拍卖会大多是“赔钱赚吆喝”
由于门面冷清,不少店主只好到全国各地去“跑交流会”。所谓的交流会,其实就是一些规模较大的展览会或拍卖会。一位业内人士告诉记者,即使是在这些交流会上,今年人流量同样很少,即便达成成交意向,买方也基本是圈内人。往年成交量最好的玉器品种,今年的成交量明显不如往年。记者也了解到,在年内的不少拍卖会上,举办方大多是“赔钱赚吆喝”,只为了聚一些人气。
中国拍卖行业协会此前公布的一份数据显示,在经济不景气的大背景下,今年年初以来国内文物艺术品拍卖成交量同比都在下滑,仅5月份,同比下降就高达60%。“由于受宏观经济的影响,今年,艺术品投资市场整体都不太理想,古玩市场今年尤其较差。”山西晋通拍卖有限公司负责人耿丽华告诉记者,该公司今年在太原举办的3场交流会上,人气比起往年也相对要差一些,尤其是一些大体量、大尺寸、高价位的“重器”成交量明显下降,而一些兼具实用与收藏功能的杂项收藏品,则受到了市场青睐。
多数业内人士认为,今年经济形势不乐观成为制约古玩市场的最大原因,“在经济形势不理想的情况下,大多数人都是紧捂着腰包过日子。同时,真正的珍奇物件价格还是相当高,不过,由于经济低迷,资深藏家不敢出手,潜在玩家也不敢进门,买家总数势必减少,也造成了物品的有价无市。”老巩告诉记者。
赝品过多难吸引投资者
在古玩圈子内流传着一句话??这个市场其实是95%的“行家”拿着95%的钱买95%的假货。目前,的确有大量的伪造古玩器皿充斥着这个市场,记者了解到,赝品的充斥也成为投资者望而却步的重要原因。
藏友林高翔向记者感叹,如今,老东西越来越少,造假越来越高明,收藏越来越难以为继,很难有一件物件能吸引自己轻易地“下手”。
而在这样一个“缺藏品”的年代,也比此前任何时候都更考验收藏者的知识水平和市场洞察力。林高翔介绍说,相比于十多年前,市场上古玩真品的数量的确在减少,尤其是较为珍贵的物件。拿瓷器来说,十年前尚可求到的‘清三代’瓷器精品如今已屈指可数,即使是国际市场不屑经营的‘残瓷’,只要够档次,近两年在国内同样备受热捧。“尽管如今的市场较为冷清,但真东西永远都不会过时,而且也会越来越增值。”老巩提醒投资者和收藏者,必须得多看真品,锻炼好自己的眼力,对藏品的艺术价值和未来升值趋势有足够的判断,才不会让自己的资金打水漂。
市场或将经历“洗牌”
随着市场的买方热情冷却,也有业内人士认为,市场进入“洗牌”期是必然。“过去的古玩市场,其实是一种粗放经营的模式,各个档次的古玩都混杂在一起,良莠不齐,无法区分。”按照业内人士的介绍,最近两三年,古玩市场的商户总会有部分更换,而通过不断洗牌,那些经营水平相对较差的、初级经营的或赝品较多的商户,很可能会被市场淘汰出局,有一定的经营水平及责任感的商户,将在新的市场中重新找到自己的位置。“今后的古玩市场中,发展层次可能更加清晰,高、中、低端有层次的市场会有序地显现出来。市场其实是在进行着健康调整,最终被市场留下来的商户和古玩一定是精品,而随着市场的发展,精品的物件也有可能以会所等更加高端的形式呈现给投资者或收藏者。”老巩告诉记者。
【编辑:江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