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片资料
图片资料
距离游客“梁齐齐”在故宫清代铁缸上刻下“到此一游”,已经时隔一周了。北京官方微博“北京发布”依旧没有忘记,继续发言谴责,并大声呼唤公共道德。这种较真与不依不饶,真心值得鼓掌。
“到此一游”的冲动,在中国源远流长,长城变成了人名墙,古树成了人名树。不仅是中国文物遭此待遇,国人对外国文物也一视同仁。有一个奇怪的现象是,中国游客足迹踏遍全球,在欧洲的各处古迹里,“到此一游”的字样却相对罕见。好吧,有钱有闲欧洲游的国人,文保意识与综合素质或许高于平均水准。
有一个理由或许能够服众。据我观察,欧美老外“管闲事”的概率,似乎真的比国人要高很多,比东南亚人民也高一些。在国外,我曾经目睹过好几次路人出手批评与制止不文明举动,这些“闲事”包括在博物馆胡乱拍照、不遵守公共秩序、没有谦让妇女儿童等。颇为给力的是,如果因此产生冲突,闻讯而来的工作人员也特别较真,不会嫌麻烦、和稀泥,越来越麻烦的,只能是各色“梁齐齐”们。
在中国,出现“路见不平一声吼”的,似乎仅限于排队加塞儿,可这种指责,心理底线也通常是“您别加我前面”,加我后面,我就没必要生气。再看“梁齐齐”,在铁缸上刻字,刻7个字,这需要不短的创作过程,还是在最著名的太和殿广场。每天好几万游客的故宫,不可能没人看到。可惜,没人去“管闲事”,反正又不是刻自己家门上。
遵守公共道德,中国人都懂,与老外相比,我们缺的不是懂,缺的是责任感与制止的勇气。这种勇气,来源于道德观被冒犯后产生的强烈不适,也来源于全社会的较真与不依不饶。正如老教育家张伯苓先生所言:“你不要指责这个指责那个,你指责你自己,你尽责任了没有?大家都说中国有我,中国就有办法了”。
【相关链接】
【编辑:田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