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栋栋:“摧毁”画廊危及当代艺术土壤 2013-03-17 11:41:04 来源:99艺术网专稿 作者:王栋栋
最近,“画廊”一词又被人们频繁提起,倒闭、休业整顿等现象此起彼伏,各家言论纷至沓来。进入中国7年的韩国最大画廊阿拉里奥画廊就在今年年初宣布撤出中国。另据AMRC艺术市场分析研究中心统计,2012年(截止11月)798艺术区由年初207家画廊减少至173家,变动数量为34家。

阿拉里奥画廊

最近,“画廊”一词又被人们频繁提起,倒闭、休业整顿等现象此起彼伏,各家言论纷至沓来。进入中国7年的韩国最大画廊阿拉里奥画廊就在今年年初宣布撤出中国;在798拥有巨大空间、并代理方力钧等一线艺术家的品画廊也即将退出(据画廊主林松透露,品画廊转让手续已签订完毕);最近,比利时的F2画廊也宣布关闭。以上几家都属于在当代艺术界为数不多的一流画廊,其他正在或准备关闭的画廊可能还不少。另据AMRC艺术市场分析研究中心统计,2012年(截止11月)798艺术区由年初207家画廊减少至173家,变动数量为34家。

由于社会历史原因,中国的当代艺术起步很晚,至今还令很多人不能接受,作为当代艺术成长的重要孵化地之一的画廊,如今又面临成群倒闭的现实,这无疑让当代艺术价值在中国土地上的传播和发展受到了影响。画廊发展、当代艺术发展和市场发展是同步进行的,由于画廊是艺术创作和市场的中间环节,一旦画廊出现问题也意味从艺术生产到消费的整个链条出了问题。在中国艺术品市场中有一个特殊现象,拍卖行业过分强大,拥有制造数据和抢占话语权的能力,这就强势地挤压了画廊的生存空间;还有因为总是在西方当代艺术与中国当代艺术两种观点中无休止的争论,导致整个画廊行业缺乏对当代艺术价值观的共识,由此也导致画廊自身运营路线不清晰,这些都势必累积成为画廊的生存困境。由于当代艺术画廊在中国只有十多年历史,属于新生事物,我们也有必要把它放在大文化中来看,由于中国文化长期的自大和封闭,导致现代价值观、标准混乱,传统、当代、东方、西方、正确、错误等二元对立的立场相互为敌,官本位文化和民族主义总是在既得利益的阵营中抢占上方,并对一些新生事物进行攻击,当代艺术画廊自然逃不过这一劫。

画廊倒闭是市场泡沫破灭还是另有隐情

业界普遍认为导致众多画廊倒闭的主要原因是全球经济大势不好,物价上涨导致运营成本增加,以及798艺术区房租涨价使很多画廊无法承担。但是从近十年艺术市场数据变化情况来看,自2003年开始,2006到2008上半年市场都非常红火,2008下半年虽然遭遇经济危机,但2009年下半年又开始回升,2010年至2011年拍卖市场都大红大紫,亿元天价也频频亮相。意外的是,就在随后的一年时间,十年来都长期处于红火的市场却突然倒掉了一大批优秀画廊,按理说,世界经济波动是正常现象,一路凯歌的艺术市场不应该如此脆弱。实事已经发生了,其结果只能让人反思、推测,原先红火的市场其实是有问题的。

如果当代艺术有很广泛的消费者,经济大环境不好也仅仅能使画廊在销售额上有所收缩,即使不赢利,也完全可以凭借前期的积累而撑持,特别是业界优秀的画廊更不应该说倒就倒。如果说仅仅是经济不好的原因,可是与当代艺术画廊同时存在的传统书画类画廊却稳坐泰山,笑看风云变化。据观察,北京琉璃厂、古玩城的画廊很少听说有关门的,而这些区域的门面更是绝对的抢手货。别说经济环境多么恶劣,只要是有实力的画廊简直是台风都吹不倒,因为他们的利润是全天候的。这说明当代艺术市场明显不如传统书画类市场。

中国艺术市场晴雨表一直是由拍卖公司把持的,数据显示总体上是一路飘红。从理论上说,艺术市场的好坏主要看其市场制度是否健全、买家和卖家是否充足。这三个条件中至少要存在两个条件,才能使市场长久地从好的方面发展。众多优秀画廊倒闭直接说明现在市场是卖家多,买家少,还有人所皆知的市场制度不健全。可见,市场的实际基础相当薄弱,也就是说这样的基础根本支撑不起突然膨胀壮大的市场体量。就好比一个人四肢、五脏等身体各方面都有问题,本应长期调养,但他为了尽快有一个健康的外表,于是肆意服用激素类药品,速度提起来了,身体的药物反应却一发不可收拾,结果成了个虚胖子,一遇吹风下雨就要奔溃。今天的艺术市场不就是这样的吗!前期为了快速见成效,没有理由的炒作,适得其反。最终市场虚胖得让人一看就假,谁还敢来合作啊。当代艺术画廊倒闭就是市场泡沫破灭的反应。

在一个没有完善的制度和诚信不足的社会,我们不能仅仅看数据,一些数据制造者别有用心。他们根本就不是在严谨地研究市场、合理地发展市场、负责地维护市场。很多只是在损人利己,不考虑职业道德和商业原则。很多作品价值都没有得到公认,甚至名不见经传,短时间内就可以炒作到“天价”的数据;有些名家作品,虽然价值早有公认,但在多年来并没有任何新价值发现的前提下,也可以在短时间内将价格抬升十倍甚至几十倍。如果不是经济不好,他们一定还会继续制造假象的数据,使当代艺术市场价格体系更加混乱。所以,大批画廊倒闭的直接原因就是无法消化作品在前期积累的市场名誉。

在发现价值的前提下推动价格

中国当代艺术市场起步很晚,市场还处于慢慢培养和扶持的阶段,本应以理性去建构和爱心去呵护,可是一些人却总是喜欢大跃进。客观地说,不是所有天价的作品都有很高的价值,也不是说所有还没卖出去的作品价值都不够。既然市场行情公布出去了,爱面子的人总不能自己打自己嘴巴,画廊里作品的标价也自然得顺着市场晴雨表指向的这股风前进。虽然数据可以操作,但在现实中正儿八经地销售作品就考验真功夫了。在买家少,市场机制又缺乏的前提下,画廊生存的确很难。

对于市场的操作,我们建议一定要在发现价值的前提下去推动价格。市场操盘手把艺术作品价格推高是天经地义的,但应该把持推动的尺度,任何商品要涨价都是有理由的,特别是艺术品这个特殊门类的商品,更应该理性的全面的带有策划意识地去做价格,因为它是非日常性商品,价格完全是靠附加值支撑的。我们需要清醒地知道它现有的价值,以及随着艺术家创作实践的推进,还有在社会政治、文化、信仰等不断变化的时代背景下,未来可能提升的空间是多少,都要有理性的估算。所以,我们要强调艺术市场操盘手应该懂艺术,既要符合经济操作的普遍规律,也要顺应艺术品生产的特殊规律。同时,笔者也建议,将来能有更多艺术理论家、批评家能介入艺术商业,也许对自身和市场都会起到很大的推进作用。

画廊应打造当代艺术品牌新战线

除了拍卖行业在中国艺术品市场中实施的冒进行为,画廊自身也存在诸多问题。很多画廊定位不明确,无法确定自己到底要推什么样的艺术,展览与展览之间也找不到关联,无从在学术体系上有自己的面貌。批评、理论无法介入,更无法成为艺术史中的案例。自然,这些画廊推出的作品既进不了当代艺术的价值体系,但同时它又明显不具备传统书画的形式特征,要创新没创新,要传统不传统,无法吸引或折服藏家的眼球,也无法迎合大部分人对传统文化的温情向往。所以这种中间状态作品在艺术市场中极其尴尬,其主要原因是画廊老板对艺术史在当代的转变缺乏了解,或者说他们中很多人并不完全认同当代艺术的价值观,仅仅把当代艺术当作新装饰品,如果只是这样,很多有钱人的确完全可以把更多的钱花在珠宝首饰上。所以,画廊应该树立当代艺术的独特品牌意识,有了品牌才有强劲的市场。

很多画廊还缺少合作意识。因为当代艺术画廊是与当代艺术理论和实践共同发展的,20世纪中期以来,当代艺术就不再只是以艺术的物质形态存在,而是一种当代文化的价值系统,它直接对应的是时代的思想、观念和价值。如何传播思想、观念和价值就成为当代艺术画廊重点考虑的问题,也只有在这个过程中才能产生经济的流通。流通强调商业链,所以画廊应该在广阔的商业空间中去确定自己的坐标,不断地与其他行业、其他机构合作,在交流中找到当代艺术与社会、商业的对应点,找到当代艺术在社会中的价值,从而转变传统画廊的单一发展方式。画廊应该大胆寻找新的营销模式,以新的当代文化观念去影响、引领甚至制造社会对当代艺术的消费欲求。 

缺少创造力也是当代艺术画廊的致命伤。不仅需要有好的展览,也需要对好展览有不断更新、不断超越的运营态度。只有在不断地创造中才能适应不断变化的市场形势。一些有实力的画廊很注重艺术家的名声,认为画廊的水平是与代理艺术家的名气成正比的,但随着很多艺术家的名气不断在拍卖场上透支,其作品的内部价值又无法像外部价格那样急速上升,代理知名艺术家往往成了一种负担。所以阿拉里奥画廊负责人金秀炫说:“画廊一直在做大牌艺术家,现在大牌艺术家这个时代已经结束,青年艺术家的发展还需要时间等待。要支撑这个过程就显得很艰难。”笔者认为,画廊代理艺术家的模式应该转变,不应该单纯参照艺术家的外部名气选择代理,而更应该参照作品本身,去培养更多未来的大艺术家。如此,既履行了画廊的社会职能,也突破了垄断性的市场强势话语权的干扰,还能让画廊不断注入新鲜血液产生更多可能性,市场利润也随之而来。

当代思维与传统思维的交锋

众多画廊的倒闭有其复杂的具体原因,可以说有经济大环境不好、运营成本上涨、收藏群体薄弱的原因,但根本原因在于传统思维和当代思维的交锋。交锋的过程中,二者必有胜负,当代艺术画廊和传统书画类画廊完全不同的经营结果就是最直接的表现。在中国,传统总是被神化,无论在教育中,还是在社会规范中,都被认为是不可轻易挑战的,长此以往,传统就被集体的意识固化为正确的,而其他新的事物就成为集体正确的对立面,所以,当代艺术没有广泛的消费群体就是因为传统的价值观阻碍了社会对创新的诉求。包括现在流行的说法——青年艺术家创作普遍平庸,都跟这种传统思维的钳制有关。

传统思维也会带来很多恶劣的习惯,宏大、排场、官话、套话、空话蔓延在现实生活中,每个时代总有一群自称充满社会责任感的人企图带领社会前进,引领各行各业往好的方面发展。拍卖市场上的“大跃进”行为就是这些传统陋习在作怪。这反映了当代中国人集体缺乏公共意识,缺乏建设行业制度的意识,在总是以自我为中心的行为中最终会伤害全行业,同时难以避免地影响到自己的利益,并导致恶性循环。大家都想赚钱,大家都只看到别人身上的缺点,人家不遵循规则自己凭什么要遵循,保守的道德眼光和狭隘的利益争斗一直在企图摧毁开放、创新的当代文化。与其说是因为经济大环境不好或自身经营不善致使画廊成群倒闭,不如说是腐朽的传统价值观摧毁了当代艺术画廊。

当前迫在眉睫的是需要更多的画廊沿着当代艺术价值观前行,坚持开放、创新、合作的当代原则,强化当代文化、当代意识在全社会中的影响力,只有真正建立了当代艺术的品牌意识才能使当代艺术画廊走上正轨。所以,我们目前一方面要探索行业发展的普遍规律、制度,同时要在艰难中坚持、从点点滴滴积累,唯有如此才可能真正长成大树。任何冒进的想法和行为都只能适得其反,并最终伤害所有人的信心。 

总之,我们的当代艺术本来就起步很晚,画廊的存在的确为当代艺术的发展提供了很多必要条件,从中西方艺术史逻辑来看,画廊的地位也是不可否定的。可以说,对画廊事业的关心、支持是每一个当代艺术从业者的职业原则。特别是在中国的特殊环境下,无论是拍卖行业、其他机构,还是画廊从业者、艺术家都应该积极维护画廊的正当发展,也应该在公平互利的原则下与画廊保持积极而理性的合作。摧毁一家好画廊容易,要重新建立一家好画廊却十分艰难,何况当代艺术画廊在今天中国的发展还很薄弱,画廊对于当代艺术的发展又如此重要!

(本文的修改版《“摧毁”画廊 当代艺术何去何从》发表于《艺术市场》杂志)

 

【编辑:李璞】

表态
0
0
支持
反对
验证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