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飒:后现代主义会是中国当代艺术的未来么 2013-01-29 09:34:52 来源:99艺术网专稿 作者:李飒
中国与西方有一处很大的差别:中国是遭遇现代,而西方是自身演变。西方的自身演变导致其文化中存在一种强烈的“弑父情节”。比如在学术上,一个人要确立自己的价值与独立性,必须杀死他的“父亲”——完全批判、否定、颠覆其老师的观点。

我个人始终认为,二战之后美国艺术对全球的影响力,其真正具有持久文化价值的并不是以安迪·沃霍尔为代表的后现代主义消费文化(尽管它确实全面实现了美国的文化霸权),而是格林伯格推动的抽象表现主义(现代主义)——抽象表现主义的产生也正是二战后美国开始独立思考自身的文化身份问题,逐渐建立独立的文化影响力的时期(中国当下所面对的文化问题,寻求确立自己独立的文化价值,大致相当于美国的这一时期)。正是抽象表现主义摆脱了美国在文化上作为欧洲学生的地位,第一次确立了美国不同于欧洲的独立的文化视野与价值观,展现了比之欧洲更加活跃的突破边框的创造力、美洲充满野性的文化、恢弘的气魄、从欧洲继承并发展的自由及批判的理念、永不停止的开拓精神与当仁不让的决心。欧洲是美国的老师,但美国并没有因此因循守旧、固步自封。

6,中美对于世界而言,是最为重要的互为平衡的力量

中国,从三千年的农业社会向现代工商金融社会转变,其部分农业文化的特征仍然在相当长的时间内持续存在,其中包含着积极与消极的因素。对中国自身的发展而言,它需要一个外在的平衡者。换句话说,美国不仅是中国的老师,而且也是中国的社会转型过程中不可或缺的外在平衡与制约力量。当然,这并不意味着中国丧失了其发展的“主动性”。目前为止,绝大多数中国人对美国是最向往,也最容易产生亲近感的国家。中国人对美国所产生的好感要远远大于对它的排斥。

同样,中国也是美国最重要的外在平衡力量。失去外在制衡力量,美国也会是自身过度扩张行为的受害者。今后20年世界在向“后美国时代”多元格局的转变过程中,中美之间如能加强基本的互信与合作,将一起成为维持世界平衡与稳定的最为重要的力量。

7,对于未来的判断

从历史上看,美国算是一个比较“温和”的霸权国家,世界现存秩序与规则是美国主导下建立的,美国也最大的获益者。而中国也是在此规则下获得的快速发展的机遇。也就是说,双方都不希望世界现存秩序与规则发生急剧改变或失去控制,这并不符合双方的利益,双方之间共同利益大于分歧。在历史的转变之际,尽管中美之间存在激烈的竞争、不同程度的矛盾和利益冲突,但两者基本保持了理性,出现严重对抗的情况不大可能。从根本利益出发,双方在未来加强合作不可避免。

美国作为世界上最主要的商业国家,其历史思维的惯性一直是理性和务实的。美国在未来20年的战略思维和意图在不同的文件和表达中体现的很清晰,并无矛盾之处。换句话说,美国对中国的态度:限制、竞争加合作,并不难把握。而中国在过去数千年的历史中一直是个静态农业国家,并没有表现出“扩张性”,简单地说,在文化特性上中国是一个“温和、保守”的国家。概括起来,与其说美国担心与中国之间的竞争,不如说,在全球力量的平衡从西方向东方转移之际,美国更担心中国(作为世界上最重要的力量之一)滑向另一种“极端”。“全球化”带来的一个积极的结果,就是各国之间在经济等各种利益上变得纵横交错,相互捆绑在一起,从而使气候、环保、资源、核威胁、世界安全变成所有国家共同面对、刻不容缓的问题。大国之间、不同集团之间的关系不再是根本对抗性的零和游戏,而是一荣俱荣、一损俱损的关系(以最近的欧债危机和金融危机为例)。某种程度上,“全球化”的发展对各国之间的矛盾起到了积极的制约作用。

8,历史的挑战

最近几年,国奥巴马总统将美国全球战略重心移至亚洲,亚洲将成为未来数十年世界经济的中心。美国一方面联合中国周边国家向中国施压,制约中国的发展;另一方面,美国也不希望矛盾激化,不想与中国产生全面对抗,因为这也绝不符合美国的利益。中美之间矛盾激化与对抗,没有谁是最终获益者。整体上,美国在未来仍然期望加强与中国的合作。面对历史的挑战,这需要双方都进行积极的自我调整。随着中国进一步的发展,中美之间加强相互的沟通与合作,是未来不可避免的趋势。

2030年根据美国国家情报委员会的最新报告,世界上将不存在霸权国家。也就是没有任何一个国家拥有绝对的实力可以主导世界。前一段时间,中国十八大召开和美国总统选举几乎同时,一个在法国留学的朋友在微博中披露,法国的社会新闻频道一天到晚的在直播这两场活动,评论是:领导世界的两个国家同时在换届选举,将对世界产生深刻影响。在未来,中国将与美国一起成为世界的领导者之一,这一点世界是有预判的,这也是中国不可推卸的责任。当然,这取决于中国能否处理好自身的问题,能否更好的调整、改变自己,并更充分地融入国际社会之中。中国影响力的上升,除在经济、政治、外交领域之外,军事的发展更多是在维护自身利益之时起到威慑作用,而中国影响力的发挥,很大程度上是通过文化来实现的。

历史的转变给中国提供了重要的机遇,我们能否应答?

三、后现代主义,会是中国当代艺术未来的方向么?

1,关于后现代主义存在着一些具体的问题:

1,后现代主义不需要敬意。

杰夫·昆斯曾经做过一个展览,展厅中间是昆斯与意大利艳星现场做爱的场景,并放置了仿制的雕塑,旁边有乐队伴奏,四周墙上是此一场景的局部照片。一位观众提问,该作品无法激起人的敬意。昆斯回答:后现代主义不需要敬意。

2,后现代主义不需要责任。

中央美院研究生毕业之后,曾经联系了一些同学和策展人一起策划一个展览,因为刚从美院毕业,希望展览能有一种文化态度,提议展览的名称:“反叛与责任”,而一位策展人当时回答说:“在今天还有谁会提‘责任’”。展览后未做成。后现代主义是不需要责任的。

后现代主“文化乌托邦”的态度:“非个人性、对痛苦的回避、对过去的敌意、拿一切不当真、随心所欲地标新立异、不承担伦理和政治方面的责任”[3],最终只能导致虚无主义。

苏珊·桑塔格,在上世纪90年代的回顾文章中说:“我们不再生活在一个乌托邦的时代,而是生活在一个每种理想皆被体验为终结——更确切的说,已经越过终结点——的时代。”“我们已经进入,真的已经进入一个虚无主义的时代。”[4]

4,后现代主义,“金钱决定一切”。

安迪·沃霍尔曾经说过,“卖得最贵的就是最好的艺术”。其门徒杰夫·昆斯更是直接:“我们不要再兜圈子了,还是一上来就当艺术品是商品一样生产吧。”而后现代主义的致命缺点恰在于此:如果艺术的目的就在于追求成为价格最高的艺术商品,那么艺术不就直接等同于追求利润最大化的商品生产。而艺术还具有“独立”存在的价值么?

后现代主义在今天,很大程度上成为了一种“为追求商业上成功而不择一切手段”的模式。

5,后现代主义,作为美国的文化霸权。

美国艺术批评家、哲学家阿瑟·丹托把代表商业消费文化的安迪·沃霍尔推上了“深不可测”的哲学高度,称之为“后历史艺术”,同时宣告了“艺术的终结”:一个新的时代到来了!艺术与生活之间的鸿沟消失了!当代艺术从此“一切皆有可能”!艺术家做什么都是可以的!艺术不再有差别!任何东西都可以成为艺术!艺术从此成为属于一切人的东西!

事实果真如此吗?

当代艺术并没有因为阿瑟·丹托“一切皆有可能”、“艺术不再有差别”的理论而实现真正“平等”。看似“自由”的背后依然存在着森严的权力及等级结构。换句话说,当代艺术的评定标准被牢牢掌控在以美国为代表的西方主要的美术馆——画廊——批评家——收藏家——艺术媒体的体系中,没有被它们所选择,任何艺术都不可能在国际上获取认同。

在后现代主义艺术的背后,是金融资本无度扩张及对现代社会的“异化”,赤裸裸的美国文化霸权,及对其它文化野蛮的的规训。

2,过去20年与未来20年

过去20年,中国当代艺术的发展,融入国际体系,取得相当成就。这既是中国当代艺术发展必然经历的过程,但也是在西方的资本引导之下,为了符合西方的要求。而现在,随着历史的巨变,我们正面对着完全不同的新的文化问题:世界在期待中国能够提供什么样的新的文化可以证明自己独立的价值。这或许意味着未来20年中国当代艺术的重要转变:从被动的满足西方猎奇的眼光转向面对世界更为主动地用现代语言对自我价值的重新阐释,确立自己独立的文化价值。

总是有人问,新一代的艺术家和上一代的艺术家的最大的区别是什么?如果说,中国上一代的当代艺术家在过去20年的时代背景下,看待世界的时候有一种“从下向上”的眼光,而我们这一代,随着世界格局的转变,视角逐渐向上移动,第一次接近了“平视世界”的可能。或者说,努力尝试去建立以“理性”为基础的中国独立的现代文化价值观,更加积极地去融入世界。

在世界和中国都在发生深刻转变的时刻——中国三千年前所未有之大变局与世界五百年之大变化(世界经济中心的东移),中国的艺术批评却“失声”了——缺乏足够的批判与讨论。在社会发生深刻转变的时刻,艺术/文化难道会无动于衷?为什么在此一时刻,极为缺少有关于中国当代艺术的背景、问题、矛盾、方向的分析,发出明确的声音、讨论、质疑及思考?现实中,中国当代艺术只是表现出一种无所顾忌地对利益的追逐。文化作为独立的力量,其外在制约和平衡的功能是不可缺少的。一旦文化放弃了“批判”的功能,人性的贪婪最终将导致反面的结果。

3,后现代主义会是中国当代艺术未来的方向么?

文化为什么要发生变化?因为时代发生了深刻的转变。

当下的中国,仍处在社会的转型中。现代社会的基本文化价值——自我负责、自我承担、对他人的尊重、对私权的尊重、对自我的尊重、对公共问题的关注、对社会的责任、理性的态度等等——已经在中国社会中确立了么?

在现代社会的基本价值还未完全确立,我们拿什么来“反价值”?没有现代社会完备的结构与体系,我们拿什么来“反体系”?自我批判与质疑的文化意识还未完全发展,我们拿什么来“反严肃”?积极的文化价值观念还未完全发挥影响,我们拿什么来“反文化”?

客观地说,后现代主义对中国当代艺术的发展曾经起到了重要的推动作用。文革后,中国当代艺术对极左思潮起到了很大的消解作用。它是中国中国改革开放的一部分,推动了中国社会的发展。但问题是:历史发生了什么样深刻的转变?当下的中国真实状况是什么?面对的最主要的文化矛盾和文化问题是什么?

当然,商业社会中,后现代主义仍然长期存在,因为多种经济形态共存,各种文化形态之间也需要相互的制衡,只有对价值的消解没有责任的担当肯定不行,但只有严肃没有娱乐同样可怕。

最后一个问题:中国的社会转型尚未完成,世界和中国都在发生深刻转变,西方由于自身的危机已经展开对后现代主义的批判。此种背景下,不需要敬意、不需要责任、价值虚无、金钱决定一切的后现代主义,仍会是中国当代艺术/文化未来发展的方向么?

4,自由如何才能成为可能?

在现代社会的条件下,每一个个体都在追求自己利益的最大化。不同个体之间的利益诉求存在着不同程度的矛盾和冲突。某种程度上,现代社会是一个“一切人反对一切人的战场”。在利益相互冲突的世界中,如何实现个体的“自由”?正如英国政治家柏克所说:“自由存在于各种势力的夹缝中”。在一个由许多个体构成的空间之中,每一个个体自由行动的空间和自我意志的表达,依赖于在于不同个体之间相互的平衡与制约。

后现代主义之所以是“艺术的终结”,是因为文化失去了外在“平衡”的条件。在美国独霸世界的时代,艺术没有可能性。美国失去外在的制约,其自身也将是这种自我膨胀的牺牲品。后现代主义是一把双刃剑,它一方面体现为美国对全球的文化霸权,是美国权力的延伸;另一方面,后现代主义对美国同样带来致命伤害。美国最重要的政治学家、思想家塞缪尔·亨廷顿在临死前所写的《我们是谁?》这本书中有明确表述,后现代主义消解了美国人的“文化认同”与核心价值观。

2030年左右,世界将不再存在霸权国家。简而言之,只有当在现实世界中存在相互平衡的力量的时候,文化才真正可能“多元”,“多元价值”才有可能共存。随着历史的巨转变而提供的新的机遇,中国必然将在各个领域发挥越来越重要的作用,其影响力将很大程度上是通过文化体现出来的。或者说,中国多大程度上能够被世界接纳与认同,取决于中国当代艺术/文化的发展,取决于中国的现代文化价值。在“多元”的世界格局中,文化的影响力,可能是最重要的实力体现。

【编辑:李洪雷】

表态
0
0
支持
反对
验证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