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鹏举:欣赏是一种文化认同 2013-03-11 14:20:19 来源:新浪收藏 作者:陈鹏举
欣赏是一种文化认同。本文以中国画为例子,来讨论这个问题。欣赏作为文化认同,第一个层次,是对理的认同,譬如对中国画画理的认同。中国画有着世界上独一无二的画理。中国画的画理和中国文化的理是完全一致的,那就是与生俱来的就具有梦想的气质。它是写意的,无所谓两维甚至三维的拘泥。

欣赏是一种文化认同。本文以中国画为例子,来讨论这个问题。欣赏作为文化认同,第一个层次,是对理的认同,譬如对中国画画理的认同。中国画有着世界上独一无二的画理。中国画的画理和中国文化的理是完全一致的,那就是与生俱来的就具有梦想的气质。它是写意的,无所谓两维甚至三维的拘泥。中国画看起来真像美梦一样。它的线条和墨韵,收拾起所有的山水、花鸟和人物。似与不似之间,说尽了中国人的行止和愿望。还奇怪的是,中国画的画理,好像中国人与生俱来都知道。譬如,中国画画黄山,是不必出现始信峰、清凉台、百步云梯和光明顶的。一番瞬息万变的云和雾,中国的读者都知道那是黄山了。再譬如鸟,活生生就好。至于喙、翅、足、尾,鹃不鹃、鹭不鹭、隼不隼、鹰不鹰的,都无所谓的。还有山、树、屋、人之间的分寸,不是太在意的。再高的山、再大的水,居然也可以画出细雨骑驴赶来的陆游。这些就是中国画的画理,一小部分可以随手拈来的画理。认同这样的画理,也就是认同了中国人的文化。中国人的文化并不难懂。或者说中国人的文化,中国人不难懂。中国人即使没有读过多少书,还是可能很有文化的。譬如中国画。中国人人人都知道中国画里的山水、花鸟和人物,都和画外不一样。中国人人人都知道中国画里的山水、花鸟和人物,美好得很真切。中国画里的山水、花鸟和人物,都是在现实的山水、花鸟和人物中时时让我们欣赏的那部分山水、花鸟和人物。这就是欣赏是一种文化认同的一个层次。

张择端的《清明上河图》

欣赏作为文化认同,第二个层次,是对意的认同,譬如对中国画画意的认同。所谓画意,也就是诗情画意。中国人的文化传统,说到底,就是凭着中国人人人都有的一颗颗诗心,越过五千年岁月长河的。这诗心在中国画里,就表现为画意了。唐代诗人王维会画画,他是名符其实的诗情画意。之后宋元人的画,完成了画理和画意的完美契合。张择端的《清明上河图》,是中国人家喻户晓的宋人画。《清明上河图》所表现出来的画理和画意,确是令人信服的。这么多的人,团聚在汴河边上,盛世繁荣的景象,让每个中国人读出来了。而且每个细节都是真切到了美好。这是中国画的能力,也是中国文化的能力。欣赏这幅画的人,会因为它,获得对中国文化的一种认同。当代中国画大家,都在画意上,到达了又一个无法比拟的顶峰时刻。中国画与生俱来的画意,同样被演绎得美轮美奂。譬如,齐白石金石长寿,红花墨叶。徐悲鸿悲天悯人,奔马呼啸。傅抱石水墨淋漓、丽人愁姬。潘天寿凌厉锋芒,精禽奇花。黄宾虹华滋苍润,远山高士。还有张大千、刘海粟泼墨泼彩、山河荷花。他们都倾注了他们对中国画的毕生心力。面对他们的画,中国人人人可以读出的,除了拥有无限可能性的画理,还有就是感动我们内心的画意。中国人的文化就是这样,中国人的教养也就是这样。中国人的文化和教养就是这样简单。中国人看得懂中国画,就是一个有文化的人,无论读没读过多少书,都是一个有文化的人。看就是欣赏的意思,看得懂,就是会欣赏。

隋代展子虔《游春图》

欣赏作为文化认同,第三个层次,是对格的认同。譬如对中国画格的认同。所谓画格,就像人格一样,是画的格局和格调。这里要说的是,欣赏一幅画,一幅中国画,不只是欣赏它的画理和画意,还在于欣赏它的画格。中国人没有宗教,所谓儒释道,在中国人心里和眼里,也就是一些学问。学问和文化有关,但学问和文化不是一回事。中国人的文化是文字和艺术。中国人的文字和艺术都是有着文化担当的。在五千年的岁月长河中,中国人就是凭着文字和艺术的双桨,跋涉而来,而且继续跋涉前去。譬如中国画,看起来只是艺术,其实,中国历来的那些著名的画,担当着中国人理想、道德和尊严。这是中国画的画格。而这些画格,中国人又是人人都看得懂,可以欣赏的。敦煌、永乐宫的壁画,天地般静穆和恢弘,是中国人诗心和人格的伟大诉说。隋代展子虔《游春图》,是中国人描绘自身的形影,它表达的是中国画作为艺术、作为文化的一种尊严。这么早来到世间的《游春图》,它的文化意义,远远超出了一幅画。宋代的那些气象阔大的山水画,述说了中国人行走在山水天地之间的非凡的眼界和胸襟。元代山水画的笔意,依然是中国人和山水天地难色难分的心情。到了明清、到了当代,中国画仍然不只是画画人的艺术,它是文化人的内心的歌唱。八大、青藤、还有陈老莲,金农等等,都是。上文所述的当代中国画大家,也都是。于是,欣赏中国画,欣赏中国画的画格,正是一种文化认同。中国人的文化认同,现在真的很重要。

【相关链接】

陈鹏举:文化艺术是一种温情

陈鹏举:浮躁的世态下很少人从中国画本身出发

陈鹏举:色彩与中国艺术之美

【编辑:田茜】

表态
0
0
支持
反对
验证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