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系列 丙烯画布 176×104.5cm 2006年作 上海泓盛2012秋拍 成交价115万
2009 年上海泓盛春拍,李山的一幅《阅读》十联作拍出2,352 万的高价,仿佛一颗重磅弹在当代艺术圈激起了强烈的回响。事实上,这位在拍场上一向表现稳健的艺术家,一直是众多当代艺术收藏家追逐的对象。李山作品背后的生物艺术理论也许不能被人完全理解,但其视觉上表现出的令人赞叹的想象力和诗意,却让人深深折服。
你喜欢哪个李山?
已年满70岁的李山,如批评家高名潞所言,仍然“有着一种突破极限的怀疑精神”。2012 年年末,台北当代艺术馆的外墙,被二十万只独立编号的仿真蜻蜓翅膀密密麻麻地包裹起来,而艺术馆的内部,则布满了以绘画、摄影、影像和装置等各种形式展示着生物基因改造的设想——这是李山在台湾的大型特展,展示了他在过去十七年中对生物艺术的构想和实验。李山甚至在作品《+》中挑战了造物主的角色:他在一本《圣经》的封面上置入了一幅“新生命”的照片,而这个“新生命”是艺术家本人的皮肤与一只蝴蝶组合而成,并且在《圣经》的封面上印上“李山生物艺术实验室”的字样。
其实李山在五年前创作过更加“激进”的作品。在2007 年上海香格纳画廊展出的“南瓜计划”中,李山与批评家张平杰、上海农业科学院的教授合作,用基因技术使南瓜外形变异从而成为新的物种,这成为中国第一件用生物基因工程“创作”的艺术品实体。那些造型奇异、色彩诡吊的新生物刺激了当时的观众,却没引起广泛讨论,李山甚至用了“孤独和寂寞”形容那次展览之后的感受。生物知识的缺乏让人们无法进入交流的语境固然是原因之一,但更重要的则是因为它颠覆了大众对这位享有盛誉的艺术家的印象。
人们熟知的李山,大致是中国85 新潮美术的重要代表人物,曾是“理性绘画”的旗手;在迄今为止中国当代艺术史中最重要的展览——“中国现代艺术展”上表演了“洗脚”的行为艺术;他把雌雄同体式的领袖肖像与性符号相结合,创造了中国政治波普的典型形象。与此同时,他还连续参加了第45 届威尼斯双年展和第22 届圣保罗双年展,成为中国最早走向世界的中国当代艺术家之一。正是在那一届威尼斯双年展上,李山见到了令他震惊的《Loughton Candidate》,这件由美国艺术家马修·巴尼(Matthew Barne)创作的半人半兽的作品,让李山看到了一种刺激和颠覆的语言,由此他开始了与生物有关的思考。之后创作轨迹从此逐渐淡出主流艺术圈的视线,这一方面与他本人个性谦和低调及上海艺术家本身独有的淡然气质有关;另一方面,则是因为他在“生物艺术”领域的创造,与当代艺术圈流行的图像渐行渐远。
【相关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