盘点流失海外的中国书法名作 2013-01-22 13:41:36 来源:北京晚报 作者:王博文
前段时间,法国佳士得拍卖行计划拍出圆明园流失的鼠首、兔首文物,面对如潮抗议只得作罢,由此将世人目光再次引向对中国的海外流失文物加以关注。

汉字魅力

书法除大陆本土外,还包括港、澳、台地区,远及日本、韩国乃至欧美等世界各地的华人。

汉字文化圈又称"儒家文化圈",主要指在历史上受中华政治和儒家文化影响,现在或曾经使用汉字,有相近文化习俗的区域。一是中国文化本土,包括港澳台,属于"地理中国"范畴;一是海外异域,涵盖日本、朝鲜、韩国、东亚及东南亚部分地区,属"文化中国"范畴。

港澳台至今仍使用繁体字,没有经历"文革"的冲击,保留了令人惊艳的传统文化。香港的书法研究,主要由两批人士所组成,一是大陆开放以后,移居香港的研究者,二是香港原有知名人士。这其中,老一辈的如泰斗饶宗颐先生,中年学者有李润桓、莫家良等。澳门书法代表人物如已逝的梁批云先生。台湾则有傅申、张炳煌、赖贤宗、林丽娥等。   

中国明代中晚期对近现代韩国书法影响巨大。由于政治背景的关系,所引进的主要是相对温和、平实的书风。当代以金膺显、权昌伦、杨镇尼等为代表。

日本书法主要由"关西派"的村上三岛、今井凌雪、古谷仓韵、栗原芦水,"假名派"的杉冈华邨、高木圣鹤,"篆刻派"的梅丁斋等为中心组成的日本书艺院,以及"关东派"的谦慎书道会及金子鸥亭创立的创玄书道会组成。中国大陆书法界所熟悉的名家还有很多,如内藤湖南是日本中国学京都学派的创始人之一,青山杉雨曾创立日本最大的书法团体读卖书法会并任总务,井上有一在1952年和森田子龙、江口草玄等结成"墨人会"。

美国社会的书法研究自然以华人为主。长期在耶鲁大学美术学院教授中国书法的张充和女史乃沈尹默先生的弟子。张充和1914年生于上海,祖籍合肥,1949年随其丈夫德裔学者傅汉思移居美国,年近百岁,仍笔耕不辍。

他者视角

书法是中国独有的,但书法的传播是无限的,折射出中国文化超凡的魅力和巨大的影响力。

世界各地有很多的汉学家,虽然生长在另一种社会环境,却热衷于研究中国文化。众所周知的《神断狄仁杰》便出自荷兰人高罗佩之手。高罗佩曾与沈尹默、齐白石等名流交往,对中国文化的迷恋达到狂热的程度,品茶、弈棋、抚琴、吟诗、作画、练字、治印、写小说,俨然名士。   

英国教授柯律格著有《雅债》一书,从艺术人类学的视角出发,借鉴社会学、人类学、历史学等多学科的成果,重新梳理了文徵明与社会各阶层的关系,并从人情义务与礼物交换的角度,将文徵明还原为社交网络中的文人雅士。   

德国海德堡大学的雷德侯是西方研究中国艺术最具影响力的汉学家之一,著有《清代的篆书》和《米芾与中国书法的古典传统》等代表作。   

瑞典汉学家林西莉在教学研究的基础上用了八年完成《汉字王国》一书。林西莉的瑞典名字是塞西丽亚·林德奎斯特。上世五十年代随汉学家高本汉学习,迷上汉学。林西莉在书中对每个字进行了刨根问底的探讨,并以散文的笔法阐述了来龙去脉,揭示了其中的美,由此生发开去,揭示了中国人的生活方式和风俗习惯。《汉字王国》自1989年出版,至今已被翻译成七八种语言,是西方人学习汉语的主要读物之一。

书法是中国的,也是世界的,是中国文化影响力的见证。东西方时空交汇,历史不再是单纯的纵向,而是纵横交错,西方文化的影响无可避免。以西学思维模式或中西思维结合来评论、思考有关书法的一些问题,可以做到角度新鲜独特、客观、理性,但要避免盲目发挥。文化传播没有时空限制,任何一种先进的文明都是应该学习的对象,通过"他者的视角"能够提供一种有益的参照。

表态
0
0
支持
反对
验证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