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2年秋当代艺术市场:东方不亮西方亮 2013-01-23 10:54:16 来源:雅昌艺术网
2012年秋尽管国内外拍卖行在征集和拍卖上释出了浑身解数,结果却大相径庭:中国当代艺术市场成交规模下滑,而西方当代艺术市场呈跳跃式发展。

自2011年秋拍开始,东西方艺术品市场都经历着审美趣味的变化,文化性取代政治性。2012年秋尽管国内外拍卖行在征集和拍卖上释出了浑身解数,结果却大相径庭:中国当代艺术市场成交规模下滑,而西方当代艺术市场呈跳跃式发展。当代艺术“东方不亮西方亮”的原因是什么?如何看待东西方当代艺术市场的差异呢?雅昌艺术市场监测中心(AMMA)的最新研究报告给予了解答。

国内当代艺术面临双重挑战

AMMA认为,中国当代艺术目前面临价格透支和品位转型的双重挑战。作为一个被过度挖掘和炒作的市场,其价格已经严重透支,在市场中缺乏精品名作的情况下,当代艺术市场价格回落是必然的。而自去年秋拍开始,当代艺术经历着审美趣味的转变,文化性取代了政治性,市场开始偏向于强调绘画性的作品。为了适应这一变化,本季度各拍卖行也做出了相应的调整,周春芽、刘小东、罗中立、刘炜等强调绘画性的艺术家作品成为各拍卖行网罗的重点,王广义、方力钧、岳敏君等上拍数量明显减少。

市场数据方面,据雅昌艺术市场监测中心(AMMA)不完全统计,中国油画及当代艺术由2012年春拍9.54%的市场份额下降至秋拍的8.29%,上拍8,107件,成交4,243件,同比减少1,565件,环比减少288件;成交总额为24.40亿元人民币,同比2011年秋拍减少12.52亿元,降幅达33.91%。

而在西方艺术市场,印象派及现代派已经消耗数年, 但当代画派普遍保存状态良好,供给量充足且活跃,在世艺术家还能不断为市场输送新作;加之众多战后艺术家先后步入创作晚期,各大学术回顾展应接不暇,为市场及藏家注入了更多的信心和可操作性。于是2012年西方当代艺术板块呈现出跳跃式的增长,确定了该板块在拍卖市场上的领军地位。从佳士得、苏富比两家拍卖行的海外主拍场(伦敦及纽约)2012年的成交额来看,战后及当代艺术在其他板块基本持平的情况下呈现了高达30%的跳跃式增长,超出支配市场多年的现代派及印象派近70%的市场成交额。

市场亮点各有千秋西方具有价位优势

周春芽无疑是2012秋国内油画市场的亮点,其作品成交总额为1.65亿元人民币,比上季度增加了9,778.87万元,作品价格指数上升至228,455点,其作品《石头系列——雅安上里(三联画)》在北京匡时以2,990万元的高价成交,价位仅次于2011年11月份以3,047.5万元拍出的《剪羊毛》(1981年作)。刘炜的作品价格指数也比上季度提高了92%,成为该样本艺术家中升幅最高的艺术家。

在西方,当代艺术的发展和推广模式无疑更加成熟,其吸引资本能力也更加强大。德国艺术家格哈德?里希特(Gerhard Richter)今年在拍卖市场的突出表现可以说是这一现象最佳代表。里希特的作品自2011年以来持续创下该艺术家在拍卖市场的新高,他的抽象油画Abstraktes Bild (809-4)于10月的伦敦苏富以21,321,250英镑(合约34,273,909美金)的高价成交,创下在世艺术家单件作品的最高拍卖成交纪录。其商业市场的成功则与他日益倍增的学术影响力密不可分,里希特由2011年底开始的欧洲大型回顾巡展‘全景’,尤其奠定了他在以英国为代表的欧洲市场上的影响力。

海外当代艺术引发连锁反应

海外当代艺术对市场压倒性支配也引发了市场的一系列连锁反应:新旧艺术展在今年的动作更为声势浩大,当代画廊的连锁扩张也达到一个高峰,而很多蓝筹艺术家甚至准备跳过画廊经营制度主动要求市场话语权。Frieze 纽约是2012年艺术展扩张的代表作,大张旗鼓地将伦敦摄政公园的白帐篷搭到了纽约郊外的兰德尔岛。虽然不向外公布确切的成交数据,但是市场普遍对其商业模式表示认可。大举扩张的还有一级市场内的连锁国际画廊,以高古轩、白立方、兹沃纳等为代表的一线蓝筹画廊于2011-2012年纷纷设立更多海外分部;由于2011年中国艺术行业的惊人成交数据,香港成了西方画廊扩张时的战略要塞,而在扩张的同时也吸纳了不少中国当代艺术家的加盟。

海外当代艺术对市场压倒性支配也引发了市场的一系列连锁反应:新旧艺术展在今年的动作更为声势浩大,当代画廊的连锁扩张也达到一个高峰,而在持续走好的市场下,明星艺术家的社会影响力势必诱导其追求更多的市场话语权。

【相关链接】

当代艺术市场:反弹还是反转

匿拍:当代艺术市场的新趋势

【编辑:田茜】

表态
0
0
支持
反对
验证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