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警惕“艺术技术主义”的抬头和泛滥
艺术学另立门户之后更要注意学理支撑。
艺术的发展史梳理,创造论总结,技能技巧的训练养成,是艺术教育单位应该教授给学生的基本专业能力。艺术院校要教给学生的另一个基本专业能力,是让学生学会将世界的和民族的文化精髓融会到自己后来的艺术生涯中去观察生活、欣赏艺术、判断世界直至最后进入个人化的艺术创造活动当中去。但是,技术主义地理解艺术,势必影响到艺术教育,这是非常危险的。之所以说危险,是因为“艺术技术主义”观点影响教学不仅仅是造成误人子弟的后果,而且将会导致毁掉民族、国家的艺术创造力。
“技术主义”的艺术教育观点或者办学理念,是对“理论至上”的文化偏执的矫枉过正。其危害在于:将高等艺术教育的目标局限于“技术养成”或者“职业培训”,没有了艺术教育的人文灵魂。中国艺术创造性远远弱于西方,大量艺术院校毕业生成为外国影视产业链或文化传播产业链上非常好用的技术工人的情况,实际上应该引起我们的艺术教育反思。
“艺术技术主义”产生的原因,在于颠倒了技术手段与表达目的之间的关系。抽空了艺术创造、人性表达和社会意义的“技术手段”,是我们这个物质技术水平突飞猛进导致人类生活对物质技术手段过分依赖的时代应该特别警惕的问题。“艺术就是技术,技术其实就是艺术”的言说开始出现,“艺术技术主义”的认识苗头开始出现。常识性的问题是:艺术离不开技术发展、技巧、技能的基础,但是技术、技巧、技能知识通向艺术表达和艺术创造的物质手段,绝不就是艺术本身。简单的例子就是,中国动漫技术发展很快,但是依靠动漫艺术原动力发展起来的产业却非常有限。在“功夫”与“熊猫”的中国元素之间,不是因为“技术嫁接”而是因为“艺术创意”造成了《功夫熊猫》的成功。应该思索也应该深刻反思这个现象:功夫是中国的,熊猫是中国的,但《功夫熊猫》不是中国的。艺术教育界发展迅猛的动漫艺术、电脑艺术、动画专业的招生和课程设置应该反思究竟教给了学生多少“艺术”的能力?从“孙悟空斗不过米老鼠”的戏谑,到《花木兰》《功夫熊猫》的难堪,我们可以回顾一下中国成为国际廉价技术市场的现状:据2008年统计,“目前我国与动漫有关的机构达到6463家,全国共有447所大学设立动画专业,1234所大学开办涉及动漫专业的院系,涉及动漫专业的大学毕业生达6.4万,在校学生64.6万人。”①全国艺术教育中,动漫艺术教育发展是最快的。但是,我们的动漫教育存在着较大的问题,我们的动漫人才培养,应该对中国动漫产业发展中的文化缺失与创意缺乏担负相当的责任。不是全部,但是应该负很大的责任。调研动漫专业的课程设置,又一个事实令人惊讶:那就是我们的艺术教育单位和培训机构,没有给所培养的人才准备必要的文化课程。培训机构,是各种各样为初中毕业生或者其他有培训需要的社会人员提供动漫知识与技能服务的机构。这样的机构,课程设置基本上就是计算机原理、计算机操作、计算机各种软件运用,教会学员使用计算机软件完成一般办公系统软件、平面设计软件和动画软件就大致可以了。其他如英语、思想品德之类,能省就省。专业艺术院校或者各类大学里的动漫专业为学生们开设的课程,实际依据各自的师资队伍力量和学科传统优势有些区别:有电影电视专业传统的专业艺术院校的课程三大类:第一类是电影电视类课程,诸如视听语言、录音、剪辑、摄影、色彩、构图、制作;第二类是绘画与动画、漫画课程,属于美术类课程体系,诸如素描、色彩、速写、动画原理、动画场面、动画造型、动画剧情、动画、漫画创作(单幅、四格、漫画连环画);第三类是计算机基础与软件运用课程,诸如计算机语言、网络多媒体技术、网络游戏基础、3D技术、后期合成等。为学生开设足三大类课程,就是很充足的课源了。实际上,许多学校匆匆忙忙办起专业,许多重要的核心课程都开设不起来,只能开设其中两类甚至只有两类中的一部分课程。那些大大小小、街头巷尾随处可见的“动漫人才培训班”,更是单纯的“技术培训”了,与动漫产业所需要的创意文化能力更是挨不上。其实,在深圳这个我国最早涉足动漫产业的基地“来料加工、代工生产”完成《狮子王》《人猿泰山》《海底总动员》《花木兰》一类好莱坞大片②,赚足了钱,中国企业和中国技术人员仅仅挣了一点辛苦费的时候,我们就应该想到自己动漫队伍的构成问题。我们有大批的技术型、应用型人才,但是缺少有文化战略眼光、有艺术创意能力、自主产品开发和生产的人才。时隔多年,今天的状况改变了多少?看看我们今天的许多动漫企业的从业人员,“有文化的没技术,有技术的没文化”,这是一个动漫产业研究者概括当下动漫人才队伍状况的时候所说的俏皮话。应该为动漫人才的培养加餐,文化课,中国文化、外国文化、民族民间文化,进行动漫产品创造需要具备的历史知识、文化素养和特殊的写作能力,不是一般的文案策划书的写作能力,而是能够表达思想、描述情感、说明意图的文字,尤其是动漫故事所需要的编剧能力,要有能够抓住并保持观众注意力和欣赏兴趣的故事、场面、冲突、悬念、危机、解决等一个好故事的要素,要有对社会热点问题和社会心理流向的准确把握和精致包装,这些,都是动漫人才该学而没有学的,都是技术课程所无法包容的。有的知识,可以到社会上在实践中学习和完善。但是,文化素养和创意能力,学校却应该给他们打牢基础。
六、注意戏剧、音乐、舞蹈等艺术学科的应用前景与发展动向
关于戏剧艺术教育,近年来我一直在讲“应用戏剧与艺术戏剧”“齐头并进”发展的戏剧艺术办学发展理念。
艺术戏剧,指的是戏剧艺术的团体专事、剧场专业的、以戏剧审美为目的、以戏剧魅力的表现为追求的戏剧现象。
应用戏剧,往往只是运用戏剧手段,达到培训、行业规范、团队意识与精神凝练等现实功利目标的活动。应用戏剧活动中,戏剧艺术审美不再是目的,艺术成为手段,审美变作附加。上海戏剧学院开展的“社会表演学”人才培养、云南艺术学院戏剧学院开展的“应用戏剧学”课程设置与人才培养,都是应用戏剧在戏剧学一级学科下发展出来的新专业。近年在一系列文章中,我都阐述过“应用戏剧”开展的必要性和可操作性,只要留心,在日常生活中,在行业培训、企业文化乃至干部培训中,“应用戏剧”已经越来越多地被运用。在文化体制改革、高校毕业生就业压力持续增加的社会环境中,改变戏剧教育的传统内容与戏剧人才培养单一模式,将会对戏剧学科的办学持续发展、专业知识能力在生活中的拓展空间起到根本性的改变作用。
实际上,欧美国家40年前早已开始,中国香港、台湾分别于30年前、20年前也已启动。惠及国家、民族的教育大事,我们落后了,就应尽力赶上。
音乐的“治疗音乐”,舞蹈的“社会舞蹈”“康复舞蹈”,其实都是“应用艺术”的重要实践。问题在于,我们的艺术教育办学者是否能够敏锐地抓住这些生活变化与社会需求,科学论证、周密准备,有计划、重落实地在艺术教育办学中实践、总结、完善,在学理思考和办学实践中积淀成果、准备人才,迎接社会挑战、对接生活需求,满足中国社会人口变化(老年社会加速到来)和人类更加全面的文化生活需求对艺术的等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