韩建宇:个体政治的公共性 2013-01-17 16:42:13 来源:美术文献 作者:韩建宇

韩建宇近照

韩建宇近照

韩建宇《卢沟桥事变》 油画、丙烯 200cm×250cm 2011年

韩建宇《卢沟桥事变》 油画、丙烯 200cm×250cm 2011年

长时间以来,我一直在围绕“个体政治的公共性”(或称个体经验的公共性)来展开我对艺术的思考。成长在这样的一个国家里,每个人都会有意识或无意识地具有很强的政治烙印。过往所受的教育经验无形中左右我们对事物内在的看法,以至于表象化,二元对立化。这正是我为什么会创作《同志系列》的缘由。在日常生活当中,外在的事物无时无刻不在撞击着我们的视觉感官并刺激着我们的思维,如何选取和辨别这些信息成了我整理工作的一部分。并且,如何将这些信息与个人成长经验相结合,成了思考我日后工作方法的前提。《同志系列》中所选取的图像还是跟个体对政治的理解有关系,个人的知识结构和政治经验以及有限的历史认识,造就了对图像中人物的选择。

《同志系列》的呈现只是较浅地探讨了个体与政治的关系,这种关系是一种经验,外部的感像,还不能达到深刻性。后来,《不明来源的色域》系列也是尝试更深一步探讨这一问题。这个时候,我试着对“个体”的这个“公共性”的范畴作了一下拓展,寻找可持续的可能性。

“习惯性”是我很恐惧的一个词。所以,保持不断的实验和探索成为我除了正常工作以外必不可少的常态。现在,我试图去建构自己的艺术体系,这“建构”会使我前面所作的工作显得越来越有意义。因此,在《卢沟桥事变》、《被人们渐渐遗忘的一次事故》等新作品中,我尝试在历史、现实与成长经验中去找到一个平衡点,之前作品的直观性和政治性被我渐渐隐藏,隐藏在这美丽而怡人的,充满危机的景象当中。日常的景象和大自然环境的利用成为我的素材,当我发现它们的时候,把它们从一个先在的系统里分离出来归入我的系统序列里,然后切割并重组,让它归入到我的艺术体系中来。进而把“个人政治性”融入到虚构的场景中来,让它转变成“公共性”的暗示,以对我们当代现有的知识结构和价值观有所反思。

【相关阅读】

插画艺术家陈天灼访谈

罗斯科:绘画当为奇迹

梁铨:现代艺术中禅宗哲学

【编辑:李洪雷】

表态
0
0
支持
反对
验证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