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文物艺术品投机热降温,拍卖市场呼唤理性回归
年初,苏富比拍卖行亚洲区行政总监程寿康接受采访时表示:2012年中国拍卖市场将继续去年的“寒冬”,还会下跌20%左右,并最终回到2010年时的水平。他认为,国内买家有所收缩,疯狂出价竞拍者正在慢慢退出,留下来的是一批比较理性的藏家,对拍品的要求更高,出价也会更加理性。
果然上半年春拍成交可用“惨不忍睹”来形容,2012年5月落槌的嘉德春拍成交额仅21.4亿元,比去年春拍53亿元缩水一半以上,苏富比春拍成绩也比2011秋拍下降25%。打响2012年秋拍第一枪的香港苏富比秋拍成绩更是相当难看,与同比已经大幅下跌的2012年春拍比较,这次秋拍又再次大跌19%。一时间拍卖市场阴云密布,一片唱衰之声。
2011年进入市场的拍卖公司很多已倒闭,今年参与春拍的拍卖公司224家,比2011年秋拍减少71家;拍卖会296场,比上个拍卖季减少113场。一些拍卖行不得不收缩为一年两拍,甚至是一年一拍。而一些拍卖行在春秋大拍之间,剑走偏锋,争取淡季市场。荣宝斋以欧洲古董家具首次试水上海,结果“来得多,买得少”,买家举牌谨慎,成交远低于预期。香港佳士得[借着中国兴起的“葡萄酒热”,举办名酿拍卖,“珍罕窖藏精品”和“传世欧洲珍藏”两场拍卖主打“低估价牌”,仅取得人民币近3500万元的总成交额。北京保利与中国嘉德[微博]的四季拍中,书画瓷杂等传统板块成交寥寥,成交率不足70%。
到底发生了什么事情,导致拍卖市场如此惨淡?
拍卖市场不可能脱离大的经济形势,从2011年秋起,在内外经济恶化的影响下,拍卖市场急转直下,跌得比股市楼市还要快。除外部环境外,行业发展的弊端也对市场产生影响,“金镂玉衣”、“汉代玉凳”等假拍拍假现象暴露出监管缺位,严重损害了拍卖市场信誉。
中国拍卖场上的总成交额在曾经的高位上回落较快,最明显的是当代艺术板块,近两年行情一直处于下跌调整中,跟高潮期相比已缩水近半。前几年在海外资本的推波助澜下,当代艺术“四大金刚”曾盛极一时,而在国际金融危机后,价格出现大幅跳水,原来动辄几千万的行情一去不返。在刚结束的2012香港苏富比秋拍上,方力钧的油画仅拍出290万港币、岳敏君的《信仰》才拍出218万港币,其他当代艺术家作品不是流拍就是低到不值一提,和之前屡屡拍到千万的高价相比,犹如过山车一样在拍卖场中败得一塌糊涂。由于卖方的期望值过高,而虚高的价格使收藏投资方投机成本变大,寄希望少量投资而获得捡漏机会赢得财富增值的投机可能性减少,搞不好甚至要赔。因此许多估价过高的藏品成交率极其低下,人气流失严重,有些拍卖会藏品拍卖还未过半,已有大量的资本方离场,给拍卖市场一记响亮耳光。
近两年中国拍卖市场上买家拖欠费用极其严重,前几年蔡铭超在巴黎拍下圆明园兽首而拒绝付款事件在国内外引起巨大争议,也导致拍卖市场恶意拖欠费用的问题愈演愈烈。去年5月,齐白石《松柏高立图·篆书四言联》从8800万起拍,以3.7亿成交,加上15%的拍卖佣金,总成交价4.255亿,但前段时间《松柏高立图》拍卖者刘益谦称4.255亿元成交费,至今尚未收到一分钱。以4.368亿元成交的《砥柱铭》也至今未付款。诚信与规范化问题日益恶化,制约了中国拍卖行业的发展。
而藏品流拍率也居高不下,以最受买家欢迎的齐白石作品为例,2012年中国嘉德春拍62件齐白石作品,17件流拍,流拍率达27%。北京保利2012年春拍65件齐白石作品,流拍16件,流拍率达24%。连接受度高的齐白石作品流拍率都居高不下,可以想见拍卖市场有多么凄凉。
近年来,传统意义上的收藏鉴赏已经彻底被颠覆,收藏群体从小众化转向大众化,收藏行为从秘不示人转为广泛张扬,收藏目的从鉴赏研究转向击鼓传花式的投资和投机,一件件历经沧桑流传下来的文物,成为赚钱标的,被接盘者传来传去。拍卖界人士为高价拍品不遗余力宣扬:“中国文物艺术品价格与国外比还有差距,好东西就应该卖出好价钱,将来增值空间依然广阔,未来十亿元级的拍品也会出现。”在天价诱惑下,人们不愿再关心文物艺术品的真赝、艺术价值、历史价值、科学价值,只关心钱,只要能赚到钱,一切都是次要的,拍卖市场到处弥漫着浮躁的投机情绪。
收藏的目的是鉴赏研究、陶冶情操、保护文化遗产、传承中华文明。然而文物艺术品的过度投机行为,却破坏了收藏市场的健康发展之路,为文化的繁荣与传承带来巨大隐忧。今年拍卖市场的一盆冷水,让文物艺术品投机热降温,呼唤着理性的回归。因此要进一步完善法律和监管,引导大众的收藏行为回归理性,净化市场,才能促进文物艺术品拍卖市场的真正繁荣。
【相关阅读】
【编辑:李洪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