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央美术学院美术馆外景
美术馆不能被赞助者牵着鼻子走,但是应该照顾到赞助者的利益,这是一个不断磨合的过程。我们力求做到商业归商业,赞助归赞助,而学术归学术,不会同意让赞助商推荐与展览不匹配的艺术家参展,但我们会在选定艺术家后,找与他们合作的画廊谋求支持。
采访王璜生是在一个午后。到达他办公室时,他刚从存放藏品的库房出来,正和同事讨论着一个展览的作品和相关布展情况。大到展品的陈列布局,小到背景牌的颜色,他都仔细询问。在他的周围,桌上、地上、书架上,数千本书籍密密麻麻地码在一起。
王璜生的名字最初和画家、画院联系在一起,现在,“美术馆馆长”是他更醒目的标签。
2009年7月,王璜生结束了13年的广东美术馆生涯,受中央美术学院院长潘公凯邀请,调入北京,开始执掌这所中国顶尖艺术学府的美术馆。3年多来,“超有机”“未来展”“美术馆之夜”等活动,让公众看到了这座大学美术馆的活力。王璜生说,美术馆应该有知识生产活力、有积累和创造性、有文化个性和品格。他的“野心”是将中央美院美术馆打造成“在知识生产和学科建设上与国内、国际重要美术馆平等对话,共创历史及文化价值的一流美术馆”,不仅仅为教学服务,更要为学术界、为社会公众服务。
多展馆藏让大众接触大师真迹
早在1949年,时任国立北平艺专校长的徐悲鸿就提出,应该建立一个艺术博物馆,为教学和社会服务。从上世纪50年代初期的中央美院陈列馆,到现在花家地校区新馆,中央美院美术馆已走过了半个多世纪的风雨历程。王璜生坦言,他之所以从广东美术馆来京,是看重“央美”这棵大树和招牌。中央美院丰富的学术、人才和藏品资源可以让他完成许多在其他城市不能完成的事情。甫到央美,他做的第一件事就是拿到藏品库的账本——对馆藏品的应用、整理、修复,一直是王璜生非常重视和着力推动的事情。
记者:你上任至今,不仅加强了对央美名师作品的收藏及相关研究,还进一步有序收藏了中央美院历届毕业生优秀作品,对典藏品的修复工作也非常看重,能否详细介绍一下美术馆目前的馆藏情况?
王璜生:中央美院美术馆自成立之初就十分重视对艺术品的收藏,现有藏品1.3万余件,涉及古今,兼顾中西,收藏的品类有中国画、油画、版画、雕塑以及年画、织绣、少数民族服饰和用具等民间美术品,还有一批青铜、陶瓷、雕刻工艺及铭刻拓片等中国古代文物。其中有一些十分珍贵的欧洲油画原作,以及许多由我国油画家在国外博物馆内精心摹绘的西洋名作临本,早年留学国外艺术家的创作及中国当代著名油画家的作品,反映了油画从传入我国直至当前每一个阶段的发展历程。在中国古代书画收藏方面,有宋元作品及周之冕、董其昌、朱耷等历代大家的多种绘画原作。
美术馆还较为系统地收藏了清末至新中国成立前有代表性的艺术家、新中国成立后著名老一辈艺术家和优秀中青年艺术家的作品,包括李叔同、齐白石、黄宾虹、林风眠、潘天寿、张大千、司徒乔、李苦禅、李可染、黄秋园、叶浅予等名家作品,以及从北平艺专到新中国中央美院时期的重要艺术家、教育家,如徐悲鸿、吴法鼎、李毅士、吴作人、艾中信、李斛、孙宗蔚、靳尚谊、侯一民、詹建俊、朱乃正等人的作品。对历届毕业生优秀作品的收藏是中央美术学院美术馆不同于其他美术博物馆的特色之一。其中收藏的历届毕业生优秀作品,如周思聪、杨飞云、谭平、徐冰、刘小东、方力钧、喻红[微博]等人的作品,反映了各个时期中央美术学院美术教育的水平和特点,同时也是中国美术教育成果的体现和展示,诠释了新中国美术的发展轨迹。
记者:现在学生能接触到这些藏品吗?
王璜生:以前中央美院各个专业的学生较少,能够比较容易近距离地学习、临摹这些藏品,但随着学校人数的逐渐增多,出于安全等方面的考虑,学生在课堂临摹藏品的机会减少了。因此,美术馆的意义和作用便更加突出,它能让人接触到原作,让人与原作、与艺术家“面对面”交流。尤其是古代作品,这更是一种跨越时间的对话和气息的交流。
【相关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