艺术边界问题在今天主要是一个当代艺术的问题。
全球化,是深刻影响当代艺术的最重要的国际背景。中国当代艺术在艺术边界的问题上,无疑受到了国际当代艺术的影响。
从这个意义看,当代艺术在中国的实践,它在艺术边界问题上哪怕是最极端的实验,也是有意义的,这是一个不断的“尝试”和“调适”的过程,它不断在验证当代艺术与中国的适应性关系。
中国背景是中国现有的体制、文化的宽容度、经济状态、艺术传统、教育制度、公众的文化素养等等因素的综合反映。
与发达的西方国家不一样,当代的中国处在转型的过程中,它的现代性正在建设;准确地说,它并不是在一个成熟的民族国家、公民社会的基础上参与国际当代艺术的进程的。所以中国当代艺术从来没有,也不可能简单地照搬、演绎、印证某种普遍性的国际当代艺术的原则,它今天所呈现的状态,受制于它的中国背景。
中国当代艺术是一个不断在与中国背景对话、博弈的过程中所生成的,这是一个建设性的过程;在这个意义上,中国当代艺术具有多种可能性。这些可能性也包含着它的特殊性。关于艺术边界的问题也是如此。
中国当代雕塑创作,可以作为讨论艺术边界问题的一个佐证。1994年,有雕塑家提出“保卫雕塑”的口号。看起来,这似乎是一个十分保守的口号,因为在国际当代艺术的前沿,似乎已经基本消解了“雕塑”的概念。
尽管中国当代雕塑在“突破传统边界”方面也取得了重要成果,以隋建国、展望为代表的一批强调观念形态的当代雕塑作品,在其中起到了引领作用;但是在总体上,更多的雕塑家似乎更愿意选择将当代观念和雕塑的造型、技术相统一的方式。李占洋、向京、曹晖这些当代雕塑家的创作就说明了这一点。具象的雕塑,塑造的方式在今天的当代雕塑中,仍然有重要的位置。
这种现象产生的原因是多方面的,只有将它放在中国背景中进行解读,才能得到说明。
有人认为1989年是国际当代艺术一个重要的转折。在中国,上世纪90年代中期,中国当代艺术也最重要的转折。有两个变化最为显著:
首先,国家的文化策略发生了改变,官方开始将当代艺术作为“文化产业”、“国家形象”、“对外国际交流的手段“;对其进行扶持和利用。
另外,资本、市场全面掌控当代艺术,使当代艺术的创作发生了重要变化,当代艺术家的生存状态也发生了重要变化。
这两个方面对中国当代艺术影响是根本性的,它对当代艺术的边界问题的影响也是深远的。
面对今天当代艺术的现象,需要进行认真的反思和清理。什么是我们所需要的当代艺术?什么是当代艺术所需要的价值观?
中国当代艺术决不应是对“中国背景”和中国现实的简单适应。而是应该有更加积极主动的干预和超越的意识。中国当代艺术只有建设一个能够超越国家意志和市场权力之上的相对独立的当代艺术价值体系;推动适合当代艺术发展的社会、经济和文化的机制以及良性的市场制度和收藏制度的建设;形成一个有效的当代艺术的批评系统;……中国当代艺术才有望得到健康地发展。
艺术的边界问题,不只是艺术自身的问题,只有把它还原到当代艺术与中国社会的真实的关系中,它才有望得到清晰的呈现。
【相关阅读】
【编辑:李洪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