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刚在《天下收藏》节目上
相对的,《天下收藏》节目每期都有三名客座嘉宾。其中——既有马未都这样的著名收藏家,也有故宫博物院研究馆员叶佩兰、首都博物馆原常务副馆长张宁这样的著名“学院派”,还有北京市文物鉴定委员会副主任张茹兰这样的官方人士,同时也不乏像北京华晨拍卖公司董事长甘学军、太平洋拍卖公司艺术品市场总监胡智勇这样的“实战派”。其中“露脸”次数最多、同时也是“终审判官”的则是香港永宝斋斋主翟健民,大多是收藏界三山五斗的角色。
韩勇介绍,虽然观众在每集节目中只看到三位专家,但他们背后其实一直有一个庞大的专家库。“专家库由三部分构成:一是来自专业机构的专家,如博物馆和文物局的鉴定专家;二是拍卖公司的高级从业人员,他们多是拍卖公司的业务带头人;三是高端艺术品行业当中的经纪人。每一件瓷器,至少要由3~5位专家鉴定,并且实行一票否决。
翟健民则表示,整个鉴宝过程是非常严谨的,并非像节目中展现的那么“轻巧”。“因为电视台会控制30秒之内讲完一件作品的点评。只能举例说胎质疏松、人为做旧这些很简单的特点。其实,最后我们在现场还会录制一个短片,为观众详解这件东西到底哪里不对,这是很专业的,会从造型、画工、胎釉、款识等做全面的讲解。只是因为电视节目的娱乐性要求,无法全部呈现,“仿品本身有低仿、中仿、高仿之分,我们这次选出来进行展览的几十件东西,90%以上都是高仿,而且是近十年八年仿的,品质非常高,一般观众或是藏家隔着玻璃看,会觉得很像真的。毕竟瓷器这个东西,很多是要上手了才能感觉到。”翟健民似乎对许多人认为他们把真品当赝品给砸掉了表示理解。
后来,北京市文物局给出了具有法律效力的“40余件藏品为假”的权威结论,姚政也立刻激烈回应,这是文物局自己的人“既当运动员,又当裁判员,有包庇之嫌。”要求第三方机构或者更高机构介入鉴定。
本次双方对垒,表面上是“真伪之争”,实则文物鉴定圈的“权威和民间话语权之争”,以姚政为代表的“民间收藏家”言必称“中国有5000年的文明史,自古以来,无数人创造了物质财富”以一个“五千年”的虚无缥缈的概念回绝了一切“证伪”的可能。按理说,对文物鉴定有一个严谨而负责的态度是有益的,但滥用“可能性”让文物鉴定圈落入一个尴尬境地——唯一的好处就是让赝品的制造者大摇大摆,猖獗于市。
更糟糕的是,专家,都必须有一个严谨的态度,有自己专攻的领域和背景,对于不懂的东西,轻易不发表言论,而且专家,是一个需要得到行业广泛认可后,别人赋予的称呼,但许多仇恨“学院派”的“民间派”,本身作为研究员,或者民间藏家,既不具有专家背景,也不具有专家资质——却总以“专家”自居,不管是自己不了解情况时,还是面对并非自己专攻的领域时,毫无忌惮,肆意开炮,以至于频频放出一些力挺“天价玉凳” “明永乐热水瓶”之类的海外奇谈,此举连累了整个 “专家”代表的行业信誉在公众面前屡受打击。但他们还往往用强烈的民族主义和阴谋论情怀护体,简单的把一切对赝品的剔除和淘汰归结于“官派”打压,“外来势力”阴谋,更是大大的偏离了学术讨论的本质,屡屡上升到人身攻击的层面。
例如,对于一些博物馆专家的冷淡态度与民间热火朝天的收藏现状截然不同的现状,姚政认为,是因为“墓里的东西实在太多,是个天文数字,那些专家为了让手里的东西卖出高价,一定不敢承认民间有真东西,因为一旦承认,那就意味着其价值快速稀释,他们为国家高价收来的东西就不值那么多钱。一切都是利益在作怪。”——尽管没有任何证据,全凭着一己诛心,姚政却大胆的发表了一个颠覆整个行业既有建构的声明——他把这么多年金石学累积下来的知识体系,人才队伍全部归结为专家敛财的谎言——颇有“打倒臭老九”“知识越多越反动”的意味。权威的眼里只有藏品,而民间藏家的矛头却只对准权威。
菩提本非树,明镜亦非台
这两年骤然火起来的鉴宝节目本身,说到底,也只是一档娱乐休闲节目,而不是一档学术节目,对此要求过甚,无疑给自己平添“本来无一物,何处惹尘埃”的烦恼。针对之前的阴谋论质疑,韩勇也给出了自己的解释:“第一,这个现象不存在。每天我们接的电话七八十个都要来参加节目。”然后他甚至抛出了自己的底线:“退一万步讲,即使有这种情况,它也是一个节目手段的问题,不存在欺骗的问题。因为我们做的是收藏鉴赏类节目,展现的是真与假,只要没有把假的说成真的,把普通的说成珍品,其他的无可厚非啊,有意义吗争论这些?况且这只是他们的想法而已。”最多存在持宝人自己个人原因不愿意出镜,或者表达能力不好我们建议他找人代他来,是为了节目的精彩。我们做的是电视节目。纯做收藏讲堂可能也没这么多人关注了。”
从这个角度来看,节目安排布置不乏人工操作和表演的成分,但像吴教授说的那么绘声绘色的表演论,估计还不至于——毕竟这个节目有巨大的受众群体,有踊跃的参与人群,还拴着一干相当有业界声誉的专家学者。
“艳俗”的娱乐节目打着学术活动的旗号,在业内已经引起了一定的反感——由中国收藏家俱乐部发起的“重塑价值:首届中国收藏家藏品博览会”将于11月28日在上海世贸商城举行,届时,将呈现来自民间的100件珍品。由于近期“王刚砸宝”事件闹得沸沸扬扬,如何确认这百件宝物的真假以及价值?对此,中国收藏家俱乐部理事长孔达达在接受《扬子晚报》记者专访时表示:将特聘100名知名专家、行家和藏家组成评审委员会,而且“凡上过电视娱乐节目的专家都不会聘请”。谈到近期的焦点事件“王刚砸宝”,孔达达高调的表示:这种电视娱乐节目“不具备学术研究的价值,在真正的业内,这属于八卦类新闻。我们讲究的是学术研究,我本人从来不上电视”。
——当然,这种高调是不是另一种“艳俗”呢?我们也不得而知了
早在2009年,台湾地区的收藏家罗有生就在一次会议上痛心疾首地说,假如10个电视台,100个电视台都做这样“去伪存真”的节目,若干年后中国瓷器就被砸完了。首先我想安慰一下这位正义之士受伤的心灵——如果很多电视台都在做,中国瓷器肯定砸不完——都砸完了节目做什么?况且电视节目也没有和文物的天然仇恨,如果屡屡“砸歪”,倒是会败坏自己节目的声誉,因此能保留的,自然会尽量保留,相反,如果这样的节目普及了,或许“专家们”会面临赤裸裸的公开竞争,专业性立刻受到极大的考验,这种情况下对于净化国内鉴定环境,是件好事也说不定。
至于拿砸对砸错说事儿,就更没道理了,虽然鉴宝类节目的始祖,BBC的《古董路演》为了保护收藏乐趣,在30多年中只砸过一件东西——还是事先安排好的表演。但砸东西艳俗不艳俗是一回事,却并无对错可言,王刚的专家组不是上帝,再权威也不能避免打眼的时候,但人家所能提供的,也只是他们自己的鉴定结果,退一万步讲,如果你对这些专家的权威和能力不抱足够信心,你可以不参加这个节目来给自己添这个堵,送来的都是私人财产,上节目前签署过有法律效力的免责声明,鉴定结果出炉前还有返回退出的机会,这种情况下锤子落下,若砸了个假的——算自己打眼,若砸了个真的——也只能是自己眼瞎,把自家的宝贝递到了这么个不靠谱的专家锤子下面——毕竟你是冲着白赚人家的金牌去的,遵循人家的标准得是起码的吧?
【编辑:李洪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