甘肃画界出路何在:能否重塑分享敦煌余晖
一、画派代表的确定及画派形成的利益受众面。
如今,国家将文化产业做为支柱产业发展,这对全国美术家都是好事,各地都会尽力地挖掘属于自己的、独特的、地域性的文化元素。如此一来,很多画家都要沉下去,能浮上来的代表有几个?谁又来定夺地域的代表?所以,好事来了,还须要冷静,精心地把握。因为文化后面带有产业。说白了,文化的各行各业能否挣到钱,它的背后,是某几个人挣?还是一个团队挣?还是一个行业挣?
所以画派的形成能否成为当地的文化名片?能否对当地形成对外视觉传播?对内能否拉动当地经济?能否拉动更多画家就业?带动相关就业。如果做不到,也就谈不上美术产业的发展。
二、确定甘肃画家出路,形成独特权威话语权。
要想让甘肃画家正直走向良性、健康、自由的发展。形成一个地域性,又具有世界性绘画风格,产业发展。改变思路,做到如下几点:
一、政府做为最大的艺术品投资人,并积极参与其中;二、画派艺术视觉冲击;三、画家独立性的存在;四、画家作品的价值兑现;五、画家作品信息文化的传播;六、画家能否带动当地经济的发展;七、举办世界性的画家互动活动盛事;八、如何保障画家正常的、养家糊口的收入;九、改革省美协领导班子结构调整;十、建立具有全国权威性的画派理论载体;十一、建立大视觉、大美术概念的竖立,形成绝对的话语权。
三、建立卖点大平台:
由政府牵头投资,建立一座新敦煌石窟艺术博物馆。给画家提供一个自然形成,参与交流的大舞台。如同丝路花雨,大梦敦煌歌舞剧,在中国形成独一无二的歌舞话语权;以及梦寻敦煌
服饰舞剧,敦煌国际服饰模特艺术节,在中国形成独一无二的服饰产业发展的话语权。这些话语权既来源于敦煌,又不同于敦煌,形成新敦煌文化元素。达到继承敦煌、创新敦煌、宏扬敦煌的效果。
因此新敦煌石窟艺术博物馆的建立,不是原来敦煌的翻版、复制,而在于创新。所以,地址的选择,应在兰州或着白银,充分发挥两地都有红色沙石崖山体,开窟塑造艺术佛像,充实两个城市都缺厚重的、打得响、带人气的文化元素。激活两个地区的旅游,带动周边相关产业发展,减轻因大量人口涌往敦煌,造成文物的破坏。同时,也使几百万人口的城市,分享敦煌文化带给甘肃的红利,不要让它擦肩而过,留下深深遗憾!
其次,抢抓机遇,充分利用兰州城市人口众多的资源优势,交通便利资源优势,高水平画家群体最多资源优势,高校林立资源优势,文化科研领先资源优势,建立新敦煌艺术平台,为更多的艺术家提供展示才华的机会。
四、新敦煌石窟艺术博物馆内容的设置:
1、敦煌壁画泥塑复制区;2、现代绘画泥塑石窟艺术区;3、新敦煌服饰艺术博物馆区;4、新敦煌家纺用品艺术博物馆区;5、新敦煌家具艺术博物馆区;6、新敦煌陶器艺术博物馆区;7、新敦煌其它综合艺术博物馆区。
每个馆相应设置研究院,并成立配套敦煌艺术学院。一个与产业、旅游、文化教学、科研后备队伍培养挂勾的大敦煌,便展现在世界的面前。敦煌画派自然就突显出它在中国的地位,影响……
五、甘肃画派的具体操作手段:
(一)政府投入基础资金,主要用来开窟,建立博物馆,给所有的艺术家搭建创造价值的平台。每个窟实行社会公开招标,由不同的画家自由创作。每个画家以窟为工作室,出卖自己的创作作品。
(二)每个项目博物馆根据壁画或着选定的画家将作品转换成实用产品营销全国、世界,形成文化产业转换。达到输出新敦煌文化理念,形成地域文化视觉冲击。
(三)画家作品的好坏,艺术水准的高低,创作的内容,全由画家自己决定。
(四)画家作品卖多卖少,全是画家的事。
(五)由于画家的自恋特性,不用规范自然而然形成画家风格,又带有其它地区无法复制的地域文化痕迹,必然承担起绘画语言的传播功能。
(六)一个新型不同原来的敦煌,但又有延续的文化圈形成。必然构成人文、艺术、旅游,科研、产业的大发展。
(七)由于地标文化符号的建立,以及内容的构成,艺术码头的建立,自然吸引大量游客的到来,画家的生存便有了良性循环的保障。
(八)每年举办新敦煌世界艺术家作品交易博览会。
吸引世界各地的艺术家参加,开窟,出卖作品。必然带来一个繁华无比的大敦煌概念。形成敦煌研究在兰州,开发敦煌文化产业在兰州,敦煌艺术作品流通在兰州,文物保护在敦煌的格局。
六、社会收入、画家收入、财政收入来源:
由于科学的将新旧敦煌体系分工,即做到了保护敦煌莫高窟文物,又促进了敦煌文化的传播,也使更多的人分享到敦煌带给甘肃的红利,形成敦煌财富合利的分流。
1、直接收入:
a、门票收入;b、香火、供养人捐赠;c、绘画作品出售;
画家不为生计上的烦恼可以休闲的进行自由创作,他的收入可从门票的比例中获取。同时,在每个窟建立供养、香火、捐赠关系。画家不因文物保护而忧心,可以精心的从事艺术创造。
门票收入总量估算:根据兰州城市人口总量,每年旅游人数按100万计算。每张票50元计算,每年门票收入5000万。拿出3000万补贴画家,每个画家一年按4万元计算,可养活750名画家。如果再加上香火,捐赠作品的出售,每个画家年均收入可达10万元至20万元的收入,如此大的经济利益驱动,画家不用组织,自然而然形成一个巨大的绘画艺术市场,敦煌画派自然形成。
2、间接收入:
a、新敦煌石窟艺术博物馆建立,必然带动游客在兰州滞留两天。每人消费五百元,一百万游客,便是五个亿的收入。
b、新敦煌艺术产品的销售,绘画作品包装,以及其它产品的营销,每年也有十几个亿的收入。
七、构建面上市场组织机构
取消清一色的纯绘画的人担岗领导,让一些高水平的艺术策展人,评论家、活动家组成市场化运作的班子,使之成变为服务机机,运作机构。以此达到转变个体式的画家,向产业式的画家脱变,形成真正意义上的敦煌画派群体。否则甘肃的画家挂着敦煌的牌子,干的还是技术层面的活计,玩的还是个人行为艺术。或着继续重复临摹敦煌壁画,即没有政府财政的补贴,又没有互为联动的市场关系,将画家投入到一个没有个性,无助的火炉里煎熬,只能让全国的画家笑掉大牙,糟践了敦煌神圣的大亦盛亦的意思。因此,构建敦煌画派的形成,必须要有个卖点,磁场平台,才能形成前店后院的良性循环。同时也给甘肃的画家提供一个自由自在,站在世界艺术的最高点,与国内外的大艺术家进行对话的平台。甚至让他们能在新敦煌石窟艺术博物馆举办画展,产品陈列,而成为终身的荣耀、梦想。
八、建立甘肃画派制高点
失去了制高点的平台,甘肃画派便没有让世人仰视、崇拜的亮点,也就自然而然无法在全国流通,陷入论资排辈艺海金字塔中。因此,画家不能只埋头画画,更要明白一个铁的定律:控制资源,垄断资源,占有资源才能有更大的话语权。象敦煌研究院的美术前辈,以及张大千,全沾了敦煌的光。究起原因,便是中国历代艺术家的结晶筑起的宝塔将他们高高的托起。另外,艺术家面临的机遇便是敦煌随着大量游客涌来,辉煌的墙壁艺术,随着人为、自然、岁月的侵蚀,渐渐的离我们越行越远。
高科技的运用、保护,虽然延缓了她的死亡。但同时也将她的美丽与游客的距离越拉越远,只剩下一个空壳。人们嗅到那种泥土气息,千年沧桑的味道,会渐渐的消失……更可怕的是,一边是保护,一边是人的贪婪,这是无法逃避的现实。与其这样,还不如让敦煌成为历史中的文物记忆。让一群饥渴贪婪的艺术家去重塑敦煌的辉煌,分享敦煌的余晖,造就出更多划时代的艺术巨匠。十年、二十年、五十年的延续下去……一个新的敦煌渐渐的成长起来。就象一颗风烛残年的古树,在它的旁边长出新枝散出满眼绿色,以此达到将它的基因真实可信的传下去,造福千万个甘肃艺术家,形成一个守护敦煌灵魂的团队和一个延续敦煌生命的庞大团队。
所以紧紧咬住敦煌不放,做足文章,利用省城的综合优势,沙斧天官独特的地貌特征,打造一个全新敦煌符合,让全世界的艺术家拜俯在敦煌画派的脚下,仰视它的伟大……
【编辑:赵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