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为“至正十一年”铭青花云龙纹象耳瓶,英国大维德中国艺术基金会藏。
这可能是世界上最为珍贵的一批“瓶瓶罐罐”——“至正十一年”铭青花云龙纹象耳瓶,首次从大英博物馆回到故乡;青花鬼谷子下山图罐,在2005年伦敦佳士得拍卖会上拍出2.3亿人民币天价,让世界认识到元青花的珍贵……从2012年10月19日至2013年1月20日,上海博物馆这场名为“幽蓝神采”的元代青花瓷器大展,集纳了来自伊朗、英国、美国、日本、俄罗斯等国内外30余家参展单位的80余件元青花。元青花奇货可居、存世甚少,如此大规模的元青花展,在国内外都属首次。
同期举办的“翰墨荟萃——美国收藏中国五代宋元书画珍品展”,首度汇集美国大都会艺术博物馆、波士顿美术馆、纳尔逊艺术博物馆和克利夫兰美术馆所藏60件中国古代书画珍品。北宋李成《晴峦萧寺图》、李公麟《孝经图卷》、赵佶《摹张萱捣练图卷》、黄庭坚《廉颇相如列传卷》、元赵孟頫《王羲之轶事卷》、鲜于枢《石鼓歌卷》……传世名迹,尽汇于此,同样引得书画迷纷至沓来。这已是上海博物馆近十年举办的第三次国宝级书画展。该展与2002年“千年遗珍—晋唐宋元书画国宝展”、2010年“千年丹青—日本、中国唐宋元绘画珍品展”一样广受关注。
本期“谈艺录”,邀请作家赵丽宏、上海博物馆馆长陈燮君,以上博的上述特展为观察样本,探讨后免费开放时代,中国博物馆的成长路径。
细节与定位最重要
赵丽宏:这次展览让我震惊于元青花内涵如此丰富。譬如扬州八怪画画不按章法,但有情趣有个性,在元青花里就能找到这些特征。
陈燮君:的确,开展以来很多人问如何才能聚集起这么多珍贵的元青花?其实没有什么特别的技巧,最困难也是最重要的,就是对方同意借展。元青花展览,我们筹备了10年。
今天来看,博物馆的馆际交流与合作非常重要,我们应该把眼光放得远一点。国外的博物馆,一个长廊策划花个三五年并不稀奇,而且一定是有思想、研究性办展,不是光为了把好东西聚在一起。当然,学术领域内的声誉也非常重要。文物借给你安全吗?展览的学术研究到位吗?任何一个细节,你拿文物的手势、看书画时桌面铺的台布都很重要。具备了这种综合素质,才能让对方放心把好东西交给你。
博物馆唤起对城市的向往
赵丽宏:这些年,经常有世界上最好的展品在上博展出。我注意到,你们的展览宣传很少有商业气息和功利性,就是向中国人推广艺术、普及艺术,提高大家的艺术修养。
上博的建筑体量不算大,但博物馆的大小不能以它的建筑体量来衡量,而在于它的影响,它的眼光和创造展览的能力。在我心中,博物馆因为它的交流,不断有一流的展品来展出,才把自己扩充为非常大的博物馆。
陈燮君:博物馆的馆际交流,讲到底是稀缺资源的整合。珍贵的文物资源总是稀缺的,再富有的博物馆也不可能取之不尽。比较聪明的办法,就是搭建起博物馆之间互动的网络,用全球的眼光整合好稀缺资源。
上博收藏了上百万件文物藏品,够不够?2012年上博有194万人次观众,来了后看什么?要从文化民生的角度来衡量。博物馆免费开放的理念已经深入人心,但这不是最终目的。免费开放为了什么?为了更好地维护老百姓的文化权益,关注老百姓的文化民生,使老百姓能够走进博物馆。除了馆藏外,通过馆际交流整合稀缺资源,将珍贵大展作为文化大餐奉献给观众,是今天博物馆工作的题中之义。
赵丽宏: 我自小喜欢博物馆。博物馆展示的是先人创造的艺术美,每次参观都很震撼。这些瑰宝如此近距离地出现在面前,感觉很奇妙。
可惜,以前大多数博物馆是一成不变的,一个人从十岁看到五十岁都是同样的东西,去博物馆参观的人不多也有这个原因。博物馆一定要活起来,不断有变化和更新,不断有展览的交流,让观众每次去都有新东西,才可能吸引人、留住人。上博这几次国宝展对上海很重要,不仅是对文物艺术知识的普及,也促进了上海市民观念的转变,大家觉得博物馆是一个应该去的地方,如果不去看展览,是一件遗憾的事。
陈燮君:比如这次的书画展,不少观众是专程从香港、台湾、美国、日本飞来上海参观。听起来奇怪,所有展品来自美国,怎么会有美国的观众远道而来?道理很简单,就是汇集这么多精品的展览在美国博物馆也难看到,大多数情况是在某个场合能见到其中一两件。
这不全是上博的能耐,而是中国发展中的崛起,大时代背景的影响。对具体的馆来讲,还是要借东风,搭平台,抓住历史的机遇。办好这样的大展,将这样的文化活动变成老百姓共同关注的文化事件,它触动的就是一个时代的神经,对一座城市的向往。
2012年,是上海博物馆建馆60周年。60年来,上博在人们心目中已是不可或缺的文化地标。每次大展,都吸引不少观众从世界各地飞来上海。特别是2002年举办的首次国宝展。那个冬天,难以计数的观众在上博排队守候。有老先生一夜没睡觉,凌晨3点就赶来排队;有从澳大利亚来的外国夫妇,下了飞机直接赶来排队;有专家一连六天排队入场,累了墙上歪一歪,饿了嚼两块饼干……
守望精神家园是责任
赵丽宏:博物馆的价值不是库房里的藏品值多少钱,而在于这些展品让人们看见,让人们了解艺术,了解历史,了解其中的美妙。有的博物馆,只充当一座建筑博物馆,好东西都躺在库房里,太可惜了。
陈燮君:博物馆、图书馆、美术馆、群文馆,都肩负着共同的文化使命,那就是守望精神家园。上博定位是中华古代艺术博物馆,就是要守住中华文明的精神家园。这是博物馆义不容辞的责任。
赵丽宏: 现在有的地方政府把博物馆做成政绩工程,在市中心盖气派的大楼,这没坏处,但更关键的是这么恢弘的建筑要有与之相配的展品,才能无愧于纳税人。如果只是一个空架子,展现政府一种气魄,是很不应该的,甚至可以说是愚蠢的行为。有能力造房子,但是没能力用最好的展品充满这个房子,宁可不要造。
陈燮君: 现在的社会太精彩,人的精力很有限,看这个展览,到那个博物馆,一定是有选择的。在生活当中,包括在文化活动的选择中,大家会自觉不自觉地瞄准经典。所以如果不把一个展览办成经典,把过程经典化,再精彩的动议,也不会有一个经典的结尾。
【编辑:冯漫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