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成公众确信美育能引导中小学生热爱生活 2013-01-18 14:43:21 来源:中国青年报 作者:周易
美育,也称为审美教育或美感教育,是培养学生认识美、爱好美和创造美的能力的教育。党的十六大就已提出“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教育方针,但当前学校的美育状况依然不容乐观,美育仍未得到全社会的普遍重视。

“流动老师”蒲会纯带着学生在村里写生,描绘身边大自然美景,也引来村民好奇围观

“流动老师”蒲会纯带着学生在村里写生,描绘身边大自然美景,也引来村民好奇围观

为了解决村小学没有音乐、美术老师的问题,陕西汉中市汉台区汉王镇中心小学老校长李炳杰,决定选拔中心小学的专业课老师在各个教学点流动教学。

“要想提高国家文化品质就必须全面实施社会美育。”北京美育与文明研究基地秘书长丁旭东认为,美育是一个人终生都要进行的课题,学界和政界应尽快达成共识、形成合力,尽快研究、建构起完善的国民社会美育系统,避免让学校成为美育的单一途径。从而不断提升国民艺术素养和文化消费品味,提高社会文化生产和发展水平,保持中国文化高质量的发展。

美育,也称为审美教育或美感教育,是培养学生认识美、爱好美和创造美的能力的教育。党的十六大就已提出“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教育方针,但当前学校的美育状况依然不容乐观,美育仍未得到全社会的普遍重视。

近日,中国青年报社会调查中心通过题客调查网和民意中国网,对8322人进行的调查显示,30.2%的受访者认为美育在高中阶段的落实情况最差。58.8%的人认为学校、家长[微博]和学生没有充分认识到美育的重要性。84.5%的人认为学生需要美育。

“当前学校的美育从本质上讲,是标准答案式的常识和技能教育”

大二学生田峰的小学和中学分别在农村、城镇度过,现在就读于某省会城市高校。在她的印象里,小学课程表上的音乐、美术课“只是个形式”,根本没人教,初中的艺术课也经常被其他“主课”占用,高中课程表上更完全找不到艺术课的影子。“直到大学,我才好好上了几堂美育课,可对审美都没什么感觉了。”田峰说。

调查中,60.9%的人反映学校的美育课经常被其他课程占用;56.4%的人表示美育任课教师缺乏专业知识,或由其他课程教师兼任;54.6%的人反映美育课无人教授,形同虚设。

“不少艺术专业的学生缺乏对艺术的理解和热爱。”马先生是一名架子鼓老师,他告诉记者,他辅导的学生大多以考级为目的,偏重技能而不愿在音乐鉴赏上花时间。“即使接受了专业训练,听觉可能还是很迟钝,可以忍受劣质的音响和单调的旋律,不能从一流音乐中获得情感体验和人格熏陶,更不懂得从生活中寻找灵感去创作。”

在一所农村小学教语文的张老师说,他们学校一直没有专职音乐教师给学生上音乐课。“不少农村孩子缺乏音乐常识,只会跟着电视唱唱流行歌曲,直到上高中也不知道啥是‘交响乐’。有些孩子甚至没见过一件乐器。”

调查显示,仅27.7%的人认为当下青少年对美的鉴赏能力较好,37.2%的人认为“一般”,43.1%的人认为“较差”。

北京师范大学[微博]教育学部教授檀传宝认为,当前学校美育存在以下问题:首先,艺术类课程比重太低,有些学校连国家明文规定的艺术课都不愿或没条件开设;第二,学校和教师对美育概念把握不准确,一些异化的艺术教育甚至让孩子失去审美的兴趣和能力;第三,大量生活中的美和美育资源被无视或浪费。

“当前我们学校的美育从本质上讲,不是美的教育,而是标准答案式的常识和技能教育。”北京美育与文明研究基地秘书长丁旭东指出,审美教育应该培养和发展人的感性素质,敏锐人的感知能力。“比如一个身在异乡的人,他会从家乡一碗水、一碗饭中获得思乡的情感体验。而当前学校美育由于忽视了形式美感和意蕴的感受、表达和创造,反而消弭了人性发展需要的独特性、自由性和自主性。”

【相关阅读】

上海美专掀起中国近现代美育史的波澜

美育十问

表态
0
0
支持
反对
验证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