往大说,这也是“文化平权”要前进的方向,就是以公共财政支撑的文化机构必须努力实现文化资源更为公平的分享,而不仅仅是垄断性保存。
大多藏品不见天日
“群珍荟萃·中国十大美术馆藏精品展”正在中国美术馆展出,展览首次汇聚了中国美术馆、中华艺术宫(上海美术馆)、北京画院美术馆、中央美术学院美术馆、浙江美术馆等全国十大美术馆的馆藏精品,有点向之前上海博物馆汇聚国内外古典艺术精品进行展览的方式取经的意思,都是不错的展览。这倒让我想到了,其实各地的博物馆、美术馆的藏品动辄成千上万,故宫博物院、国家博物馆这样的大馆更是几十万之巨,但是能展出的数量不过几千而已,大多数藏品往往是沉睡仓库几十年不见天日,不仅公众不了解,其实行业内也难说有谁知道别人库房里的子丑寅卯。
众多藏品会沉睡这么久,当然有各种原因,其一确实是馆藏数量大,而展示面积有限,这是古今中外博物馆美术馆都面临的问题,无需讳言;其次,有很多藏品因为品相一般、有重复或残损,或者不具有太强观赏性,不值得拿出来展示,及时出版画册、研究文集等面临成本效益的考量,姑且就封存在登记册上了;第三,则和之前博物馆美术馆业内重视垄断式保存、研究的心态有关,宁肯锁着也不愿公之于同行、公众,只能自己一点点整理一点点做成学术项目,生怕别人先看了先研究了。
整合资源创新模式
在新的社会、技术、媒体条件下,上述问题都可以找到替代性的解决方案。首先,如果自身展馆有限,藏品较丰富的馆就可以和其他展馆、画廊、展览中心乃至商业机构等合作展出自己的藏品,可以是公益也可以是商业,有明确的区分、监督和保障措施就好,如这次十大美术馆藏精品展就是如此;其次,就是要利用互联网数据处理、分享技术将藏品数据化,让图片等信息可以方便地网上展示和查阅,方便各行业学者和公众欣赏阅读;第三,就是博物馆、美术馆要勇于尝试创新的展览模式,让藏品成为当代文化建设的参与者,而不仅仅是“历史性陈列”,比如把古代藏品和当代藏品进行新的组合、展示,比如按照时间序列、空间序列、特殊人物等线索进行不同主题的策划的展示,即便是单纯进行古代文物、艺术品的展示,也可以配合临摹古画、制陶等公众教育活动、参与式游戏等,增加展览的吸引力,让馆藏不仅作为视觉对象,也成为各种参与者的知识、经验得以实现传播的载体。这需要博物馆美术馆更加重视展览的策划和组织,从多元文化互动的角度去开拓新的思路。而且美术馆博物馆也别怕大众化、通俗化的主题,比如美术作品中的植物、交通工具等都可以设计一些有趣的展览。
往大说,这也是“文化平权”要前进的方向,就是以公共财政支撑的文化机构必须努力实现文化资源更为公平的分享,而不仅仅是垄断性保存。这方面大家不妨大胆设想一下,比如早几年我就呼吁北京故宫应该在南部、西部开设分院展示藏品,或者和国内各地博物馆合作举办巡回展览,这样很多藏品就可以循环展出,也方便各地公众就近欣赏藏品。以此类推,各省的省博物馆美术馆也应该和地市县博物馆美术馆合作举办各种展览等。
【相关阅读】
【编辑:李洪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