壮观的美术艺考场面
随着春节假期的结束,一年一度的艺考再度拉开了帷幕。2013年艺考的火热程度丝毫不亚于往年——为期3天的中央戏剧学院表演系初试从2月17日上午正式开始,报考热门表演系本科招生50人,共有9700多人报考,考录比高达194∶1。中国传媒大学今年有近2.2万人报名艺术类考试,其中竞争最激烈的是计划招生100人的播音专业,前来应考的有8900多名考生,考录比100∶1。
而中央美术学院、中国美术学院等八大美院的独木桥甚至还要更窄,200∶1考录比让考生们“压力山大”,从这座独木桥上“摔”下的考生,只能报考其他一本中的艺术学院,但其考录比也不会低于100∶1。
从十几年前开始,艺考之风吹遍全国,各地考生纷纷在春节后奔波至全国各地参加各高校的招生考试。今年春节过后,很多一、二线城市的居民发微博感叹“满城皆是艺考生”,关于艺考的报道更是不断见诸荧屏和报端。
当大多数人冷眼旁观艺考热的时候,却很少有人真正深入了解,那些被视作“学习不好才考艺术”“毕业就等于失业”的艺考生们,站在人生的十字路口上是怎样的一种心情。日前,记者走访了多个学校的多位艺考生,接触了解他们的彷徨与期待,也从中探寻艺考本身对当下社会的“棱镜效应”。
现场直击
艺考生:这忐忑不安的日子啊
2月21日中午12点,清华美院门前,一个略显瘦削的男孩儿吃力地从出租车后备箱里取出了自己的行李——一个画板包、一个颜料箱、一个折叠椅。这一天,是清华美院艺考现场确认的第二天,也是最后一天。
去年艺考失利后,还不满19岁的小郭选择了复读。前一天,他刚在杭州参加完另一所学校的专业考试,随即就一个人坐了一夜的火车赶到北京。当他终于结束了清华美院的现场确认,坐下来吃当天的第一顿饭时,已经是下午1点30分了。
“我觉得大家并不了解艺考生,好多人觉得艺考生都是因为学习不好,实在不行学个画画,找条出路。”小郭的语气中,带着一股超出年龄的习以为常和无奈。“去年第一次艺考后,我在网上看到一篇帖子,是一组拍摄考场外艺考生的照片,标题叫‘我们的辛酸谁懂’,当时真的百感交集,这也是我的心声啊。”
小郭家在西北一个偏远的城市。去年第一次高考前,他550分至560分的摸底成绩在当地算是较好的,“我当时在学校最好的班,按我的成绩上个一本学校肯定没有问题。”所以,他当时参加艺考的决定并未得到家人的理解。
“最早支持我的只有我的美术启蒙老师。”小郭从小跟随这位老师,老师对美术发自内心的热爱感染了他。但他所在的城市信息闭塞,很少有人想到学习美术,更不知道艺考为何物。“选择复读,除了我妈,家里亲戚朋友都不支持,到现在还是这样。他们觉得这是一个花销大,又不太靠谱的事。”
但最令小郭委屈的,还是人们对艺考生的刻板成见——觉得这只是一群追逐时尚,为了能轻松混个学上的孩子。“现在很多学校都办美术系,确实考这些综合类院校门槛是低好多。但是,大家却忽略了好的美术院校专业课着实难考,文化课成绩也一样不低。”小郭说,“确实有很多人学个半年就去考美术学院,但除非你真的天赋异禀,否则很难考上。”
艺考的考试难度不同于普通高考,或许上三本学校艺术专业的轻松吸引了大量考生,似乎你掏得起几万元学费就可以成为美术生了,但是“真正爱美术的人都是立志考上知名美院,要付出的努力比其他孩子多很多,要在保证专业突出的基础上,文化课同样优秀。”小郭说。“8∶30-12∶00 素描;14∶00-18∶00 色彩;18∶00-21∶00 速写;21∶00-00∶30 晚自习……”小郭飞快地在纸上写下画室每天的作息时间。“回到宿舍,一般都还要画到凌晨2点多。”小郭说,只有每天11点晚自习休息间隙,才有时间跟妈妈通个电话。
从去年8月来到北京,他唯一的一次回家,还是11月份回去参加省内艺术联考,这也是艺考生必须要过的一关,考完就立即赶回来了。
春节时小郭没有回家,“只放了一天半的假,大年三十下午和初一,初二又开始上课。我家那么远,当然回不去了。”这是小郭从小到大第一次在外过年。“我们百十来号人,挤一块儿看了春晚,晚上又通宵看了场电影,就算过年了。大家都很刻苦,不只我自己。”他笑笑说。
小郭说,除清华央美附近有一些小画室外,大的画室都在北京郊区偏远的地方,小郭所在的画室就在东六环。每逢考试的前一天,他们会每人交上30块钱,由画室组织包车。为了及时赶到考场,他们往往要清晨5点多出发,以保证7点30分到考场外集合,参加8点30分的考试。在考试前一天,他们要按不同学校的考试内容和侧重做不同的准备,还要削铅笔,准备颜料盒、画具等,只能睡上五六个小时。
但在小郭看来,身体上的疲劳可能是艺考路上的最小障碍了。“国美每年有将近10万名考生;清华美院仅北京考区每年就将近四五万人,还有沈阳、天津、郑州、无锡、长沙、武汉、成都等考区,而各专业加在一起只招240人;中传跟美术挂钩的专业招生不到200人;央美更难考,每个专业只招三四十人。”小郭很清楚自己选择的路有多艰辛。
一个从小在家乡学画的外地考生,要跟师从名校名师的考生竞争,要跟无数有天赋又肯吃苦的考生竞争。在这样一场竞争中,小郭能做的只是孤注一掷。
赶完这几场考试,小郭就得马不停蹄地回家去复习了,因为这段时间专攻专业课,他的文化课已经扔了半年多了。专业课成绩要4月才出分数,过了线才算是闯过第一关,看来,这忐忑不安的日子,对小郭来说,还得过上一段时间。
关键词:费用
巨额花费中提早感受世事艰辛
18岁的黑眼圈
想考最好的学校就要受最专业的培训。2月21日,中国传媒大学招生简章前,站着一个背着大画板的女孩子,在画板的映衬下,她显得格外瘦小,虽然才18岁,但她已经有了黑眼圈。
从2012年7月份来北京上辅导班,来自四川的小韩直到现在都没回过家。“每个月辅导费就得3000元,还不包括住宿和吃饭,妈妈陪我一起在这边租了一间房,房间很小,每个月也要1000多元,花销挺大的。因为春节过后就考试了,不愿意来回折腾,车票也不好买,所以就和妈妈在北京这边过年了。”
6万元协议班保过
据了解,以营利为目的的艺考生培训机构,会聘请北京知名美术院校出身的老师对学生进行有针对性的专业辅导。北京大大小小的画室不计其数,大型画室招生人数可达一二百人,一般在北京远郊,必须住宿,学期从七八月份到次年的3月。可以说,正是艺考成就了这个产业。
北京的画室学费高昂。小郭曾认真考察过各大画室的情况,“画室都是以赚钱为目的。”他说,“比如说刚开始的分班只按你交学费的多少。一般的画室分3种班型,普通班(也叫平行班)学费2万元左右;高手班(也叫强化班)学费3万左右;学费最高的是协议班,在3万元学费的基础上要再交3万元,这样你可以在10所学校里面任选3所,画室保过至少一所,如果不过退回3万元协议费。”
因高昂花费倍增的心理压力
管理比较严格的是协议班和高手班(强化班),而人数更多的普通班(平行班)就没这么好运了。学习进度和管理上都要低一个档次,学习氛围也大打折扣。“我去年也曾在杭州的画室学习过,那里的学费要便宜近一半,但是想考北京的院校还是要接受这里的老师点拨,因为每个学校有自己的风格,画出这种风格是专业过关的重要因素之一。”
除了昂贵的学费,食宿费用也花费不菲。以小郭所在的画室为例,每月伙食费男生700元,女生600元,一餐一般是一荤一素两个菜。而住宿费则根据住宿条件每月从600元至1000元不等,人数最多的宿舍要住上15人。
进入校考阶段,报名费又是一笔大的开支。有的学校一个专业的报名费就高达200多元,小郭今年共报了9所学校,光报名费就几千元钱。
巨大的经济支出,让本来背负压力在他乡求学的孩子又增加了一重心理压力,刚刚十八九岁的他们也过早地感受到了世事艰辛。
【相关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