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云从小就有收藏情结,他的第一件藏品是在路边菜地里捡到的一只青花陶瓷,那年他正读小学三年级,青花陶瓷的漂亮纹饰让他爱不释手。渐渐地,他对那些制作精美、富有艺术感的工艺品产生了浓厚兴趣。在西藏当兵的那几年,王云一有空就跑工艺品店和藏民家,看到自己喜欢的就用不多的津贴买,三年当兵退伍,战友们都存了一笔钱回家,他带回家的却是一些藏品与一大包书。
其实真正走上收藏之路,王云还是在铝厂下岗之后,那年他在城里开了一家“金色麦田书屋”,因为开了书店,有市民拿着自家的旧书来卖给他,王云发现这些旧书很多都是难得的宝贝,比如他至今还视为珍宝收藏的《綦江县国民兵团干训班讲授》。据记载,当年国民党曾经有一个团驻防綦江,而且驻地在现在的綦江乐兴。顺着这条线索,王云遍访民间,意外地在一姓袁的村民中发现了壬午岁,叶庆云编的《常识副本》,叶庆云读的《论说文笔》等10册读本,这10册读本虽说纸已泛黄,封面被破损,但字迹清晰,是用毛笔一笔一画认真抄录的。王云喜出望外,经讨价还价买下了这些读本。回家认真阅读后,王云发现书里不但有军事政治,更有綦江本地的一些风土民俗历史介绍。
心诚则灵:收藏民间宝贝
一天下午,王云把记者带到家里,从他那个锈迹斑斑的保险柜里拿出一个用红绸布包裹了几层的东西,“这就是我给你说的宝贝了。”只见他小心翼翼地牵开绸布:是一只正方形的黑色砚台,上面刻有“田井当”3个篆书,旁边书有“辛已二月,停云馆主人家藏”字样。王云说,这是他两年前在农村寻到的宝贝,凭他多年收藏的经验断定,这只砚台属明代遗存。真是明代的东西?见记者满脸疑惑,王云又笑着说:“我说了还不算,准备抽时间去市里请专家鉴定。”
都说收藏是富人玩的活儿,王云却说自己穷得叮当响,守着一大堆“死财富”却靠贷款过日子。收藏界有句话叫“只收藏不交易到死也是穷光蛋”,王云说他就属于这种人,很多宝贝舍不得卖。只收藏不卖,难怪别人都称他“怪人”。
王云天天都在忙,忙着到民间去寻宝贝,只要发现了宝贝,他就会“蹲点”,那怕是把嘴皮磨破了,也要想方设法达到目的,他相信心诚则灵,用自己的诚意去收购宝贝,因此,王云常常是凯旋而归。一次,他在我区南部山村看中2块明代木雕屏风,但价格说不拢,他并不死心,前后3次上门游说,最终感动村民廉价收购了明代木雕。“收藏古品,其实也是对人类文明的保护。”王云说。
收藏理想:建綦江民俗馆
在綦江乃至重庆及云贵州地区的收藏界,王云在业内小有名气。藏友们空隙时常聚在一起,大家围坐在老桌子老凳子前,用老杯喝老茶,天南地北地侃藏品。“收藏需要收集历史知识,每一件藏品都有一段不寻常里的故事,与藏友们一起聊天,表面上看上聊的藏品,其实在聊的过程中,我能学到很多知识。”王云说,他的文化不高,做收藏全凭一种执着和热爱,更有一种快乐的心情,把玩古董、研究藏品,也是一种人生境界。
两年前,在王云的带动下,我区成立了收藏协会,第一次入会的就有100多名藏友,这是王云从来就没想到过的,綦江的藏友还挺多!以前藏友们分散在民间,现在有了收藏协会,民间藏友一下子就聚在一起了。但王云同时发现,民间的宝贝虽琳琅满目,但有些没人保护正在消失,假如再不把这些宝贝都聚集起来,那将是綦江历史民俗文化的一大损失,只有把它们累积在一起才是真正的綦江历史“百科全书”。
“我想把收集到的綦江民间的一些藏品都集中在一起建一个‘綦江民俗馆’,让人们通过这些实物了解綦江历史。”王云说。
【相关阅读】
【编辑:徐瀹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