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聊建筑
自称对建筑一直有兴趣
本次展览让观众发现了一个全新的潘公凯——人们之前多知道他画水墨,却不知道他还钻研水墨以外的建筑、装置等,认为他也赶时髦玩起了跨界。对此,潘公凯说:“跨界是一个非常热门、时尚的口号,但要做到真正的跨界却很不容易,绝对不是喊喊口号就能跨过去的。我自认为我这个展览才是真正的跨界。”潘公凯笑着说。“我可以到美术理论圈子里谈;也可以拿到中国画圈子里去谈。我是一个很努力的人,我希望一旦进入一个领域,就做到专业,而不是业余选手。”
对于与建筑的渊源,以国画见长的潘公凯回忆称,他从小对科技就有浓厚兴趣。“我的理科成绩非常好,物理完全不听课都可以考一百分。小学三年级就会制作电子管收音机,那台电子管收音机是杭州市小学生做的第一台收音机,之后还被拿去参加了少年儿童科技博览会。”潘公凯接着说,建筑设计他也是从小就喜欢,年轻的时候如果不是遭遇“文革”他就考建筑系了。虽然后来下乡了,但对建筑一直有兴趣。“建筑设计背后一方面要有物理知识,另外一方面要有空间感,只要把握住了这两个方面做建筑就没有问题,也不难。”他总结说。
>>劝学生
拿70%的时间学好专业
作为一位从事了多年艺术教育的央美院长,谈及现在的美术教育,潘公凯认为现在的教育很大的问题在于不专业。“学生出来以后哪一门知识掌握得都不专,拿不出做得特别好的东西。”之所以造成这种局面,潘公凯认为是因为大家都想一跨界就成大师了,可自身却不够刻苦。然而这完全是一个幻觉,造成幻觉的原因是,近几百年世界上重要的科学家和对社会经济有推动作用的人多数都是跨界的,所以就给老百姓一个误导,要把全中国的孩子都培养成跨界人才。“其实这怎么可能呢?实际上从培养学生来说,我觉得我们中国需要培养大部分的专业人才、小部分的跨界人才。中国人最缺的就是专业人才,比如说机械制造业、工程师,中
国缺,德国、日本这种专业工程师特别多。我一辈子就做这个杯子,我的杯子就做出来世界第一。我们需要这样的人,但是我们不肯好好做杯子,一会儿想做杯子,一会儿想做皮鞋,一会儿想做帽子,最后什么都做不好。”
身为中央美术学院院长,潘公凯认为央美现在教育策略是正确的,学生70%的时间是学好专业,版画系就把版画做好,别三心二意,30%的时间允许学什么都可以。“不一定见过世面了就能把事办好,不是这么回事儿,还需要钻进去。这个展览我也想告诉同学们,我自己一个人还分成四块专业呢,为什么不能够把学问掌握得更专一点呢?只有专业才有条件跨界。”潘公凯说。
■记者手记
自学成才的央美院长
采访潘公凯院长,正是其个展布展的最后阶段。潘院长在现场有条不紊地指挥工人挂作品、调整灯光效果,忙到凌晨就在今日美术馆旁边的小旅馆睡一宿。
别人办展览都要专门请策展人,可潘公凯的展览全是他自己策划的。“我的展览一直都没有策展人,都是我自己做的。我是教策展人的,策展人都是我教出来的,我带策展博士生。”潘院长笑着说。
作为艺术大师潘天寿的二公子,潘公凯表示自己并没有受到父亲国画的亲授。“他一笔国画都没有教过我,一笔都没有。他只让我读古文、读诗词、写书法。”
把自己当实验品,在实践中学习,再加上兴趣爱好,自称什么都没学过,“我是中专读了两年”的潘公凯就这样“研究研究就行了”地一步步成就自己。
【编辑:徐瀹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