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面桃花(水彩)周 刚
水彩画是一种水的艺术,水是艺术创作的重要媒介。一个水彩画家对水掌握的程度如何,直接会关乎其作品的好坏。水彩虽然是“舶来品”,但是与中国传统绘画是很契合的。中国水墨画的空灵、氤氲与水彩也是异曲同工。只不过在表达上,水彩会更加的直白,而水墨会含蓄很多。所以,水彩画一经传入中国,就很受艺术家们的欢迎。虽传入时间不长,却已经成为了中国的主流画种之一。而在西方文化中发展起来的水彩,其要在中国的土壤上生根,必须在中国的传统文化中,找到两者之间的磨合点。周刚也一直在做着这两者之间的探索,他很注重对人文、历史、哲学等学科的研究。这些认识最终通过其艺术表达出来,取得了不少成绩。如我们面对其以矿工为主体的矿工系列作品时,就可以找到一些他对人生的思考。其在表现手法上,是大面积的黑的处理。但是黑并不压抑与沉闷。大面积的黑里面,透露出矿工们一双双迷茫的眼睛。这是高超技巧的体现。而表达主题上,这不仅是对社会底层人的关注,更重要的是对人生的一种扣问。技法只是手段,思想才是创作的本源,这样创作出来的作品才会有血有肉。
周刚是极具思想和创作力的当代水彩画家。思想是艺术家创作动力之一,也是艺术品的生命和灵魂。如果说民族传统文化是艺术创作的源泉,那么思想则是艺术创作的核心。周刚在这方面是下过大功夫的,其无论行走在哪里,都会怀揣着几本自己想要读的书。读书可以明智,读书可以提高自己的认识,净化自己的心灵。而这也是长期以来周刚养成的一个习惯。他把对艺术的认识写成文章见诸报刊发表,也结集出版在水彩界分量比较重的著作,如《水彩画研究》、《世界水彩600年》等数部专著。所以我们在品赏其作品时,不管是其精心的创作品,还是即兴的写生作品,都能流露出其思想火花。《独身男人》、《恋》等作品就是如此。再者,我们通常认识的水彩是不适于表现大题材,也不适于即发抒情,但是在周刚的作品上我们完全感觉不到这些不足。早在1997年创作的《挥逝流年》、《中国儒商1908》等都是一些大场面的水彩创作,一经展出就得到了学界的认可,并获得了奖项。可知,周刚在水彩画创作上另辟了道路。
对艺术的借鉴,模仿是每一个艺术家都要经历的一个学习的过程,周刚也不例外。但是,综观周刚创作的每个时期,不得不感叹其学之广,也是其异于其他艺术家之所在。周刚自己也常常说,中国传统文化根基很深,我虽然是研究着水彩,但是中国传统书画的学习理念对我是影响很大的。中国画的学习是一种临摹继承式的学习,然后再向自然学习,如此循环,就会不停前进。《夏日温情》、《戴矿灯的矿工》、《双人体》、《埃及女人》、《圈椅上的少女》等作品可以完全感觉出西方古典作品对他的影响,我们从作品本身也不难觉察出他对伦勃朗、德拉克洛瓦、委拉斯贵兹、珂勒惠支等西方艺术家的研究之深。对传统研究后,更要向自然学习,周刚每年都要抽出时间,背着行囊外出写生,留下了无数的创作素材。他喜欢孤独,感受着孤独,这也是艺术家必须经历的;他喜欢残垣断壁,对古村落情有独钟,因为他觉得,这些都有历史的温存感。浙江武义县的俞源村等地是他不厌其烦表现的题材,《万春堂》、《俞源村口》、《俞源老伯》等作品中,可以感受到俞源村对他创作的影响。
周刚是一位具有多重身份的人文艺术家。他是中国美术学院艺术设计学院的副院长,是学院学科带头人,是水彩艺术的领头羊。对于他来说,教书育人是职业,对于水彩来说,是生命的最重要。水彩创作已经溶入了他的血液,就乘着他的这股子劲,他会给我们不停的创造奇迹。
【相关链接】
【编辑:田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