韩冰行为艺术作品《遛白菜》
案例:
2003/9 幸鑫、常琦等
“物象营造”艺术展
陈默策划,川音成都美术学院主办,在成都画院举行。共有幸鑫《感情培养》、《丽人》,何利平《排排坐》、夏斌《自由衰老》,段小吏《视平线》等作品参展。
2003/12 孙原、彭禹
《争霸》
采用自己搏击三方对抗形式,分别是80公斤、75公斤和70公斤三个级别的对垒。三名参赛者可根据情况任意组合攻击对手,争取得分。但只允许进攻击对手正面得分部位。如一名选手倒地,另两名要继续比赛且不得追击,倒地者则自动退至擂台一角,等再次有人倒地后,方可经裁判指挥,重新投入比赛。最终比赛结果是来自东北辽宁的黑方75公斤级的白海兵获胜。
五、对现实信息化、时尚化、消费化特征的体现与反讽,如王挺和何利平发起的《@41》、赵半狄《赵半狄熊猫时装发布会》。日常生活与当下人群联系最紧密,我们的日常生活越来越个性化,成长于改革开放后的生存环境,物质生活越来越丰富,在追求和满足不断变化的物质生活的同时,欲望越来越强烈。日常生活也会出现异常,出现很多新的社会现象,心理上也会出现各种异常。
案例:
2005/4《@41》
川音成都美术学院为主体的四十一位在校男女艺术学子
由王梃、何利平策划,陈默主持。于成都南郊牧马山高尔夫球场侧的大草坪上,以川音成都美术学院为主体的四十一位在校男女学生,组合成电子邮件经典代码“@”,并按照“多米诺”方式依次连续倒下。
2008
艺术家赵半狄于2008中国时装周成功推出其熊猫时装,2009年3月,他将在巴黎东京宫这一国际舞台向世界展示中国的熊猫时装!熊猫为中国的标志性符号,中国艺术家赵半狄成功地占有了这个国家符号,并通过令人叹为观止的想象力和令人眼花缭乱的艺术方式向世界展示了一个不一样的中国。他的作品包括图片,录像和表演。
从国内行为艺术现象的归纳可以看出国内关注社会意识形态转型特征和自我生命体验的作品偏多,这也与国内艺术家目前生存的境遇的有限性有关;而对于反映信息化、时尚化和未来感受的作品依然缺失,如当下数字虚拟情感、新时空、新伦理、生化变异、国际化生存问题和科技危机等会给我们带来什么,这类创造性作品缺少,而这些感受也是我们时代向未来转型中具有变革意义的话题之一。我们需要多元感受的艺术表达,才符合这个时代的特征。
2000——2010年期间行为艺术价值和生态建构情况
伴随着策展人职业的兴起,除了栗宪庭和温普林先生等前辈策展人一直在关心和梳理行为艺术之外,2000年后国内行为艺术领域活跃的策展人依然少之又少,如舒阳、陈进、王楚禹、陈默、黄锐、相西石、王军等艺术工作者开始从事和推动行为艺术的发展,而这些策展人也多数是以艺术家身份自发组织和参与其中,区别于其它媒介和领域的展览策划。近些年陈进、舒阳、何云昌、王楚禹、蔡青、李暐、韩冰、周斌、杨青等艺术家开始参加国外的行为艺术节,与国外艺术家逐步建立关系。2000年陈进、舒阳、朱冥共同策划的“第一届OPEN国际行为艺术节”开启了行为艺术最早、规模最大、历时最长的行为艺术节,到2010年止举办了11届;随后2003年舒阳又发起了“大道现场行为艺术节”;2005年由黄锐、舒阳策划的“越界语言“诗/行为艺术的现场”;2005年澳门艺术博物馆开始策划“以身观身——中国行为艺术文献展”、2007年相西石、王楚禹共同策划了“谷雨行动”——中国当代行为艺术城市联合展(第一回),同年由王楚禹策划的“六月联合”中国行为艺术交流展;2008年王军策划的第一届前提行为艺术节;同年由艺术家王楚禹发起,艺术家陈牧、王楚禹、张义旺负责组织的广场行为艺术工作坊,2010年第二届长沙现场艺术节,都为行为艺术建立了基本的交流平台。
案例:
2009/8 第十届OPEN 打开国际行为艺术节
地点在北京市朝阳区798艺术区OPEN实现当代艺术中心。此次艺术节规模是迄今为止在当代行为艺术界规模最大的一次盛会,集聚了全世界范围内优秀的行为表演艺术家300余位,共为期两个月分别为八个国际艺术家兼任策展人负责八个单元的行为艺术表演现场活动。
2000年后虽然行为艺术生态和价值建构有所发展,但依然存有很多需要生态机制完善和价值上的系统化梳理。2000年后国内在行为艺术节平台的建构,推动了国内外艺术家的交流,教育方面中央美院、中国美院、四川美院分别在教学中纳入选修课,对艺术普及性发展和传承起到了积极的作用,然而在行为艺术生存模式建构如行为艺术作品审查、收藏、出版、艺术基金、艺术批评、策展人等机制上依然缺失。国内行为艺术正式出版发行的书目前只出版一本蔡青《行为艺术与心灵治疗》,其它都为“地下”印刷物品如温普林《中国行动》、栗宪庭、张海涛、陈进策划的文献展画册《行为艺术中国文献1985——2010》等资料。从近几年行为艺术生态的区域特征上看北京、成都艺术生态相对稳定。而北京的798和宋庄周边情况看来,798及周边的艺术行为艺术家受到商业冲击,逐渐减少,作品日趋时尚化和消费化、精英化;而宋庄的行为艺术家逐步增多,他们受到市场干扰和诱惑相对少,作品关注和表现意识形态和感观禁忌作品偏多,但相对庞杂。国内行为艺术在寻找一条适合中国现实生存状态的价值体系,需要提高行为艺术语言的转换,这样才能在艺术范畴里谈论其价值,体现艺术的优势,不然成了社会学、伦理学和政治学等跨学科的附庸,不如直接从事这些学科见效更快。
目前行为艺术领域依然存在一种浮躁的现象,一些艺术家对艺术表达的目的和真诚受到质疑,有些艺术家依然想靠行为媒介的轰动性和事件性,自我炒作,这与2000年后现实社会以“耻”为荣的“自嘲风”(芙蓉姐姐、凤姐、甘露露等人社会效应)成为炒作方式相应一致并愈演愈烈。有些艺术家作品质量一直受到质疑,因为大家记住的只是事件,如果产生艺术事件就是炒作式的禁忌比赛和“勇者胜”而被载入历史,那艺术就靠胆大就能成功,这种捷径会诱使很多艺术家效仿,助长艺术家不劳而获的心态和生态,这样也会把艺术带向一元化和简单化;虽然勇者的事件作品中不乏好作品,质量要看作品为什么而勇和勇者的“智慧性”,还有行为艺术不只是极端代名词,行为艺术有很多智慧话题和感受也需要表达,多元化现象值得我们讨论。我们更需要智慧和勇气并存的作品,这依然需要把现实最困惑的生存状态转换为艺术的敏锐感受。作品语言简单粗糙、概念的作品,这里我们就不想做为文献梳理,因为美术文献梳理不同于现实社会中的历史梳理,现实生活中文献讲究历史纪实性和社会性,褒贬争议的事件都可能进入历史;而艺术史依然以作品的精英化价值和意义为选择标准。在中国不同于西方的现实生存感觉、历史文化、思想的针对性和未来感最重要,这里面每个作品的敏锐性和个人经验是个人作品价值体现的基础。国内很多的行为艺术事件依然具有争议,但我认为不是有争议的作品就是质量好的作品,这需要放在个人脉络和艺术史的发展脉络中分析其价值,也要放在现实时代中分析其利弊影响,一件作品给现实和未来带来的积极意义还是负面的消极意义大,在作品中需要体现作者的“态度”。很多行为艺术存在的问题是:艺术转换的不到位和选材的表达问题,这样就是“以艺术的名义”创作,当代行为的艺术转换也不同于现成品艺术单纯的空间转换和意图,两者语境和艺术脉络也不同,因此不能简单的转换。行为艺术加上“艺术”两字,必定与艺术语言和艺术史脉络有关,不然就不是文化批判,那是现实中“真实”的社会概念,现实中的真实不是艺术的真实,艺术反映现实感受但不等于现实。它有虚拟和语言转换成分,即“行为”不等于行为艺术,不能说现实中文革的行为和二战的行为是行为艺术,也不能说表现杀人暴力就要真的杀人(即使有艺术家身份和空间转换也不行,除了自我体验和伤害),可以利用道具和化妆等艺术的语言实现艺术的真实,这样对于公众的心理伤害会小些。不是我们一鸣惊人,以耻为荣的胆大,走捷径就会进入历史。这需要我们一直探讨,这样的争议因为让行为艺术发展有一种悖论,体制下自身的压抑,使艺术家想释放压力进行抗争,这时产生极端艺术事件需要价值判断,其目的性、艺术脉络、真诚感和敏锐性最重要,缺少这些条件便会造成公众、社会的误读,使行为艺术成为过街老鼠,这时我们依然需要把重要放在价值判断上,这样才能让我们支持什么艺术事件,批判什么艺术事件。
【编辑:谢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