蔡志松《故国》系列作品:悲情英雄主义 2013-03-16 11:01:39 来源:上海证券报 作者:唐子韬
《故国》系列是蔡志松个性最鲜明的作品。作品中的武士、文官、侍者的形象往往是“低头”、“弯腰”、“屈膝”、“下跪”姿态。这种 “卑躬屈膝”的古人形象曾让他的作品饱受争议。一些批评者认为,这些“谦卑”的形象不能代表中国古人的气质,甚至是“诋毁”了中国人的形象。

蔡志松雕塑作品《故国·颂》

蔡志松雕塑作品《故国·颂》

《故国》系列是蔡志松个性最鲜明的作品。作品中的武士、文官、侍者的形象往往是“低头”、“弯腰”、“屈膝”、“下跪”姿态。这种 “卑躬屈膝”的古人形象曾让他的作品饱受争议。一些批评者认为,这些“谦卑”的形象不能代表中国古人的气质,甚至是“诋毁”了中国人的形象。

面对争议,艺术家本人向记者表示,他在创作中往往为了满足整体的结构需要而安排人物的动态,这其中,某种弯曲的动态是一种较有力度的形式,这是他个人的造型语言特色。蔡志松并不是通过自然人体运动来塑造形象,而是通过空间结构来进行处理。在人体的曲与张的结构变化中,达到雕塑的整体视觉效果。或许在一些人看来,这并不合常理,但艺术中不合常理的东西或许恰恰是美的。有时候,人物的微微低头、肢体的弯曲刚好能够达到比较完美的视觉张力。

《故国》系列作品分为《风》、《雅》、《颂》三类题材,取自诗经。在蔡志松的作品中,裸体的武士(“颂”)、着衣的文人或侍者(“风”)、屏风(“雅”),与中国的传统文化有着精神上的联系。从视觉传达上,《故国》系列对于历史悲剧性的描述是显而易见的。

与传统的昂首挺胸、慷慨激昂的英雄形象相反,蔡志松想表达的是一种悲情中所包含的英雄主义。在人物带有“颓废”的形态中,他找到了个人对历史文化的理解。蔡志松在这一系列作品中运用了带有主观概括性的写实手法,表达了对于文明失落后的怀想。的确,历史在多少悲喜交加、是非功过、毁誉参半的时光长河中沉浮,而今天的人们,在司空见惯的纪念碑式的历史叙述中,又是否能够真正领悟历史的真谛呢?

事实上,《风》、《雅》、《颂》系列作品的命名是艺术家在作品成型后所做的类型概括。在经历了1990年代的一系列雕塑语言的探索之后,蔡志松找到了一种能够体现东方民族气质的现代艺术样式。这种样式既包含了中国几千年文化底蕴,又能为当代人所理解,还可以让中国的艺术在国际文化领域得到更多的共鸣。

《故国》系列的《风》、《雅》、《颂》作品结合起来,形成了蔡志松独特的个人风格。他将雕塑凝固为历史的瞬间,传达着一种文学、戏剧所不能传达的永恒之感,同时也将历史的复杂多变收拢在极具张力的肢体开合之中。

【相关链接】

蔡志松国际声誉日隆

【视频】故国与玫瑰 蔡志松个展专访

【编辑:江兵】

表态
0
0
支持
反对
验证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