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访孙佩韶:图录代表我的心 2013-01-30 14:29:51 来源:典藏投资 作者:吴亚男
孙佩韶以不疾不徐的态度,把对艺术的思考、热爱和体会淋漓尽致地跃上冷酷的拍卖场,站在过去与未来、东方与西方这两道轴线的交叉点,不懈地寻求人生平衡之道,她的拍卖之路也越走越宽阔。

《地书》项目的工作室场景

2006年春天开始,中国拍卖行内的“油画雕塑”版块都经历了一场“井喷式”的行情。一夕之间,中国当代艺术及油雕项目都成了宠儿,单场业绩的金额迅速累积,造就所谓的“千万门坎”及“明星艺术家”。好日子仅两年,2008年全球金融风暴来袭,南北方各大甩卖行“宠儿”相继沦陷,所谓的明星艺术家作品价格一再被斩腰也找不到买家。两年的井喷现象似一场梦,“一夕爆富”只是暴露出市场基础不足的事实。

回顾这几年中国当代艺术及油雕的大起大落,孙佩韶不无感慨,在拍卖行一片浮躁及向钱看的普遍心态,她说:“我看好中国当代艺术的发展,所以我还在这。因为看好未来,所以我愿意投下十年计划,慢慢作。”泓盛拍卖董事长赵涌不会给你赚钱压力吗?她说,“赵先生是很难得的生意人,他留学德国,很有国际观。在泓盛刚创立之时,他就要求公司一定要按照国际规范来走,征选同仁时,我们都以最高标准来挑选,务必做到最专业。而且我的个性是通常都在老板给我压力前,就把事做好。”

从泓盛的图录中可发现,它的拍卖脉络是循着中国当代艺术运动梳理的,这样的策略虽然有些违背中国市场的喜好,却可发现众多艺术家都在泓盛创下当年的拍卖记录,比如2006年春拍图录封面陈逸飞的《玉堂春暖》,以1100万人民币卖出、2007年春拍图录封面王怀庆的《房中房-韩熙载之床‧夜宴图系列之三》创下929.6万人民币的成交价。其他艺术家诸如李山、孙良及石冲,这些当年属于“非市场型”艺术家在经过泓盛整理之后推出,引起其他拍卖行关注而纷纷将他们上拍,如今也都成为拍场上的生力军。孙佩韶轻拍刚出炉的2012年秋拍图录淡淡地说:“这一本图录足以代表我们团队的工作能力及专业程度。”

含金汤匙,还是爱打拚

孙佩韶是一个拥有良好家世的天之骄女,这样的家世不仅提供她良好的教育,还在潜移默化中影响着孙佩韶,使她像父母辈那样思索宏大的人生问题。就像她所说的,“我不精明,但我思考”。她不像一般人的认知里,拥有良好家世的人就注定一辈子生活无忧的那一类型;她反而思考,她想做什么?而她又能在专业领域里发挥到什么程度?

孙佩韶出生于广东,幼时随父母搬迁至香港,高中毕业后到台湾念政治大学外交系,毕业后至美国深造博物馆学。“我最感谢的就是父母永远只给我鼓励,”她说,“无论我在人生中做了什么决定,他们从不干涉。” 在台湾念政大外交系,又兼修了企业管理,家人甚至连孙佩韶自己都认为她未来一定会从商。但一次的打工经验,让她的人生拐了一个大弯。当时她在舅舅开设的贸易公司打“皇帝工”,没想到贸易工作中的枯燥乏味吓到年纪轻轻的她,人生经历中的第一份工作居然如此无趣,她想着“我绝对不要过这种生活”,接着脑子里开始萌生“将兴趣当做终身职业”这样的想法。

从小孙佩韶的美术成绩永远挂优,用她的话来说就是“没有第二,只有第一”。大学期间参加美术社团和同学办展览玩的不亦乐乎,她说:“兴趣是跟着你一辈子的,”而这个兴趣居然在她未来专业领域上起了很大的作用。

大三时,她确立了自己的终身职业绝对与艺术离不开关系,开始准备申请美国学校。期间还曾在北美馆担任义工。到了美国,孙佩韶走遍各大洲美术馆,就学期间为了增加实务经验,还去美术馆里做实习生。

有多少人能这么幸运,把自己的兴趣爱好当成终生职业,即能兴趣盎然乐此不疲的将自己的兴趣发扬光大,又能靠兴趣爱好赚钱养家糊口,这种人是不是太幸福了。孙佩韶也从不避谈家世带给她的优势,频频点头说:“没错,我真的很好运。”其实好运于否,重点还是在于孙佩韶无论在哪种生活情形下,都保持着一种很好的心态,不患得患失,尽心尽力,以自己现在手上拥有的就是最好的角度出发,努力生活,努力工作;即使她不会成为富豪,但她的幸福指数一定比富豪们要高。上海泓盛拍卖的幸福指数也很高,成立于2005年,公司组织人事很少有异动,单是听到公司同仁以“佩韶”取代“孙总”来喊她,她的高EQ管理及良好外交关系不言而喻。

 打造市场的国际观

选择拍卖这一行,孙佩韶认为是很顺其自然的事。

硕士完成后,她有一度面临抉择职业的难题,在没有心理准备及规划的情况下回到台湾,经人介绍到敦煌画廊做经理,这是她首次从纯学术的世界跨到商业世界。奇妙的是,两个极端并没有难倒孙佩韶,陌生的商业环境反而让她觉得很有挑战性。后来索卡艺术中心到北京设点,2001年孙佩韶踏上内地,回到她出生的这块土地。

后来她离开北京,2004年投效上海保利拍卖,不过后来保利策略转向,孙佩韶于2006年加入上海泓盛,从创立到现在,一待就是七年,这个数字可以说是内地拍卖掌门人前所未有的。

“技术上”来说,孙佩韶是香港人。但是她宁可称自己为“国际人”。从小生长在香港,孙佩韶有香港人的一面,她务实,有时也挺物质化的,她说她是那种小时候就会攒钱买名牌包去上学的小孩,可是香港也教给她“守法”的概念,她说,“香港作为一个国际城市的成功,是建基于利伯维尔场和法治社会这两块基石。” “守法观念”从她还是孩子时就烙印在心,后来也在事业上帮了她一把。

后来到了台湾,孙佩韶一方面赞叹台湾人的文化素养,也体悟到中华文化在台湾的完整保留,这时一个重大的转圜在孙佩韶身上体现了,她说:“97回归前,香港完全没有人会在意‘民族’这二字的,”一直到踏上台湾,她才自觉到自己也是身为中华文化的一份子,“一直到那个时候,我才真正意识到自己是中国人。”而美国又教会她“国际观”,让立足上海的泓盛拍卖能够持续扩大,企业形象也更重视国际规范跟本土化的提升,孙佩韶认为,“中国的内需市场固然再大,还是要让内需市场成为具备国际观的份量,这是我对泓盛未来经营的大方向。”

孙佩韶自认为“博物馆人”,即使进入了拍卖商业世界,她说,“博物馆学有一个基础认知,那就是保护文化遗迹、延续人类的文明创造,这个初衷我一直不敢忘。”在她的长年坚保持初衷之下,于是才有了上海泓盛拍卖学术与商业并进的名声。

孙佩韶看起来自信且聪明,但有一个特质在她身上最为耀眼,那就是“自觉性”。2006年开始,泓盛拍卖公司为了实践以学术性作为立足根本的经营目的,无条件赞助上海双年展,一直到现在,已经是第四届。她也陆续在说明前辈艺术家家人捐助作品给美术馆,只是一直没曝光过消息。采访中她曾说她从不做会让家庭担心的事,或许这是她从祖辈沿袭来的基因里永不曾悖离的一块。

孙佩韶以不疾不徐的态度,把对艺术的思考、热爱和体会淋漓尽致地跃上冷酷的拍卖场,站在过去与未来、东方与西方这两道轴线的交叉点,不懈地寻求人生平衡之道,她的拍卖之路也越走越宽阔。

【编辑:田茜】

表态
0
0
支持
反对
验证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