份额化交易存与亡
眼看曾轰动一时的艺术品份额化交易模式,如今“忽喇喇似大厦倾”,作为这一交易模式“创始人”的天津文交所,却在清理整顿之后,变成了最后的“幸存者”。
所谓艺术品份额化交易方式类似股票,即将艺术品权益拆分成份额后公开发行、持续挂牌交易的方式。
根据天津文交所发布的上述《暂行规则》,在天津文交所上市的艺术品份额产品有可能转变为协议转让交易模式,即让转让双方在天津文交所电子交易平台上通过申报达成协议完成转让,规定艺术品份额协议转让交易单笔申报数量不得少于5万份,最终份额化的艺术品将通过要约收购、竞拍等方式退市。
对于急切盼望份额清退方案出台的投资者来说,转让协议的方案让他们很难接受。据悉,已有部分投资者代表近日前往天津与文交所展开交涉。
一位投资者告诉记者,协议转让的方式很难达到艺术品最终退市的目的。首先,目前大多数艺术品份额的价格远远低于投资人当时买入价格,按照这样的价格转让投资人将承受巨大损失;其次,规定转让的申报数量不少于5万份,少于5万份的散户没有解决方案;第三,要达成要约收购,单一投资人的持有量必须达到67%,但是现在最大份额的持有人都不超过10%,更多的大份额仅持有5%-6%,离要约收购的条件相去甚远。
“哪有投资人愿意付出那么高的成本进行要约收购,收购了整件艺术品拿去拍卖,拍不了高价怎么办?一开始天津文交所对艺术品的评估就存在泡沫。”上述投资人称。
2011年,国务院出台《关于清理整顿各类交易场所切实防范金融风险的决定》已经对艺术品份额化交易模式明确禁止,但天津文交所一直不愿放弃自己的创新阵地,曾向专利主管部门提出“艺术品份额化交易模式”的专利申请。
天津文交所创始人、股东之一雷原告诉记者,天津文交所的份额化交易模式有可能最终得以保留。“天津是这一模式创始人,我觉得最终可能会保留下来,就像股票交易所只有上海和深圳两家一样,毕竟整顿的目的是为了发展而不是扼杀。”
天津文交所对自己开创的艺术品份额化交易得以保留似乎很有信心,文交所在今年还为其上市的多件艺术品购买了巨额财产综合保险,包括苏绣《富春山居图》、崔如琢《林峦醉雪》、翡翠“福豆”及翡翠珠链,保险金额分别为3795万、5405万、3450万、7360万元。保险时间为2013年1月1日至12月31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