元旦期间,记者来到位于北京798艺术区的尤伦斯当代艺术中心,这里正在举行一个实验纪录片的放映活动。没有商业影院宽大的沙发椅、弥漫全场的爆米花味儿,只能容纳139人的放映厅倒更像一间大学教室,来的观众也多数是学生打扮的年轻人。
这个放映活动是由尤伦斯当代艺术中心的艺术影院承办的。对多数人来说,艺术影院还很陌生。就北京地区而言,有规模的艺术影院也仅有3家:尤伦斯当代艺术中心(UCCA)下设的艺术影院、MOMA万国城百老汇电影中心和中国电影资料馆艺术影院。艺术影院有什么特别之处?艺术影院能否和院校联手培养人才呢?
这里的电影在别处看不到
当天的放映结束后,音乐人颜峻在现场与观众分享了这部影片在拍摄过程中的一些故事,还有自己在声音实验上的有趣经历,现场气氛十分轻松愉快。记者随机采访了身边一位观众。这是一位来自北京邮电大学的学生,平时喜欢看电影,也会用DV拍好玩的视频,经常来参加艺术影院的活动。询问他为什么来艺术影院,得到的回答是“这里的电影在别处看不到”。
相对于商业院线,艺术院线所播放的艺术电影主要包括低成本的独立制作影片、有定向目标的小众型影片、手法前卫的先锋电影等。其特点是投资相对少、回报率低、无明星撑场、表现形式较为另类。
像当天放映的纪录片,此前已经在第6届里斯本国际独立电影节、第14届米兰国际电影节及第24届马塔布拉塔国际电影节上展映过,但还未进过商业院线。尤伦斯艺术影院负责人谢萌告诉记者,对于放映影片的选择,他们有自己的标准,最看重影片的艺术价值。有些独立制作的电影也不乏名导名作,比如侯孝贤担任监制的纪录片《金城小子》就曾创下尤伦斯艺术影院的观影人数纪录。谢萌说,现在艺术影院已经有了一批固定观众了,不仅仅是艺术青年和大学生常来观影,还有其他年龄层的观众。艺术影院能在商业院线之外提供给观众另一种选择,激发关于电影艺术价值的思考、探索和实践。
中央戏剧学院电影电视系主任武亚军表示,由于大众化的商业电影也是需要相当的艺术成分的,从受众的数量上进行分类更加具有针对性,艺术影院播放的电影应称为“小众电影”。这类小众电影,创作者基于深度的个人体验,显示出强烈的个性化风格,有时会不自觉地与相当一批观众的欣赏习惯相排斥,因而其受众必将是局部的、小规模的。
目标是让更多人爱上电影
与商业影片动辄过百的高票价相比,艺术影院的票价要便宜得多。据了解,在北京的这3家艺术影院观看艺术电影最贵不过50元。独特的学术氛围加上低票价,让对电影艺术感兴趣的学生大呼过瘾,也给了普通观众一个和艺术专业人士交流、沟通的平台。
“因为是国家文化机构,电影资料馆并不做商业放映,所有的放映均属学术观摩性质,目的是开阔学术研究的眼界,促进电影专业工作者提高创作水平。每周四、周五晚,我们常规放映的都是没有进入国内商业院线的国外电影,其中既有艺术电影,也有优秀的商业电影。”电影资料馆事业发展部的孙冬梅在接受媒体采访时说道。为了吸纳更多观众,为影迷提供更好的观影环境,电影资料馆于2008年对艺术影院进行了重新改造,把原来能容纳900人的单厅影院变成了“一大四小”的多厅影院,也增加了放映场次。
尤伦斯当代艺术中心副馆长崔峤说:“随着实践的经验累积,我认识到,只有大环境的改善,才能把艺术普及给更多的人。我们不奢求多深远的影响,目标是让那些对文化艺术不感兴趣的人慢慢爱上艺术,这件事急不来。另外,我们的实验性很强,不怕失败!”
人才培养的主动权在影院
谈到专业艺术院校和艺术影院的合作问题,武亚军告诉记者,合作的主动权可能不在艺术院校而在影院。专业艺术院校每年创作的微电影少则几十部,多则上百部。这些微电影大多是学生的作业,倾心制作、经过老师的点评和一定范围内的放映后,就存作档案,除一部分放在网络上流传外,大多都没有发挥它的价值。事实上,这些作品的质量是很多小成本的商业电影所比拟不了的。如目前已经举办了8届的中央戏剧学院学生短片展,社会上很多影视公司的负责人、创作人员、业界内外的专家学者都会到场观摩,同时给予很高的评价,但是这个范围以外的观众群体却少有机会看到,这是十分遗憾的。有人会说,放在网络上不是全世界都能看到么?虽然网络视频的传播力量很大,但是由于观赏的环境、影片放映的质量不一样,在网络上观看视频的效果要打很大的折扣。如果有一些艺术影院和新开办的观摩厅能承担起高质量传播的功能,院校当然更愿意将这些作品送去放映。
同时,武亚军呼吁,由于教学经费和学生本人的经济投入非常有限,由学生制作的、非商业追求的微电影是十分需要社会扶助的。一些网站经常以“推广”的目的到学校寻找片源,实际上是看中了学生作品的质优价廉,甚至可以不给回报,这是不负责、不健康的现象。如果电影协会、制作公司、影院等社会各界能给予院校等人才培养机构更多的资助,让学生拍摄出更多、更优秀的小众电影,那么,当他们成熟以后,拍摄出那些优秀的大众电影则是指日可待了。在呼吁重视电影人才培养的同时,应因势利导地鼓励、提携和推动这类艺术影院的发展,正视和珍惜小众电影及其创作者的创新意识。
多种途径扩大观赏人群
据北京百老汇电影中心负责人吴靖介绍,影院运营至今,尽管依然处于赔钱状态,但票房一直在提升。难能可贵的是,有些电影还出现了场场爆满的情况。
做一家非盈利性的影院并非易事,为了争取多吸引些人来观影,这3家艺术影院都在走特色发展的道路。尤伦斯艺术影院定期推出让电影人和观众互动的工作坊等活动,更多是对电影文化的推广;相较之下,百老汇把影院和以电影为主题的书店开在一起,并开设专门为会员提供的影碟外借服务,不仅吸引了艺术电影爱好者,还容纳了许多非艺术电影爱好者;有着55年历史的中国电影资料馆,除了收藏、教学、研究工作外,从1997年起,资料馆每周四晚举办公开的学术专长放映,同时还与各国驻华使馆联办国别影展及电影人专题影展。
认识到艺术影院对整个产业的推动意义,武亚军建议,影院应寻求政策和公共基金的支持,在一些适宜的地理位置、适宜的时段设立一两个“小众电影观摩厅”,或者在电视台的影视频道设立一个单独的栏目,去推荐和介绍这些影片。在设立这些放映渠道的同时,可以增设用字幕形式出现的介绍或点评环节。只有通过这样的环节,才能让走进影院的观众逐步了解创作者的初衷、逐步建立方法去欣赏这类具有强烈个性的作品、从“借别人的眼睛”看电影到用自己的眼睛看电影。
【相关阅读】
【编辑:文凌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