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逸鸿:传播社会中的当代艺术实践 2012-12-21 17:30:46 来源:艺术国际博客 作者:刘逸鸿
当代艺术实践同应用科学和经济学相反,在人们的日常生活中没有任何实际的用处,因此,它必定落后于整个时代,不幸的是,在多数时候,它还被人们看成是“时尚”给物质和心理世界进行装饰的东西。

图片资料

当代艺术实践同应用科学和经济学相反,在人们的日常生活中没有任何实际的用处,因此,它必定落后于整个时代,不幸的是,在多数时候,它还被人们看成是“时尚”---给物质和心理世界进行装饰的东西。今天,来自我们周围环境的体制压力,虽然轻易的就可以被人们对明天的幻想和刺激性消费而消解,但这压力并非不对艺术生产的本质和类型产生影响。其影响的结果是艺术传播和艺术消费已经将艺术品的形态从“形象美学”带到“实物美学”,又从“实物美学”走向动态的“事件美学”。这一发展变化揭示出,当代艺术实践正在经历着一种“非物质化”和“解体化”的过程。

也许有人还在追问这样的问题:“艺术的意义和价值在哪里?”要知道,艺术是没有价值和意义的,“艺术”是一种态度,一种先于预设意义和预设价值的当下态度----一种与某种事物发生关系的方式。而不是一种事物。艺术和艺术品,艺术实践三者是完全不同的概念。当代艺术实践将艺术家在环境和世界变化中感知到的东西形成态度,通过艺术品的生产转化为“艺术”本身。艺术的功能于此不再展现在相互分离的物体中,而是展现在事物之间的相互关系或者“艺术—自我—社会--信息”的综合中。在这里,艺术被视为一种“系统”,被知觉为一种综合性的整体。构成艺术品的东西绝不再是它的物质体现物或者它的视觉和绘画的再现,不是被我们感知到的东西,而是被我们的心“悟”到的东西。

照理,艺术创造本该包含在一般的生产活动中,如今却被转化为一种从生产中孤立出来的专门的模式化的发明,“形象”的“通货膨胀”不可避免的导致了其自身的贬值。艺术家已不再能够通过再现方法创造出令人震惊的作品,于是开始直接干预现实。由此,艺术演变为一种把交流本身视为目的的工作,它不仅包括对交流活动本身的思考,以及与交流有关的种种个体心理经验和外在活动的思考。基于这样一种现实,当代艺术实践意味着必须把目前的所有关于艺术活动的资料信息全部打乱,把对他们的感知变成有待检查的问题。因为当代艺术实践与我们的人类文化遗产相抵触,它的目的是不断改变着我们的价值系统,思维系统,文化系统和感知系统,从而改变我们的时空感觉,让我们更充分更完整的体验自我作为完整生命的存在。

艺术实践作为具有原始信息传送功能的手段,即是独特的,又与他者发生普遍性的关系,并对他者产生干扰和影响。艺术家作为信息发送者,总是在加速和激活着交流,其创造之举在于通过把社会以及艺术内部各种偶然性的和寄生性的信息引进到确定的循环系统中进行重组,或者干脆是建立一个迥异于已存在的循环系统的另外一个仅仅属于自我的循环网络,这个循环网络系统具有超越世俗社会各种成见和条框的自由性,偶发性和娱乐性,且具有神话隐喻的特征,这种艺术实践类似游戏。艺术品在此已经转变了其功能,不再是传达外在于自己的概念和观念,而是对自己的地位,角色,构成要素,内在关系和权力提出质问。

广义的游戏是构成所有艺术事件的一个最基本的成分。但这并不意味着艺术是一种没有任何目的和毫无任何理由的活动。艺术不是一种逃避现实的和虚构的纯粹娱乐,它总是保持与现实颇具张力的紧密而矛盾的关系,并努力利用自己的影响去改变自己和人们对现实的知觉 。任何游戏,就像任何信息媒介一样,都是个人的或者一个群体的扩展和延伸,它对群体或者个人的作用是将那些尚未如此扩展和延伸的个人和群体重新进行系统配置或心理造型。艺术如同游戏,大众娱乐和社会其他传播媒介一样,具有一种强制力量,迫使人类群体进入不同于现存文化特征的新的关系,拥有新的姿态,艺术实践于此而具有开拓新型社会文化的“前卫先锋”之作用 。

当代艺术实践将虚幻情景与现实世界的事实搅拌在一起,使他们相互接触融合,“虚幻”的东西,正是作为一种潜在的“另一现实”而呈现给真实世界的,这样一来,真实世界作为一种现实就得到了丰富,通过艺术家与观众之间的接触,造成一种共同经验,使游戏,梦幻,以及想象等人们心中最本能而原始的感知与创造冲动被置于活生生的当下经验的层面。这样一种艺术概念与传统符码完全冲突,使人们对过去和现在的事物的习以为常的感知变成了问题。麦克卢汉曾经说过,艺术是一种反抗环境或者反对环境的东西,它向我们提供了知觉环境的手段,艺术作为一种反环境的东西,变得比以往任何时候都更是一种训练知觉和判断的手段。简而言之,当代艺术实践的目的就是不断质疑我们的感知,推翻我们习以为常的来自集体无意识所塑造的知觉系统和极端而偏颇的意识形态。

很长时间以来,有关艺术的话语都是钻牛角尖型的,所讨论的都是“心灵,情绪,精神,宇宙,政治,自我”这些大而无当的空洞问题,今天,事情正在发生变化,当代艺术家通过其工作实践开始揭示一种更深刻更本质更具有普遍性的关系场域,这个关系场域是由人们的行动建构的,都无一例外的与“权力”联系着。企图以某些天真理想的名义否认这一事实,无异于否认现实本身。事实是,人总是被各种限制包围着,同时又享受一定限度的自由,这种限制和自由导致的人和人之间的关系一向取决于不断在他们之间玩的权力游戏。“权力”的行驶在人类关系的所有层面上,都可以见到,权力是每个社会表演者的属性(标志),也就是说,每个人都行使权力,同时也服从一定的权力。我们每个人,从孩童时代起就被迫屈从周围环境。每个人因此,无意识的,在自己身心内部养成了一种行使权力的策略。今天,个人和群体如果想要真正的变化,就必须抛弃这种特殊的基因式的权力游戏的规则制约,每一个人都应学会向构成我们的行动领域的种种限制和自由挑战。

对个体的社会行为的限制当然来自那些与之对立的权威,但同时也来自我们自己的想象。权力的升降,以及游戏展现的那种特有的戏剧性重复,全都属于艺术实践的领域,有责任心的艺术家知道这种属于自己的权力,并用它来对抗周围的世界。如今,电脑信息技术已将我们坚定的带入一个传播性社会中,这些技术不但改变我们的物理环境,还改变了我们的心理感知与再现系统,并为艺术家提供了更新颖的创造工具,所有这一切都促使我们不断重新考虑我们的心理感知和视知觉,以便能理解我们生活的世界。 在这样一个正在经历根本性转变的传媒社会中,即使像“艺术家”这一字眼,也需要作出某些修正,因为这一字眼所表示的“角色,手段”和“意识”都在发生变化,我们必须摈弃这些字眼的某些意义和内涵,尤其是那些在我们的思想中仍然与浪漫主义和与时代不合的艺术观联系在一起的意义内涵。这些意义内涵只能为过去和现存的文化和人们的认知服务,并不能去改变人们的认知并进而为新的没到来的文化现实开疆扩土,因为这种浪漫主义的艺术内涵没有“前卫先锋”之意义,没有对社会关系的深入思考和对社会集体与个人自我的意识形态的批判性,其最好的结局也就是沦为主流时尚和落后文化的附庸。

当代艺术实践拒绝这种倒退的眼光和选择,它敢于正视现实和眼前,正视自己乃至万物存在的荒谬和虚无,尽力使自己去探索一切存在的可能性。艺术家在此观察并卷入他们自己的暗黑心理和存在冒险中。他们不可能忽视也不可能逃脱当下整个社会基础的激烈震动及其带来的心理世界的变化,同时他也不会使自己的创作实践变成新闻报道和庸俗的社会反映论,或者相反,沉迷于自我情绪的无聊宣泄和无病呻吟。在行使作为一个当代人的艺术家的权力和作用时,他面对的是非艺术家所无法胜任的急迫而艰巨的任务------把握社会变化的本质关系并进而构造出能揭示这种变化本质的独特的“形式语言”。其意图当然不是向他人,当权者乃至整个社会挑战,而是意在运用,甚至是挪用现有的素材,将之转换成新的认识工具和行动工具,以便扩宽自己的视野,注意方式和直觉意识,从而复活自己的心理“原型”和符码,更新自己的观看,思考和理解事物和自我的方式,这意味着,个人要想发现自己此时此刻的当下世界中的位置,绝非是一件容易的事,基于这样的认识而产生的当代艺术实践,具有永不枯竭的能量来源和创造动力,并具有深刻的揭示事物本质和自我意识更新的力量。

【相关阅读】

刘逸鸿:我看杰夫-昆斯

刘逸鸿:关于绘画的重新思考

 


【编辑:李洪雷】

表态
0
0
支持
反对
验证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