艺术品拍卖,卖的是文化产品,是文化的载体,所以我们需要在各个环节呈现文化载体的内涵。
本期专家:北京匡时副总经理 谢晓东
这一次秋拍的结果基本达到我们的预期,有多方面的原因,除了宣传推广外,还有藏家和媒体对这些历史档案的重视。商业之外还能达到社会效应,是这次拍卖最大的成就。从拍卖公司角度,我们做的已经超过常规的手段和常规的目标。
艺术品拍卖,卖的是文化产品,是文化的载体,所以我们需要在各个环节呈现文化载体的内涵。出版图录环节需要更有文化信息含量,不仅仅像以前一样把拍品图片往书上一放,还应该挖掘拍品的历史和背景,并且在展览中再现,使收藏者对艺术品有更充分的了解。我们还可以运用其他重要手段,视频、话剧、研讨活动,都是相关思路的体现。当然,核心不是手段,而是理念——如何看待艺术品。
我们不能单单从艺术的角度去看待艺术品,而应该从文化的角度。什么是文化?现在举国上下都在谈“文化复兴”,文化的概念都可以盖一座楼了,但还是不能完全说清楚。我认为首先要使用分析法,解析哪些是艺术本身的,哪些是艺术之外的,包括艺术品创作的时代背景,牵涉的其他重要艺术家、历史人物、重要事件的关联,以及其承载的社会价值观、时代的审美风向变化等重要的社会含义。把这些拆开来看,可以从艺术品中发现更丰富的立体的意义。文化是具体的可以感知和了解的概念。一是把文化内涵通过分析法全面地呈现出来。二是要做一件有格调的事情,把文化中博大、厚重、精致、高标准、美好的东西找到并且表现出来。就像我们制作图录的时候,每个细节都要尽量去实现这种感觉。这就是我们理解文化的方法路径。
有的人认为,“过云楼”的估价高,所以花那么大阵仗去推广,值得。而对于这次梁启超历史档案是不是值得这么大力度推广,确实存在不同的看法。但我并不认为这是炒作或过度营销,恰恰因为它的估值没那么高,所以需要花更大的阵仗去做——因为我们不仅仅是从价格去考量拍品,否则才真的是功利的做法。
我们用了很多手段去推广,于是有人说,何必玩那么多五花八门的玩意。我认为这是一种创造力而不是过度营销。藏家们都很开心,没有觉得买贵了,而且他们通过这个过程了解到之前所不了解的东西。合作机构也对拍卖行业有更正面的看法。这些都是正能量,何来“过度营销”?如果非要说这是一种“炒作”,那我想,我们将不以功力为标准来衡量价值地,要勇于使用丰富的手段去继续“炒作”下去。
【相关阅读】
【编辑:李洪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