误区二:"烧钱"培训未必就能买"保险"
为了考上理想中的学校,艺术类考生和家长都做出了很多努力。而经济条件正是拦在考生面前的"第一道坎"。
对于艺考生而言,辗转全国各地的生活,他们早已习以为常。几十场初试复试下来,经验丰富了,也不怯场了,确认信息、排队候考、抽空就更换服装、背稿子,十分老练。而奔波于各地,路费却是一笔不小的数目。每个院校通常设初试、复试,甚至三试,大多延续一周左右,吃住花销很大。当被问到"费用"这个问题的时候,十七八岁的高中生大多没什么概念,"还好吧,一两万应该够了。"
与专业的培训费用相比,这些报名费、路费、住宿费就成了"小巫见大巫"。来自南京的傅女士这次是带着女儿来上戏参加播音主持专业的考试。她告诉记者,女儿从高一开始学习播音,三年下来十几万的开销总是跑不掉的。"家里负担起来吃力吗?"面对记者的发问,傅女士笑容里也透着几分无奈:"学艺术吗,资金支持少不了的,如果家里不能承担,当初就不会选择这条路了。"一名考生现场算了一笔账,单就考试前强化集中的一对一培训,就花费了父母七八万。
在记者的采访中,有近一半学生表示自己参加过相关培训,当被问到培训效果时,多数考生表示专业方面谈不上明显提高,也就是考前花钱买个"保险"。"这样的培训班价格不菲,可是内容却十分僵化死板,甚至可以说是流水线操作。"复旦视觉艺术学院主考官徐卫宏说起今年北京招考时的经历,哭笑不得:"接连20多个考生准备了同一段朗诵材料。千篇一律的内容让我们很难考察其个人特质。我们不反对考前找老师突击拔高,但是你也得找对老师,不少培训班以营利为目的,只能纠正学生的读音和动作,却不能因材施教,针对每个学生的特点选择适合他们的表演素材,这样反而限制了考生自身的表现空间。"
参加社会性培训所要支付的不菲的学费,对艺考生来说是一个沉重的话题。黄昌勇认为,虽然家庭经济条件在一定程度上会影响到考生备考的准备工作,但是想要成为优秀的艺术人才,关键还是看个人的兴趣、艺术基础,以及学习的毅力和事业心等"内因"。"至少目前为止,上戏还没有出现学生因为经济条件影响学习而退学,学校奖学金、助学金等各类保障措施正日益完善。"黄昌勇说。
【专家观点】
对艺术真正有兴趣、有了解,从小进行较为专业的学习,具备一定的艺术气质,这样的学生通常是艺术类院校所期待的。在国外,从基础教育开始,艺术教育的要求和规格都很完善,学生在戏剧、音乐、美术等方面都可以接受到较为专业系统的培养,这对于学生艺术修养的养成非常重要,也能正确引导学生对从事艺术工作的理性认知。但是目前在我国,除了一些艺术类专业高中、职高等,基础教育阶段的艺术教育体系不完备,也没有提高到一定的认知高度,这对高校选拔艺术人才非常不利,客观上也为社会上良莠不齐的各类艺考培训班提供了空间。黄昌勇呼吁:艺术人才要从基础教育抓起,完善艺术教育体系已经是当务之急。
【编辑:徐瀹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