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画到了20世纪以后,已经多元化。多元化基本上可以把它分成三大板块:一个板块是从传统文人画发展下来的,这个基本上要强调修养、书法,那么这一类的学生如果去让他画素描,以素描做基础,把他的观察、表现、观念全部改造成西画的话,他就没有办法从事真正的文人画。所以这类学生,最好不要教他们学太多的素描,懂一点就好,可惜我们现在大多数院校里是没有区分教育,就只有一种模式;另外一个板块就是从传统的院体画发展出来的,它结合西方写实主义的绘画形成的一种新的流派,实际上有人把它称为“现实主义”的画法,这一类学生就可以学素描,因为它的造型要求写实。不管是工笔也好,写意也好,意笔也好,它的形象、造型或者是力求写实的花鸟山水,当然要解决一个基本功问题,那学素描是好的;另外,还有一种更新的,吸收或者借鉴甚至移植现代主义的像林风眠、吴冠中他们那样来改造中国画,这一部分我把它叫做“现代派”中国画。“现代派”中国画,对素描的要求就不是写实了,它是一种很自由的,发挥个性的素描,色彩也是。反正就是画观念以及表现个性。
因此,理想的状态就是中国画的教学要分体式,或者分流派来教育。油画的教学分工作室,分不同的流派,比如第一工作室是写实主义,第二工作室是变形,第三工作室可能是综合材料。那为什么国画的教学没有这样子呢?现在几乎所有的美术高等院校的中国画教学都是按照传统的国画教学模式,不管时代在变化。比如说中国美院在潘天寿时代,文人画力量非常雄厚,潘天寿、诸乐三、吴茀之还有更早一点的黄宾虹,这些老先生都是文人画家,那么这套强调笔墨书法训练的教学系统是对的。可是在这个时代,传统文人画逐渐衰落,可以说在教师队伍中找不到一个真正称得上是文人画家的老师了。那么,我们把这3种不同类型的学生,强调同一种笔墨,可能就会影响到他们发挥个性。显然现代派方面的发展,会受到很多限制。除此以外,院体画也同样受限。如浙派人物画,浙派人物画就是属于现代院体画,现代院体需要写实,像方增先、李震坚等人的画,严格来讲以造型为主,笔墨次之。但是,由于我们“清一色”地强调笔墨,用文人画的标准来衡量所有的人物、山水、花鸟,包括连写实主义的人物画也要强调笔墨,那最后会很尴尬。笔墨可能会影响到整体塑造,如果笔墨为形服务,那么笔墨的独立性就没有了,这样就影响到我们创作的深入。这一点说明了没有区分体式或者流派,或者工作室,来教学,就会产生这种后遗症。
时代性非常重要,如果到现在我们还画明清的人物画,那没有任何价值,没有时代性。现在我们全国人物画的问题就是:写实主义的只会画现代的,但画到写意的,往往就变成画古人,这就很不应该。所以,这个实际上根源就在教学上面。如果分体式、分流派教学,很清楚,你该是什么样的一种体式,就要以那种体式来做基础。比如,文人画工作室的学生,基础课就尽量不要有素描。当然,速写是可以,黄宾虹也画速写,但是他的速写是按照中国画的那种经营,那种造型,那种意念来画的,不是从西方那种角度来。因为西方的观察,表现方法全部跟我们不一样。一旦经过素描训练,造型就非常坚实,出去写生勾回来就可以换成毛笔,勾一勾线,上上颜色就成了一幅工笔画。但这样他到转过来要画写意的时候,就很难把握笔性,不懂得怎么用笔、用墨。
【相关阅读】
【编辑:文凌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