒。但无法设定“成就”。听从自己的内心,相信自己,让每一次快门开合都是纯粹的,没有半点功利、半点虚假——这就足矣。当然,如能有一两个人喜欢自己的作品那就更是锦上添花了。
记者:有什么关于摄影的经验和大家分享吗?
Miro:摄影的经验是个不靠谱的东西。此时此景,换个人或许就是另外的搞法。摄影的魅力是需要自己去体味,而不是咀嚼别人留下的烂骨头。
记者:对12月7号的专家见面会,做好准备了么?
Miro:顺其自然,再详尽的准备都是多余的!我更期待见面会上自由的、开放的去讨论摄影、讨论生活。我有理由相信,专家们不仅仅只会传递影像概念,更多的是在寒冬传递一分温暖!
关于《雾色》
作为中国四个直辖市之一的重庆,历史上以其重要的政治地位和区位优势备受重视。2008年——2012年,一系列的政治事件更是将重庆推上了风口浪尖。无论是打黑除恶,还是红色文化的发生、消解,都给生活在这里的人们烙上深深地时代印记!
时下中国,政治环境无时不刻地影响、改变着人们的生活和内心世界。自2008年开始拍摄该专题以来,极力以平实的语言去靠近、感知在政治环境影响下人们的真实状态!
重庆有“雾都”之称,因这里年平均云雾天气达170天以上。定名为《雾色》,实则无意去探究气侯的玄机,更无意去评判政治的是非。而是希望借雾色的扑朔迷离去阐释当下这个城市的命运,以影像的方式呈现普通百姓的日常生活!
【编辑:李洪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