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奇人”的藏道—记著名收藏家孙吉志 2013-03-22 11:36:16 来源:东方收藏
孙吉志的收藏史至今不过十余年时间,但他的收藏情缘却自幼深深根植于内心深处。他迷收藏,迷的不仅是新奇,更是痴迷传统文化。就拿农庄里那大大小小、形态材质各异的千余对狮子来说,孙吉志迷上狮子工艺品并疯狂收藏,正是出于对中国传统文化的深厚情感。

在半年前举行的“首届闽台(集美)收藏文化艺术节”中,中央电视台首次走进集美成为了一大亮点,前来录制节目的国家级鉴宝大师蔡国声、王立军和余光仁,听当地友人多次提及集美有一座远近闻名的集志农庄,顿时产生了浓厚的兴趣。不仅因为它是由一座废弃的采石场绿化改造而成,更因为庄主孙吉志这个“收藏狂人”。果不其然,专家们来到农庄后,见到里面的数万件古董珍玩,不禁连呼他收藏之奇、珍品之精、收藏之怪、数量之多,世所罕见。

孙吉志的收藏史至今不过十余年时间,但他的收藏情缘却自幼深深根植于内心深处。他迷收藏,迷的不仅是新奇,更是痴迷传统文化。就拿农庄里那大大小小、形态材质各异的千余对狮子来说,孙吉志迷上狮子工艺品并疯狂收藏,正是出于对中国传统文化的深厚情感。

“我自幼就常听父辈们提起狮子,常在民间集会上看到狮子。知道它是中国文化传统中的吉祥之物,它代表了勇敢与威严,摆放在房前屋内,可以护佑主人吉祥平安。对北狮南狮的争奇斗艳更是耳熟能详。”孙吉志对记者说道,“长大以后,随着家乡城市化进程的加快,许多老宅被推倒,取而代之的是一幢幢高楼大厦。作为古厝附属设施的狮子难免被损毁、丢弃,每当看到这种情景,我十分痛心,意识到我们的传统文化正在一点点消失。所以,那时我一有机会就去把别人丢弃的狮子捡回来,后来发展到问拆迁户要,再后来创业有了一些资金,便是买了。”

为了自己心中的狮子情结,更为了保护中华传统文化,孙吉志频繁奔波于全国各地古道村落收集狮子工艺品。他创业之初开办的废旧物资回收店,更成了收藏的一个重要途径,不过许多人却认为他就是个收破烂的。但皇天不负苦心人,他的那份坚持被媒体发现并报道,许多友人得知,纷纷为他助力收集,方有今天的“千狮会”。面对这些造型精美的陶印、木刻、石雕狮子,他如数家珍。

可是一心收藏、一心保护传统文化的孙吉志也遇到了许许多多的困难。“只收不卖”带来的资金紧张问题自不用说,在他看来,最大的困难是自己能力有限,做的远远不够。不仅如此,他的“疯狂”行为还曾遭到了家人的反对,幸亏他极力坚持,才形成今日的规模。为了追寻他心中的那份执著,他甚至与妻女分居3年。在采访中,他多次含泪说,他对不起家人,没有给女儿一个真正的家。他的坚持也打动了妻子那曾经刚硬的心,由反对进而理解,到现在的全力支持,还常常帮他整理藏品。

在孙吉志众多的藏品里,其中“翡翠精雕三件套”和“寿山花篮”获国家级鉴宝大师一致好评,并入选中央电视台《寻宝走进集美》,这档节目一经播出,也将他的收藏从幕后引向台前,奠定了他名副其实的收藏家身份。集志农庄还被台湾《中华时报》、福建省收藏家协会、东方收藏杂志社等单位列为文化艺术交流基地。借用一句福建省收藏家协会会长陈华棣在参观集志农庄后的感慨:“我见过许多收藏家,但从未见过像他这样年轻有为的。不仅如此,他还为闽南文化的传承作出了重要贡献。我一辈子敬佩两个人,一是毛泽东,二就是他了。”

现今,孙吉志收藏的藏品达数万件。走进他的办公室,俨然一座艺术博物馆。其中最引人注目的便是办公桌旁的巨型红豆杉根雕《雄鹰》。它高3.5米,老鹰翼展2米宽,组成鹰身及双翼的一条条树根系天然形成,未经丝毫拼接,栩栩如生,令人叹为观止。据孙吉志介绍说,这件根雕是他2001年在连城游玩时购买的。当时,他看到一个外表及其普通的树根胚,隐约觉得其可塑性极强,于是找来工匠问能不能加工。在得到肯定的回答后,他便与工匠们一起努力,很快让这堆不起眼的破树根来了个华丽的“变身”,成为了他办公室里最亮眼的艺术品

在“雄鹰”的旁边,还立着一尊看上去颇为沧桑的雕像,简洁的刀法在树干上勾勒出一位年轻女子的面庞。孙吉志告诉记者,这是他最喜爱的龙眼木雕《昭君出塞》,曾在“首届闽台(集美)收藏文化艺术节”中特别展出。而这尊木雕的故事则更有些机缘巧合。2008年,孙吉志在集美偶然遇到了莆田雕刻大师田国珍。当时他因长期从事玉石雕刻引发身体不适,转行做起了木雕。求贤若渴的孙吉志力邀田国珍来到自己麾下,任命他为古船木加工厂厂长,并尽可能给他充分的创作空间。这件《昭君出塞》便是他为孙吉志创作的第一件作品。

【推荐阅读】

老收藏家欲捐出49年冰雪藏品

收藏家追捧侨批文物

瑞士收藏家:博物馆应建立与藏家沟通的有效机制

表态
0
0
支持
反对
验证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