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富人何时发力当代艺术 2013-01-24 09:50:40 来源:艺术国际 作者:陈晓峰
当代艺术未来市场一段时期内一定不在拍场上,甚至也不再是传统的卖方画廊和艺术机构那里,而在另外一个带有“民间”性质的第三方性质的流动和互动价值平台,才可能建立一种新的市场关系,而不是依赖于现有的一个失信,特别是不在强调价值推广的传统平台上。

香港最新的消息是,高收入群体对主流主流奢侈品,比如豪华汽车、手表的需求已经达到一个饱和点,而现在他们的目光转向了高端自行车,以此彰显其品位和生活方式的独一无二。他们的兴趣“位移”至10万元一辆的全手工制造自行车。与此同时,旨在揭示中国富豪阶层的品牌认知、消费习惯以及生活方式的转变与偏好,力图对中国富豪阶层的生活形态变化做出描述的胡润百富《2013至尚优品——中国千万富豪品牌倾向报告》的“收藏趋势”显示,古代字画保持第二的位置,当代艺术比去年下跌一位排名第六。此外,从演员章子怡、陈坤、王思懿,模特于娜,主持人陈鲁豫、蔡康永,汪涵,歌手林依轮、蔡国庆,导演、冯小刚、顾长卫、王小帅、贾樟柯、张元等,老板级人物王中军、张兰、林百里等收藏中国当代艺术本土的有限力量的这份名单,足以显示,中国富裕阶层在当代艺术方面的涉足完全不给力。当代艺术与富裕阶层没有完成基本的信息链接,当然也无法建立新的市场关系。因此,这个阶层并没有把调剂身心和精神的意识聚焦当代艺术方向上,最多也是零散的个体行为。而尤里·希克、盖·尤伦斯、查尔斯·萨奇、霍华德·法伯、皮埃尔·于贝尔、多米尼克、印尼华裔藏家余德耀、上海龙美术馆女主人王薇等都带有艺术投资人浓郁的味道。

当代艺术的收藏为什么不升反降?这和中国足球一个道理,大家都觉得当代艺术的现实实践价值和意义比传统艺术有价值,但是当代艺术自身在内部观念和价值建设方面又非常不给力,甚至出现罕见的一个“内耗”时期,结果高开低走,其先锋价值形态反而被传统艺术削弱,现在被传统艺术彻底踩在脚下了。实际证明,中国富裕阶层对当代艺术作品的接纳是需要一个教育的过程,但是现在缺少这种可链接的平台,就连艺术市场指标性风向的798也长期没有传递这样的信息出来,而养在闺中的宋庄暂时也无法证明自己在这方面的潜质。我最近去798走了一圈,深深的感受到这里只不过是旅游新发地,而首先不是成为承担起艺术教育的真正载体,798这轮新危机,和近些年艺术市场的短视行为有密切关系。

一个综合功能性的文化艺术区,只是停留在租户与物业管理的简单操作层面,这是非常的危险,这种文化环境上的关系,主动与被动态在哪里,如何构成两者在文化上的协调和增值互动,是被长期被政府主导部门有意忽略和不作为的结果——我想这是文化领域改革所需要涉及到的核心之所在。当中国颠覆性创新商人360老板周鸿祎在自家微博炫酷的发出位于798艺术区的员工办公室时,你会发现商人们占领的是798,而艺术只不过成为他们的配套办公环境。但我宁愿相信在未来的时间段,他们的公司高管和超级白领的员工能够作为“近邻”对当代艺术贡献一些新的购买想象力。798面临一种全新的环境重新组合,而如何让富人吸收到这些变化的信息,而仍然相信798的核心价值在于当代艺术,我想这不单只是798的问题,而应该是整个艺术界的问题。至少,在我看来艺术界不应该轻易放弃掉798这样一个巨型的沟通和信息输出平台,而是需要更加强力的介入系统,形成当代艺术的抗体,让富人们为艺术家的创造性工作买单。

当代艺术卖方市场798和生产基地宋庄已经开始呈现被传统艺术包围消费的可能性已经越来越大,在这种背景下,如何让具有现实挑战性的当代艺术作品被富人所收藏,则更需要建立一个新的信息输出平台,重新向外界展示当代艺术的价值核心。换句话说,现阶段当代艺术的价值传播是失效的,外界在选择当代艺术的理由已经变得不充分,因此需要新一轮的环境建设,从而让这个市场重新可能性的被建立起来,否则整个生态的关键一环,市场环节将长期缺席,无法支撑现在这个数量已经庞大的创作群体,以及运营实体。2012年798画廊和艺术机构运营总体情况堪忧足以证明当代艺术是一个“坏市场”的信息,而这些正是要求这个领域需要重新释放新的信息。我不认为现在流行各种主题的艺术品市场高峰论坛,跟当代艺术价值的被认识成正比例,因为这些会议的主角100%都应该被洗牌,却仍然没有,正如,中国顶尖级经济学家华生认为,“中国有话语权的人都在既得利益集团中,包括我自己,100%是被改革的对象。现在设想的收入分配制度改革方案、我们唱高调、说套话、讲市场化、攻击别人都可以,但当这些落到我们自己——有话语权精英头上时,我们是什么态度?这是中国能不能真正前进的关键”。我不知道这些高高在上的艺术市场论坛主角是否意识到自己就是艺术界需要“被改革”的一分子,而真正的去推动自己力所能及的事情有没有?

从现有的发展趋势来看,当代艺术已经被各界所稀释。它自身所创造的价值能量,已经被其他领域所吸收,而自身却无法成为一个持续的“创新体”。我的观点是,社会在吸收当代艺术的能量时,艺术界自身必须保持足够的清醒和解放力,需要更强大的创造力保持这个领域的领先性,但是当代艺术俨然躺在既得利益的大床上,失去了价值方向,现在梦醒,似乎已经百病包身。整个社会主流层面开始“围剿”当代艺术,具有利用也有融合的部分,但是很多系统里的很多人已经无法淡定,也忘却了过去艰难岁月的精神守护。于是最近一年来,当代艺术传统灵魂附体,在这个万能市场的高光加持下,让很多当代艺术家开始迅速兑水成为水墨家,从而失去了当代艺术的精神韧性和硬度。这些才是让更多人止步当代艺术的真正原因。

有趣的是,如果进行简单的比照可以发现:中国富人在创造财富过程中和“当代艺术”曾经构建价值观是似乎是一致的,比如,集中在新兴领域,颠覆,创新,非常规,敢作敢为,甚至突围的行为方面等等,这些方面都具有惊人的相似点。而这些人在血液里也一定具有与当代艺术相类似的基因,他们骨子里接受“当代艺术”的信息是存在的。于是问题就浮现了,如何让这些人认同当代艺术的价值,这是一个非常开发性的话题,而需要被运营者足够的阐释和铺垫出来,当代艺术市场的路才有可能被新扩宽出来。

中国富人们还没有习惯收藏当代艺术,原因当然是很多层面的构成的,但是除了奢侈品以及包二奶之外,当然也不能指望当代艺术像传统国画那样成为钱权交易的一颗重要棋子。因此,对这些人的艺术教育由哪些层面来完成,我想值得探讨,但绝对这不是由商学院们那套投资体系理论所能完成的。

当代艺术重要的不是去迎合一个富人的市场,而是需要建立一种让他人真正接受的信息,如果这种信息无法得到合理的建构,那么当代艺术品很可能停留又停留在一个尴尬的“自摸”阶段,而无法真正被运用起来,也就无法融合出当代艺术自身的价值信息,从而让整个行业的臆想症越来越严重,而艺术界近些年的创造力无法得到挖掘和释放,就是明证。

我想当代艺术未来市场一段时期内一定不在拍场上,甚至也不再是传统的卖方画廊和艺术机构那里,而在另外一个带有“民间”性质的第三方性质的流动和互动价值平台,才可能建立一种新的市场关系,而不是依赖于现有的一个失信,特别是不在强调价值推广的传统平台上。

【相关链接】

@当代艺术观察:阿兰・巴迪欧:当代艺术的十五个论题

从艺术体制看当代艺术 ——三论中国当代艺术的标准

【编辑:田茜】

表态
0
0
支持
反对
验证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