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溪 3D女兵D2 设色纸本 3D立体水墨 108cm×72cm 2010
针对“诡异3D•南溪三维水墨艺术展”
学术辩论议题:南溪将诡异3D引入水墨,这样做的意义有多大?有没有意义?
冀少峰:尊敬的各位来宾大家下午好!非常高兴今天在百忙当中能够来到北京宋庄贵点艺术空间参加“诡异3D南溪三维水墨艺术展”学术辩论会,在我们辩论会开始之前,我非常恳请各位把我们的手机调到振动状态,以保证我们的辩论会能够顺利进行。
冀少峰:首先我们也要向各位网友致以下午的问好,也希望他们能够快快地参与我们的辩论活动。我要非常隆重地介绍一下今天参加我们辩论会的两位老师:中国艺术研究院研究员著名美术批评家刘骁纯先生,他作为正方代表,大家欢迎!(掌声非常热烈)。反方,深圳美术馆艺术总监,著名美术批评家鲁虹先生。(掌声仍然很热烈),今天给我们的辩论会开了一个很好的头。
我再介绍一下今天来我们辩论会的各位媒体朋友们,旁边的就是我们中国艺术批评家网执行主编郑荔女士,大家欢迎。雅昌艺术网艺术副总监汤启鹏先生;雅昌艺术网代理总编谢慕女士。《东方艺术国画》秦霈女士;中国美术出版社报刊社总编、水墨艺术家石建国先生;《东方艺术大家》王静女士;《世界艺术》编辑李延女士;《库艺术》江涛主编。《新视觉》主编柳莹女士;今天还有从南京专程赶过来的收藏家曹女士,水墨艺术家党中国先生;嘉德拍卖近现代书画当代书画部的业务经理戴维先生;以及我们贵点艺术空间的叶琬琳小姐;贵点艺术空间的总监左函女士;我对面的是雅昌艺术网的工作团队。
还有我旁边的就是著名当代艺术家南溪先生。因为有了南溪,因为有了南溪的“诡异3D”才有了我们今天下午的聚会,关于南溪的诡异3D已经给当代艺术提供了不少的话题,引起了批评界的关注,大家各持各的理论,各持各的论点,由于大家的论点不同,所以才有了我们今天这个聚会,我想刘骁纯先生和鲁虹先生对中国的当代水墨都进行了很深入的研究,他们也举办了很多著名当代水墨的展览,比如“墨非墨”“与水墨有关”,以及“墨缘”等等,两位著名的批评家对南溪先生也有一个持续的关注,他们都分别对南溪的艺术有了一个专门的研究。但是,在南溪推出自己的“诡异3D”这个过程当中,刘骁纯先生有他的一个直觉的判断,鲁虹先生也有他的一个理解。
我作为主持人我也有对他们的理解。在这个理解的过程当中,由于理解的方式方法和持有的观点都不同,才有了我们今天的聚会。这个辩论会也酝酿了很长的时间,得到了各位媒体朋友们的关注,也得到了业界的关注,我想今天下午在面对艺术家,两位著名的批评家针对南溪的3D水墨展开一个有意思的话题,也使我们今天能够度过一个愉快的下午,下面辩论会正式开始。我们强调辩论的原则不进行人身攻击,主张进行观点鲜明、论据充足,两位老师也是我们非常尊敬的前辈,他们一定会给我们带来一个精彩的辩论。下面辩论开始。
按照我们辩论会的规矩,一般由正方来陈述我们的观点,刘老师您有没有疑义,如果没有请您对南溪的3D水墨谈一下看法。
刘骁纯:我想我们辩论不会死守一个观念咬着不放,我们是一个交流,是一个对话,从我来说,对南溪的3D的看法,应该说是在冀少峰先生之后看出了3D。南溪水墨画诡异3D的系列,是他最新的系列,他给中国的当代艺术、中国水墨画艺术发展提供了一些新的可能性,提供了一些新的路径。
刘骁纯:这种新的路径,一个最大的特点就是对现代网络时代,图像爆炸时代的各种图像,他大胆引用,使用了很多网络资源,包括他这次的诡异3D,从而丰富了水墨画。
刘骁纯:他这次的3D做得很有意思,使水墨画有了一个新的推进。如果要说正方的话,我的观点是,他的3D水墨画很有价值、很有意义,对推动当代艺术的发展是有价值、有意义的。先简单陈述到这里。
冀少峰:刘老师对南溪的水墨艺术进行了一个充分的肯定,认为他为我们中国当代艺术、当代水墨提供了一个新的发展的路径。而且南溪非常能够与时俱进,引进了大量的网络的资源,这作为一个进行水墨艺术探索的人来讲是非常难得的。我想对当代水墨也有一个很深研究的鲁虹先生,针对刘老师这个观点,也请你谈一下你的看法,我知道鲁老师是一个非常善于思辨的人,在下边也经常跟我针对 南溪的水墨展开一个讨论,经常质问我,我也难以回答,我想希望今天在辩论的同时也可以向大家进行提问,谢谢鲁虹老师。
鲁虹:我也没有想到我对南溪随便讲了一句话就变成了反方。记得在上海做展览之前,南溪给我寄了一个光盘,这个光盘中有墨点的,也有墨路的,还有3D的,各占1/3,因为觉得从展览的效果来讲这样显得比较零乱,加上我比较喜欢墨点,便给他打电话讲,还是以墨点为主,可把3D放在9月份刘老师那个展览上。当时我随便问了他一下,你墨点没有做完怎么又搞3D呢,于是我成了反方。
鲁虹:因为要我做一个反方,我也就要找些理由,下面,我将从三个方面来谈:第一,从表现方式或视觉上谈;第二从观念的需要上谈;第三从作品的推广上谈一谈。
鲁虹:有一点我跟刘老师的观点是一样的,我不会咬住一个观点不放。因为我看刘老师写的文章,我知道刘老师早先对3D也不是很认可,后来刘老师看出来特点了,所以他现在成了正方,而我现在还处在刘老师以前没有开悟的阶段,所以我很希望今天我能够被刘老师说服,并同意他的这个3D。
鲁虹:下面我简单叙述一下。
鲁虹:首先从视觉的角度讲,任何媒体做3D和电视是没有办法比的,而且在电视以写实图像做3D的时候,确实可以达到一个很好的视觉效果,达到一种身临其境的感觉。我们看美国的电影《阿凡达》,就发现这个3D效果确实是二维电影所不能达到的。
鲁虹:但对于绘画要不要往3D发展,我还没想明白。我对这个问题的思考产生于何香凝美术馆的一个青年油画展,记得我去参观时,一个青年艺术家要我戴着眼镜看一下他的画,我说为什么?他说你戴上眼镜,你就会发现我这是3D油画,我一看确实是3D的,有前景、中景、后景,但当时我想的是:有这个必要吗,因为电视上的3D可以让你有身临其境的感觉,而油画3D有什么意义呢,我只看到一些笔触在跳跃,并没帮助画家表达什么新的观念。那为什么非要用3D的手段呢?这不就是一个视觉游戏吗?当然,这是我的理解,不一定很正确。
鲁虹:第二,人们看作品的第一感觉就是成像效果,在这方面毫无疑问,还是他的墨点做得好一些,所以,我对南溪的墨点是比较看重的,也觉得是非常有意义的,因为他在将传统水墨与当代图像结合上做出了贡献。而他现在做的墨路3D就存在我上面说的问题。如果他有新观念,必须要用一种3D的手段,也就是说墨点已经不足以用了,那当然可以画3D,但如果没有理论上的支持,就是一种视觉上的游戏了。
鲁虹:再从艺术的推广上讲,在我们的印象中,毕加索一生进行了很多探索,有玫瑰色时期、蓝色时期、古典时期等等,但是毕加索是控制得非常好的,从来不会在一个阶段内推出两个以上类型的作品。我认为南溪犯了大忌,现在墨点还没有做到极致,又推出3D,不太妥当。如果我做你的经纪人一定要控制你。一定要让你先把墨点做到极致。也就是在学术上、市场上做得非常充分的时候,才会让3D出来,这和现代社会的营销策略其实是一样的。
鲁虹:我们知道,索尼今年推出T10时,在他的实验场里,T11、T12已经出现了,但他们一定要等T10卖完了以后才会出来,这个是营销的手段,我绝对不是南溪3D真正意义上的反对者,我只是觉得他应该控制自己。他现在一下子向我们展示了三种方式,有墨点的、墨路的,还有3D的。这对他的宣传肯定不好。当然他还是可在实验室里进行实验,以后再推出。
冀少峰:谢谢鲁虹老师,鲁虹老师把南溪先生和美国电影《阿凡达》相比较,他自己的态度比较谦虚,也比较认真,首先他承认自己没有刻意地做反方,他的态度是比较真诚的,的确是有意义的,但是他说到一点,做3D是不是视觉上的游戏,或者说他的墨点能不能更充分地发展?
冀少峰:据我所知我也亲身参加了,鲁虹先生在上次给南溪做的展览就叫“数码墨像”,显然是和3D和网络是有一个很大的观点,鲁老师当时也去了现场。刚才根据鲁虹先生阐释的一个观点,他说了三个,但是只谈了一点,就是在视觉上,其实在观念上可能是后续要再进一步地来谈的。我想刘老师针对鲁虹先生刚才谈的在视觉上的这一点,比如视觉游戏也好,因为他现在还没有开悟,今天中午我和鲁虹先生一块读了您的文章,他说我还有待进步,我想开悟的老师今天已经坐到了现场,我们很想听听刘老师做进一步的讲解。谢谢!
刘骁纯:不能说开悟不开悟。应该说,对南溪的3D,在他刚刚推出来的时候肯定是见仁见智的,见仁见智很正常。刚才鲁虹讲了一个例子,一个油画家画3D作品,需要用特殊眼镜来看,他觉得这个没有意义,要我看,我觉得也没有意义,确实本来就是《阿凡达》干的事情,不是我们干的事情。
刘骁纯:我觉得南溪跟那个油画家画3D作品用双色眼镜去看,方式是不一样的。因为南溪不是以3D效果去搞一个噱头,3D这个东西也不是他发明的,如果大家到网上去点击一下三维图像或者三维立体图像都可以点到很多网站,都有这样的图像。而且还有的人专门搞这种设计,有的人还赢得了很大的一群粉丝,这个东西不是南溪的发明。南溪最主要的是把3D引入水墨艺术,“引入”跟“挪用”类似,但又不完全相同。就是说,他把3D挪过来之后改造比较大,所以我把他叫做“引入”,还不是直接挪用。沃霍尔挪用图像,基本上完全是原来的。所以南溪是“引入”,我觉得他的观念在“引入”上。
刘骁纯:比如沃霍尔挪用可口可乐,为什么挪用可口可乐,因为可口可乐大家太熟悉了,这个图像已经成为一个时代的象征了。他挪用的方式不是简单地把可口可乐画一遍,他用了一种复数的方式,就是一堆可口可乐排列在作品当中,这是他基本的方式。当然也有单个的,前提是他先有了复数的,这种复数就是他挪用的基本方式。正是有了复数的方法,才有了挪用的意义,如果他没有方法,他的挪用就没有意义,所以必须有一个方法。他的内涵就在方法当中,方法就是他的价值。也就是说他这种复数性本身就是回应当代社会、商业社会这种不断地重复,什么东西都能够机械化地复制、克隆,他是对时代的一个回应。这种回应本身,因为大家生活在这个时代里,大家都会有一些感应,这个感应就是他挪用的价值。
刘骁纯:引入或说引用,它的价值在什么地方呢?跟挪用一样,一是引用了什么东西?二是怎么引用?这两个是关键,如果没有这两点,引用就毫无意义。如果这两点能够支撑起来,就能有意义。
刘骁纯:南溪的大众图像还不够大众,也就是说,他做了转换。关于3D,圈子里那些青年人非常熟悉,甚至有一些欧洲的孩子,小时候就有这种视觉游戏,还有这种书,这种书就是看的是一些平面的图,只要你的眼睛在看图的时候有一种方式,你的视线没有完全对准纸面,跟纸面的对焦发生特定错位的时候,平面便会出现3D效果,这种3D效果并不是我们用双色眼镜看的3D效果,是裸视3D,是很独特、很特殊的3D效果。
刘骁纯:南溪大部分图像都有一点迷彩图案的感觉,当你看到3D效果的时候,图案变成一个背景,变成一个像镜面一样的明亮的背景,里头会跳出一种图像,这个图像会完全走出来,甚至于走得跟你很近,近到感觉手能摸到。这种效果我以前也没有经历过。我看了南溪作品,再去看网上的资料,我当时很惊异,我觉得这个东西很奇怪,我没有经历过。
刘骁纯:说起来复杂一点,既要把大众的游戏说清楚,还要把南溪作品说清楚,费点儿劲,大众的游戏也要说清楚,不然我们就是没有目的的讨论。
刘骁纯:当更多的人了解了这种3D以后,南溪作品会慢慢地显示出他的意义。在这一点上,他和安迪•沃霍尔挪用的意义类似,是把大众熟悉的东西引用过来了。但是引用过来主要是丰富他的水墨艺术。我跟南溪接触的时间比较长,特别是他画了“晕点”系列以后,在一张画上他用“点”来组成图像,问题不仅在引用的图像,他对每一个点下的功夫,或者是投入的精力,认真投入的态度,都是挺虔诚的。这样投入的态度就是他通过自己的创作,使自己的精神能够超度于当前繁杂社会的一种方式,这个是他的一种艺术修行方式。这种方式对他来讲很重要。借笔墨超度尘世,这是南溪艺术的母体。引入女兵、钱币、VISA等等是他的现实关注,这种现实关注又是他笔墨超度的生存环境。回过头来再说3D,他实际上是引入3D之后丰富了水墨跟社会发生关系的方式。也就是说他跟社会发生的关系又更多了一些方式和内涵,但又延续了他原来和社会发生关系的方式和内涵,有的是用金钱,有的是用中国的一些政治图像,这些都很生效。
刘骁纯:当他引入3D的时候,他的晕点和笔路跟社会发生了更多样复杂的关系。我先暂时说到
冀少峰:谢谢刘老师,刘老师用了一个“引入”和经历奇特,没有经历过,的确面对3D水墨的时候我也有同感,同时他举了一个例子就是安迪•沃霍尔和可口可乐的例子,他认为沃霍尔是挪用了大众所熟悉的视觉游戏。因为我们这个是现场的网络直播,已经引起了网友很大的关注,网友的问题已经回复了。
冀少峰:有一个雅昌网友问“用水墨的元素制作动画是目前大家认可的,请问鲁虹老师和刘骁纯老师用“‘诡异3D’来做水墨是否得到大家的认可?”两位谁回答都可以,在3D技术越来越普及的情况下,刚才刘老师说的这个我也比较认同。南溪水墨是回应社会的一种方式,在回应社会的过程当中,这个年代对网络的体验是不一样的,卡通一代对网络的体验是不一样的,针对这个问题,3D水墨能不能得到普遍的认同?刚才鲁老师也请刘老师来回答,能不能跟我们雅昌的网友互动一下。
刘骁纯:它能不能得到社会的普遍认同,这个东西很难说。因为这种3D本身网络认同度已经很广泛了,只是我们不熟悉,在一部分青年人里是很熟悉的。所以对这些青年人来说,可能觉得南溪做得不过瘾,他这个3D效果并不见得有他们这些专门玩3D的人更强烈、更惊人。对于不熟悉这种3D语境的人,他又不了解这种视觉游戏背景。但是我觉得他会逐渐地被越来越多的人了解,这是大方向、趋向。
冀少峰:刘老师说话非常简短,他认为青年人越来越关注和了解,他这个“逐渐”用得是非常好的。关于这个问题我想请观众朋友们,因为我们现在的辩论还需要观众的互动,请观众朋友跟我们进一步来回答,显得就更有意思了,我想叶琬琳小姐既和南溪先生有更多的接触,同时对“3D水墨”也有很直观的感受,针对这个问题能不能普遍接受呢?刚才刘老师已经说了他自己的观点,他说会逐渐地得到认可的,这个逐渐用得非常好,同时他前期已经说了,这是一个仁者见仁、智者见智的一个问题。我想问叶小姐,以你对“3D水墨”的了解,请你来做一个回答,谢谢!
叶琬琳:其实我小时候在外国,九几年是用电脑做这种3D是很普遍的,所以我从小已经看过很多3D立体图片。当南老师拿给我看他的3D水墨作品时,我一下就看出来了。这个东西对我来说不是很新,但是我从来没有想过会用水墨画得出来,所以我一开始真的不明白他是怎样画出来的。他的作品我也觉得很神奇,怎么可以用毛笔画出来!很久以前看3D的立体图的时候,我也感觉是一个很奇妙的东西。现在的电影也有3D了,3D是很多,现在是3D热的时候,所以做3D是最好的时间。我想这个时候用油画或水墨做3D应该很受关注的。
冀少峰:谢谢叶小姐,因为她是站在她这一代对3D水墨的理解,她非常容易理解3D ,因为她就是看着动画片长大的,她理解起来没有任何障碍,我觉得她的回答也代表了她这一代人的一个文化立场。下面还有一个网友针对鲁虹先生前一阶段在上海举办的“数码墨像南溪水墨艺术展”,他问“3D水墨与数码墨像艺术展”对推动中国当代水墨的意义是什么?请鲁虹先生做一个回答。
鲁虹:刚才刘老师也谈到了这个问题,即我们这个时代是一个图像的时代,在今天,无论是打开电视,还是看报纸、杂志、坐火车、到餐馆,大量的图像都包围着我们,对于大众化的图像,美国的波普艺术在上个世纪六十年代就开始使用了,这也扩大了艺术的表现范围。应该说,对于新图像,许多中国当代艺术家也有引用,但水墨界一直很少有所作为,所以,我比较注意南溪的艺术,我认为他很敏感,把新图像用一种水墨的方式表达出来,非常好。
鲁虹:因为绘画是二维的,所以他用墨点的方式介入平面图像的时候,画面的成像效果是很好的,看到这个作品,我很快就可以接受。本来,他是可以继续挖掘下去的,但他一下转向了墨路3D,也许是我还没有开悟,我认为以二维平面来做三维的效果并不好,而且它的成像效果也比较差。这显然是个问题,比如,我们现在看这一类绘画,如果会看的话,就会有一个符号跑出来,但这样的意义又有多大呢?其实用墨点也可做3D,成像效果又好,为什么不保持用墨点画3D的方式来画,而要用墨路画3D,我觉得他还没有很充足的学术上的理由,还是在一个视觉游戏上面。其实他现在用墨路画3D的作品,完全可以用墨点来解决。
鲁虹:我注意到他做3D作品有两个类型,一个是墨点的,一个是墨路的,前者成像效果很好,也把绘画的特长与3D的特长结合得好一些,按刘老师说,是把现代印刷的方式用进去了。
鲁虹:你这个墨路3D中的图像一般来说我是看不出来的,有的时候又看出来了,但一下又不见了,成像效果不是特别好。而且,看出来又怎么样呢?因为这个本身还是绘画,你让我们第一眼有一个二维效果,第二眼再看还有三维效果,不是更好吗?所以你这个墨路3D的方案我还不能够接受。
鲁虹:我认为,绘画有它的局限性,一定要发挥它的所长。实际上它在平面上引用平面图像更容易发挥。像用墨点3D画的银行卡、解放军战士,就既有成像效果,也有一定的3D效果,这个方案相对要好一些。除非墨点不足以表现,必须以墨路画3D才行,否则不应采用这种成像效果很差的手段。
鲁虹:的确,,他的墨路3D完全是可以用墨点来做,而且成像效果会更好。在这里,我指的成像效果就是当人接触绘画的第一眼直觉,这是我们对绘画判断最重要的第一印象,谈恋爱也是,你第一印象喜不喜欢很重要,不能事后很理性地觉得这个人很好,很老实,这个是不行的。看画就是要有第一眼喜欢的感觉,我现在还是觉得他的墨点实验更成熟,也许墨路方案做下去会超越以前的墨点,至少目前,我还没有看到这方面的希望。
鲁虹:在上海做的展览中,他和蔡广斌都以不同的方式将水墨和当代图像结合,也涉及了传统水墨所不能涉及的一些新的表现领域,这个是很有贡献的。
冀少峰:谢谢鲁虹老师!鲁虹老师又发表了一篇长篇大论,强调这么做有什么意义,有时候我们要反问为什么要有意义呢?他又提出了一会儿他看出来了,一会儿又看不出来了,我想刘老师正好在文章当中提出了一个真与幻的问题,面对南溪的三维水墨我们可以看到性的真与幻,钱的真与幻,权力的真与幻,亦真亦幻之间,我想恰恰就回应了鲁虹老师这个时而看得见,时尔看不见的问题,这个请刘老师解读更有意思。
刘骁纯:因为鲁虹刚才说到了墨点系列吸收了很多网络资源,扩大了水墨画的空间。既然肯定了这一点,就应该明白他的3D实验。既然他已经扩大了这个空间,当他突然有了一种新的感觉,这种感觉本身绘画已经不能表达的时候,他可以超越绘画,进一步超越水墨画的空间。实际上现在南溪展示的这些东西在我的理解不是纯绘画,不是让你去看迷彩图案,图案本身没有太多好看的,他的作品本身,没有人参与就没有他的作品,必须有人参与,参与之后作品才有效,所以他的画作是大众参与的一个引子。
刘骁纯:它是跟大众互动的一个整体的社会行为,或者是我前一段用了一个概念,借用博伊斯的概念就叫做“社会雕塑”,跟社会发生关系,小范围来说就是跟观众发生关系,离开观众毫无意义,离开观众就剩下这个图案了,但是这个图案本身又不是在画图案,他这个图案本身就是为了让大众参与,以及大众参与以后发生的一切。
刘骁纯:我为什么说他是亦真亦幻呢?并不是所有人都能看出3D,包括我,我开始看不出来,后来看出来了,还有一点需要说明的,他绝对不是双色眼镜看到的那种3D效果,他是另外一种3D效果,一种很奇特的3D效果。他跟《阿凡达》的“3D”是完全不同的另外一种3D,应该说这是上帝造就了人的眼睛就已经造出来的东西,只是我们有时候不知道,有时候偶尔注意到了。有的人偶尔碰见后又把它发展成了游戏。这个3D本身很奇怪,就好像真的一个物体、一个空间,我们身临其境在当中。
刘骁纯:我觉得这个东西不管我开始看出来,或者是看不出来,或者是鲁虹一会儿看出来,一会儿看不出来,比如他现在基本看不出来,我看出来一点,甚至有人很激动,看出来了,激动得跳起来了,这都没有关系,包括我们今天的讨论实际上是南溪设计的一个圈,今天我们两个的辩论就是给他当引子呢,是画面引发的社会行为的一部分。
刘骁纯:它整个是一个社会活动、社会行为,这种社会行为指向,在南溪的设计当中已经有了,就是刚才鲁虹说的他一会儿是真的,一会儿是幻的,一会儿是实的,一会儿是虚的,一会儿看得见,一会儿看不见,包括那个“点”,近看是点,远看是人,近看是点,远看是解放军,近看是点,远方看是五角星,近看是点,远看是钱币,一会儿有,一会儿没有。到了这个地步,对南溪来说重要的真的不是这个东西有没有意义,而是他感觉到这个东西必须要做出来,第一位的是必须要做出来。这也是鬼使神差,鬼已经推着你走了,你不能不走。
刘骁纯:南溪说他不是为3D而3D,这句话是比较清醒,不然他可以放弃水墨。所谓亦真亦幻、时有时无,围绕着他的一个基本的主题,他一贯的主题都是围绕着权力、金钱、性,基本上是这三个东西。他在这种诱惑中进行水墨修行。我就简单地先这样解释一下。
鲁虹:我补充一下,听刘老师讲的话,我就想起我们小时候看《儿童时代》的事,当时每一期有一个游戏,上面画的是乱线,杂志说里面有一个公鸡,你能把他找出来吗?我们就一点点找,结果找出来不,也很有成就感。现在,我就想问一下南溪先生,你的墨路3D和我小时候做的这个找鸡游戏有什么区别?第二,你这个图为什么不用墨点画,请给一个学术上的理由。
鲁虹:按照我的理解,把墨路3D中的符号看出来,正如我小时候在乱线中找出公鸡来一样,都属于视觉游戏的范畴。
鲁虹:再问一下,你的这个墨路3D为什么不用墨点画?是什么原因促使你非用这种方式不可?
南溪:我已经把画画出来了,作为艺术家我的责任已经到位,鲁虹问的这两个问题,我认为他还需要时间去看,对于我来讲不需要解释,作品是我的解释。
刘骁纯:这一点南溪可以回答一下,你这种3D图像有没有用晕点画的?
南溪:有,对面这张就是用的原点,而且是好几个层次,既是看到天安门了,看到国徽,同时国徽和天安门会有3D成像出来的,而且是用晕点的方法,安徽的生宣纸、毛笔和中国的墨汁、中国的颜料,非常地道的中国传统的方法,在上面一点一点点出来的。
南溪:这边是笔路的方法,一笔一笔用水墨非常传统的方法,泼墨法、积墨法,都是用这些大家用过的方法一笔一笔画出来的。
冀少峰:刚才刘老师已经针对鲁虹的问题做了一个很好的回答,在你做数码墨像的时候已经扩大了水墨的表现空间,就是说南溪的水墨应该说是当绘画不能表达他的想法的时候,他就要超越绘画,其实这也是说他为什么不用墨点的一个理由。我再去重复也没有什么意思,对于水墨艺术也有着一个研究。
南溪:我还是用墨点和笔路法绘画,二种方法同时画,有些3D作品就是用墨点画的。
冀少峰:南溪在强调他的墨点与笔路。
刘骁纯:鲁虹刚才强调的一点就是要充分发挥绘画,这一点与鲁虹自己矛盾。鲁虹先生办了 “墨非墨”展,“与水墨有关”展,里头很多东西都超越了绘画,不限于绘画,就是在你思想上并不要求跟水墨有关的艺术一定死守绘画,这是你已经形成的一个理论的框架。你今天又要求南溪要充分发挥绘画之所长,为什么?
冀少峰:现在的辩论进入了非常激烈的阶段,刘老师已经把鲁老师所做的展览做了一个论据,我想应该请鲁虹老师解释一下。
鲁虹:可能我表述的不太清楚,我们做当代水墨有两类:一类属于架上水墨,一类超越架上叫水墨艺术,如水墨影像、水墨装置、水墨雕塑等,这一类水墨艺术的作品肯定不是按照架上水墨的要求来做的。
鲁虹:我认为,因为你是架上具像水墨,也就是说,只要你还在平面上作画,就要考虑它的成像效果。比如,银行卡和解放军的这二个作品,也是在用水墨来做3D,但是它以墨点来做,所以成像效果是比较好的,也在二维平面基础上做出了超越二维的努力,相对成功些,而墨路3D给我们的第一次成像效果则很差。他是在让我们做视觉游戏,把我们的注意力引向了还原一个符号。我觉得艺术离开了意义不行。以前在江湖上,有人喜欢说,我不但会玩大刀,还会玩长矛,他现在一方面用墨点,另一方面用墨路,始终是双轨前进,还是像以前江湖好汉那样,强调十八般武艺样样精通。我的意思是,在目前,无论是做平面,还是做3D,都围绕墨点做要好一些。因为你在做架上的具像绘画,所以,我可以对你提出这个要求,如果你不是架上具像绘画的话,当然又是另外一回事。
刘骁纯:你补充这个我马上可以问你一个问题,你为什么非要把南溪定为架上绘画?如果他用另外一种方式走出架上绘画,为什么不可以?
【相关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