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2年文物保护:在挑战中累积正能量 2012-12-27 09:20:16 来源:中国文化报 作者:翟 群
对于文物保护领域而言,即将过去的2012年是值得纪念的一年:《文物保护法》和“国家历史文化名城”保护走过了30载,对我国文化遗产保护事业所起的巨大作用不言而喻。2012年又是纷乱嘈杂的一年:文物鉴定、流通领域时有乱象,“古城”建造种种名目让人眼花缭乱。

文物安全必须警钟长鸣

2012年2月17日,震惊全国,甚至轰动世界的“5·8”故宫展品被盗案在北京市第二中级人民法院一审宣判。法院认为石柏魁盗窃罪成立,判处有期徒刑13年。去年5月8日晚上,石柏魁潜入故宫博物院内,窃得香港两依藏博物馆在此展出的9件展品。今年11月,湖北随州特大盗掘古墓、倒卖文物案告破,抓获犯罪嫌疑人20名,收缴文物151组198件,其中一级、二级文物价值无法估算,仅追缴的三级文物的价值就达亿元以上。

目前盗窃、盗掘、走私文物和古脊椎动物化石、古人类化石等犯罪屡禁不止,大案要案时有发生,犯罪活动呈现职业化、集团化、暴力化、智能化趋势。在一些偏远地区,不少文物古迹长期处于无人守护状态,成为犯罪分子觊觎的目标,文物安全压力极大。一些文物、博物馆单位的保护措施和安全管理不到位,存在安全隐患,甚至出现了一些安全事故,文物安全状况令人担忧。

9月6日,国家文物局表示将与公安部联合成立文物犯罪信息中心,适时选择文物犯罪案件高发地区,部署开展打击文物犯罪专项行动,侦破大案要案,打击犯罪团伙,追缴涉案文物。9月9日田野文物安全现场会在湖南省长沙市召开。国家文物局局长励小捷指出,各级文物行政部门要把田野文物安全摆到文物安全工作的首要位置,全面提升田野文物安全工作水平。今年上半年,国家文物局接报文物安全案件143起,其中古遗址、古墓葬被盗掘案件91起,占63.6%。从发案率来看,田野文物仍然是当前犯罪侵害的首要对象,盗掘古遗址、古墓葬,盗窃田野石刻,仍然是威胁文物安全的首要因素。

主管部门出手整治鉴定乱象

2011年1月,在北京中嘉国际拍卖有限公司举行的“古玉雅集古代玉器专场拍卖会”上,一件汉代青黄玉龙凤纹梳妆台及坐凳以2.2亿元成交,创下新的玉器拍卖世界纪录。而这桩“旧闻”却在一年之后的2012年春节期间被网友们翻出来,围观嘲笑,因为根据基本的历史知识,汉代根本就没有“凳子”。而中国收藏家协会玉器委员会主任委员姚政向媒体报料,称北京电视台的《天下收藏》栏目“所砸掉的‘赝品’不少是真品,并且不乏珍品”,又将17家电视媒体开播的20档有关文物鉴赏鉴定交易内容的电视节目推向风口浪尖。

近年来,艺术品交易市场日益繁荣,同时电视节目中的文物鉴宝类节目也越来越多,引发文物和艺术品收藏热的提升。对于文物鉴定中的种种乱象,国家文物局3月28日表示,国家文物部门有责任高度重视,加强管理。今后将重点开展以下工作:一是根据《文物保护法》的要求,推动建立文物鉴定资质资格管理制度;二是加强文博行业道德制度建设,研究修订《中国文物、博物馆工作者职业道德准则》;三是协调建立相关部委联合管理工作机制;四是加强法规制度建设,研究制定《文物评估认定条例》;五是加强对媒体有关文物节目、栏目的管理,提倡宣传普及文物鉴赏知识类节目,限制文物估价类节目,禁止在节目中进行文物交易。文物部门可在专业人员、文物资料等方面对媒体提供支持。

目前文物鉴定方面尚没有明确法律规定,执法无据,也没有明确的监督管理部门。有了漏洞,就会有人利用这个漏洞、钻空子,出现了上述乱象。业内人士呼吁,为了实现文物市场的健康发展,工商、公安、海关等与文物收藏有关的部门,应对乱象进行认真细致的调查研究,在这个基础上,提出治乱的措施,制定相关的文物鉴定规范。

表态
0
0
支持
反对
验证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