艺术品不应单纯变成金融产品和衍生工具 2013-01-14 11:30:41 来源:投资者报 作者:可艺
春秋润道是间非常年轻的公司,从开始运作到现在不足两年。之前我一直从事金融行业的工作,三年前,面临着重回金融界还是进入新领域的选择。艺术一直是我喜欢的领域,而且也看到中国的当代艺术与金融的关系越来越紧密,当然,促成这间公司的缘起还是我邂逅杨宏伟老师的画和另一位股东的提议。

盈利模式与机会

《投资者报》:据我们观察“心态”不好也和能力有关,没有很好的模式难以为继,就会失去定力,怎样规划现代艺术的盈利模式,目前的机会在哪里?

江倩:商业模式不能与“心态”割裂来看,春秋润道以艺术经纪为基础业务,我们的“心态” 使得我们的商业模式和简单的艺术品交易或者中间人是不一样的。我们理解的经纪业务的核心价值是品牌的建立和运营,是做Branding。像奢侈品一样,当具备足够的品牌感召力时,无论怎样做都有空间。但建立品牌的过程是艰苦的,很多大牌子具有上百年的历史,有很大的时间成本。我们从发觉艺术家的品牌价值,到培养,到培养到足够程度时才能享用他带来的收益。在此时入场,炒一把就走也有空间。春秋润道虽然是一个很小的公司,是一个新角色,但会坚守自己的态度和角度。如果在整个现代艺术品市场中,具有这样心态的人多一些的话,我们大家都是受益人。因为我们共同奠定了一个更加成熟的市场,可以帮助投资人降低市场的风险。现在通常大家都只考虑到利润,但我们做投资的,第一考虑到的是风险。很多消费者在银行里买艺术理财产品,很少人能说清楚产品中的逻辑、风险在哪里,真的很无辜。

《投资者报》:春秋润道怎样扮演好自己的角色?

江倩:我们所做的事情有三件,一是挖掘符合我们价值观的中国当代年轻的艺术家,他们本身具有才华但还没有被市场充分关注 ,他们不论使用什么样的艺术语言,作品的灵魂要传达出中国传统哲学和文化的脉络。另一间就是要通过艺术经纪做国际文化交流,把这些优秀的当代艺术家 和作品介绍到国际市场,让国外成熟的藏家群体、美术馆、博物馆、艺术机构等了解到,除了目前拍卖市场活跃的那些熟悉面孔之外,其实,中国还有这么多优秀年轻艺术家,有这么多表达中国人传统价值观,同时具有创新表达方式的艺术作品。还有一个我们在布局的就是艺术衍生品。

《投资者报》:很多博物馆、艺术机构、画廊都在做艺术衍生品,你们会怎么做呢?

江倩:中国有很多传统的手工艺,也是非物质文化遗产都濒临灭绝,其实很多都是由于在最后一步,因为没有适合的设计或工艺,没有办法让它们在现代生活中继续延续。我们希望通过艺术衍生品把中国传统的或少数民族的手工艺,用现代设计理念和工艺得到更好的传承和发展。艺术衍生品,是让艺术品从商业角度进入产业体系,从另一个角度也进入到日常生活。我们相信,如果耳濡目染的东西都是美好的,心态就会受到影响。当心态变得美好了,情操也在不断受到熏陶而发生改变,行为上也将更有善意有规矩。

《投资者报》:在衍生品方面是否已有成功案例?

江倩:杨宏伟在今日美术馆做展览时,我们就用了他木口木刻的一个作品的局部设计了两款背包,很受大家欢迎。杨老师的作品在衍生品上的表现力很强,对我们来说做衍生品不是简单的高仿,而是一个再创作的过程,这个环节中设计是非常重要的。目前有不少年轻的设计师、学生都在尝试推出自己的衍生品设计作品,很有才华有思路,有的开个小店、有的通过电商的形式推广都是非常好的尝试。但远没有形成一个体系。我们希望成为一个平台,把这些艺术家、设计师的资源整合起来,形成自己的艺术衍生品设计品牌。

何为艺术眼光

《投资者报》:你们是怎样选择合作的艺术家?

江倩:真正传世的艺术品,有艺术家真实的灵魂。我们选择艺术家时,不是单纯地看他的技法和表达方式的高下。有的作品,艺术的表达无可挑剔,几近周到,但却让人觉得言而无物,甚至有些矫情和做作。艺术家要成为大家总要经历一个痛苦的心理过程或早或晚。如凤凰涅槃,艺术家自我的认知,反思和重生的过程都会是苦的。如果仅仅急于得到市场认可,利用自己的技法,很快地抓到一些符号,虽然也能卖个好价格,但我们不认为这是好的艺术作品和好的艺术家。因为这样的艺术家的作品和他的内心是隔断的,难有未来。我们选择的艺术家要能耐得住上面提到的那些苦,对艺术执著而有信念。我们也有一个堪称豪华的顾问团,一些圈内元老和跨界艺术家,也会给我们一些意见和建议。

《投资者报》:杨宏伟的投资潜力如何?

江倩:遇到杨宏伟有一定的偶然性,但我们选择与他合作的思路和态度是与春秋润道的定位相一致的,就是一定要表达中国传统文化的灵魂。这个角度不一定是市场主流的偏好,就像杨宏伟所做的“木口木刻”在很多人看来是很偏门的,是大家都不太了解的一块“难啃的骨头”。但从投资的角度看,版画在中国有文化基础,作为当代艺术版画从收藏到交易又都是一个非常新的市场,但在国外版画有着一个非常成熟的市场,而杨宏伟的作品本身非常国际化。木口木刻这个舶来技法,在中国当代艺术家手中被演绎得登峰造极。有国外著名的版画藏家、评论家认为,杨宏伟的木口木刻雕刻技法和表达方式,目前是无人可以超越的,这也奠定了我们的信心。他们看了几十年,心态很成熟,就像战略投资人,他们的视野也更长远更广阔。我们在国内这样一个新兴的市场,可能比一般的玩家和炒家更多地负有教育者的责任。培养出成熟的投资人和藏家,我们也会是最大的受益人。

木口木刻的历史

木口木刻源于英文Wood engraving即:雕版木刻又称木口木刻。虽然在17和18世纪就有印刷技术可供参考,木口木刻的起源仍然模糊不清。木口木刻是一种凸版印刷方法,即印刷突出部分,并在使用工具和材料方面不同于木刻。在18世纪90年代,木口木刻由托马斯·布莱克和其他艺术家发展成一种艺术技法,并很快成为最常用的制作插图的方法。19世纪中叶由于书籍和期刊出版的兴起使得木口木刻无处不在,也使其艺术性开始退化。20世纪20年代,美国艺术家洛克威尔·肯特创作的大量作品影响深远。英国艺术家莫妮卡·朴沃的作品则标志着经验与传统的巅峰。在日本也有一些从事木口木刻版画创作的艺术家。

 


【编辑:江兵】

表态
0
0
支持
反对
验证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