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1年2月,国务院学位委员会公布了《关于下达按<学位授予和人才培养学科目录>进行学位授权点对应调整结果的通知》,由此,艺术学从文学门类中独立出来,并升格为“学科门类”。艺术学独立成门类是时代发展的必然结果,也是艺术学科建设自我完善的体现,更有助于贯彻落实党在十七届六中全会上提出的文化大发展大繁荣的政策。艺术学的独立表明我国学者已经认识到艺术研究的重要性,使艺术学作为一个独立的学科门类拥有其独立的学术地位和学科定位,这是艺术学科建设中关键的一步。在艺术学升级为独立门类后,学科建设和人才培养都将进入一个新的时期。
国务院学位委员会艺术学科评议组召集人、中国传媒大学艺术研究院院长仲呈祥曾说:“(艺术学升级为门类),这是我国高等教育史、学科建设史和人才培养史上一件具有里程碑意义的大事,是21世纪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历史进程中艺术自觉、艺术自信、艺术自强的一项重大举措。”艺术学科升级为独立的学科后,高等艺术院校面临很多新的挑战和机遇。在学科建设方面,不是仅仅调整课程设置,改变原有教学模式就能完成的。在新形势下,艺术院校需要思考的是如何构建有效的评价体系,如何在人才培养方面更好地突出艺术专业的特色,以及培养出的人才如何更好的适应社会需求、与就业接轨。这些问题作为一个常谈常新的话题,又一次摆在我们艺术专业教育者的面前。
从艺术学科升级为独立门类迄今,已经过去一年多了,在这新的时期,各高等艺术院校对艺术学科建设和人才培养探索有何新的认识和体会、新的尝试和构想、新的努力和展望,作为以弘扬优秀艺术,推动艺术教育事业发展为职责的媒体平台,我们急需了解和研究。第七届全国艺术院校院(校)长高峰论坛议题之一就是“贯彻落实十七届六中全会决定与十八大精神,以高度的文化自觉文化自信加强艺术学科建设和艺术人才培养”。这次会议上,参会专家和代表纷纷就此议题展开讨论。
新时期的艺术学科建设是高等艺术院校发展的核心
高等艺术院校的发展离不开学科建设。谈到学科建设,中国艺术研究院副院长牛耕夫指出学科建设是艺术高校发展中具有战略性的基础建设。艺术院校的学科和专业设置、水平和质量在很大程度上决定着这所院校的办学特色和水平,因此,加强艺术院校的学科建设是每一所艺术院校走向未来的一个基础性的又是一个根本性的重要环节。艺术院校(特指高等艺术院校)具有人才培养、艺术研究、艺术创作和社会服务功能。学科则是这四项功能的基础。所以说,学科建设对艺术院校的发展具有基础性和全局性的影响,应该把学科建设作为艺术院校发展的核心。
各个艺术院校的学科建设都是在自身的历史文化、学术传统和院校实际的基础上进行的。任何一所艺术院校,都不可能在每一个知识领域拥有最好的资源。牛耕夫指出,对于任何一所艺术院校来说,重要的是从本校的实际出发,找到自己的资源优势,确定学科建设的重点,办出特色。不同类型的艺术院校建设方法理应不同,要采取不同的方式来建设学科,才能百花齐放。
天津音乐学院作为我国九大音乐学院之一,一直围绕着以学科建设、专业建设与人才培养等工作为核心推动建设,取得了显著成效。院长徐昌俊认为学科建设是高等艺术院校的发展建设系统中的顶层设计,事关学院现实教育发展的方向、道路,未来艺术学科发展的前途、效果;专业建设是高等艺术院校的发展建设系统中的基础工程,事关学院现实教育实践的效果、特色,未来专业教育发展的基础、质量。天津音乐学院目前拥有音乐与舞蹈学、戏剧与影视学、艺术学理论等三大学科方向的学术资源和人才队伍。学院紧密结合专业建设、社会发展和文化事业的需求,以重点专业、优势专业和薄弱专业的需求为导向,大力实施学科提升战略,准确把握学科定位,通过优化学科布局,改善学科结构,提升学科水平,巩固基础学科、突出优势学科、发展特色学科、扶持新兴学科。
作为综合性艺术院校,云南艺术学院院长吴卫民认为在艺术学成为学科门类后,艺术办学当中应注重“分层分类指导模式和学科标准建立”。分类分层指导,是理性办学在艺术教育发展中的客观要求,也是对中国艺术教育的办学类型、目标设定与效益追求具有清醒的认识和明确指导的内在发展要求。
中国艺术教育有不同的类型,综合性大学艺术教育也有着自身的优势,它们依托一个相对更为广阔的自然科学和人文科学背景,它们擅长于从哲学思维的层面提出高屋建瓴的贯通艺术各个门类的艺术学的一些普遍原理。北京工业大学艺术设计学院和很多“多科型”大学以及综合性大学一样,是以工科教育为主的“211大学”,艺术设计学院的学科建设是学院一直在思考和研究的问题,这不仅是发展定位,也是融入整体协调发展的关键。
该院副院长邹锋认为,艺术学科建设的目标是一个动态化指标,每个学校在不同的历史时期都会有各自不同的规划。学科建设与人才培养是并行的,无论是教学型、教学研究型还是研究型大学,其学科建设目标最终都是指向艺术人才培养问题。从实际来看,人才培养是在短期难以见效的,因此,艺术创作、学术研究及艺术学科的师资队伍建设,就成了学科建设的关键环节。高水平的学术成果和一流的师资队伍一方面促进学科建设和发展;另一方面隐含在文脉与传统中隐性教育逐渐会成为更为有效的教育方式。
规范化是新时期艺术院校学科建设的关键
不管是音乐、舞蹈、戏剧、影视,还是美术、设计等艺术形式,艺术往往通过一种物质载体反映出隐藏在其表象后的文化内涵。党的十七届六中全会提出,要培养高度的文化自觉和文化自信,提高全民族文明素质,增强国家文化软实力,弘扬中华文化,努力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这就要求我们要培养文化自觉、文化自信,实现文化自强。2011年,艺术学成为学科门类,既是艺术教育巨大发展后的迫切需要,也是艺术学自身发展到了一定成熟程度的表现和时代共识的标志。目前,艺术学科的建设在有些艺术院校已经取得了一定的成果,有些艺术院校还在继续摸索前进中。
对此,吴卫民认为,按照学科建设目标,中国艺术教育的5个一级学科其实有着一定的模糊性和不科学性,这绝对不利于学科发展与专业建设,应该迅速改变,对于不同的艺术学科,要有明确的检验标准,完善艺术学科划分的合理性,从而促进艺术学科建设的规范化。并建议戏剧、影视、音乐、舞蹈各自单设,成为艺术学门类下的一级学科。
艺术学从文学门类下的一级学科升格为独立的门类学科,应有其深刻的内涵界定。新疆艺术学院党委书记张永钦认为,艺术学科门类确立之后,首先需要进一步进行内部整理和思考,即进一步界定内涵并理清架构,使内容和形式趋于统一。也就是说,艺术学升格为“学科门类”后,如何自觉建构艺术学理论体系已经成为亟待解决的一项课题。任何一门学科都有其独立的、不同于其他学科的研究领域和研究对象。尽管艺术学有极强的个性和综合性,甚至说有其特殊性,但作为一个学科,艺术学不能没有自己明确的研究对象与相应的研究方法。尽管艺术学门类目前的5个一级学科架构基本上对应着当代中国艺术活动的主流层面和主要内容,但仍有缺憾。我们必须从观念上重视学科门类是一个理论体系的建立,必须强化艺术学的学理构建。其次,建立符合艺术发展规律的评价体系。目前,在学科建设、人员职称晋升、艺术类人才培养等诸多领域沿用的学术研究评判标准尽管遭到了前所未有的质疑,但是在艺术学学科的个性特征尚未充分挖掘之前,在学理构建还未揭示其不合理性之前,即新的艺术评价体系未确立之前,这种传统的评价体系仍将继续发挥作用。所以,艺术学学科的建设呼唤新的评价指标体系的确立和出现。
作为综合大学中的艺术学院,学科与专业的定位发展是其学科建设中更多思考的问题。邹锋认为新时期艺术学科建设中需要重新认识“学科”与“专业”,对艺术学自身的知识体系和自身的逻辑也需要加以科学的认识。作为成为学科门类的前提,哪些是艺术学自身的研究领域?哪些才是“艺术”学独特的研究对象?这些都需要进一步进行科学梳理与甄别。专业是为学科承担人才培养职能而设置的,只有解决好学科前端的问题,根据学科发展过程中所形成的交叉、边缘和综合的特点确定研究领域,进而形成专业研究方向的概念、技法、规律和构成的科学系统,才能更好地定位专业,针对社会不同领域与岗位需求培养专门人才。
艺术院校的学科建设是以社会发展、文化发展以及科学技术的进步为基础的。随着艺术学升为学科门类,出现了学科分化的现象,新的分支学科和专业方向不断产生,艺术院校教学和研究在学科门类的基础上细化为专业。牛耕夫指出,在新时期里,学科建设也因此体现出专业性的特征。同时,当代学科又具有高度综合的特点,新的交叉学科和综合性学科层出不穷,艺术科学与自然科学、技术科学和人文社会科学相互渗透,密切联系,日益形成统一的艺术教育体系,艺术学院的学科建制又因此表现出学科群和大专业的通识特征。同时,由于科学技术发展带动文化事业和文化产业日新月异的发展,其趋势既高度分化又高度综合。因此学科建设必须瞄准文化事业、文化产业发展的前沿,掌握国际艺术教育和文化产业的动态和趋势,才能保证学科建设的领先性。
传统与创新并重,以国际化的视角培养新时期艺术特色人才
高等艺术院校的首要任务是培养艺术人才。人才培养的特色在一定程度上就是人才竞争优势。在多元文化背景下,新时期的艺术教育要突破人才培养的瓶颈,除了注重学科建设外,更要延伸艺术人才培养的视角,密切关注与之相关的社会文化语境,把握文化产业所需要的人才类型,从而建立富有特色的人才培养模式。
师资力量是特色人才培养的重要保证。人才队伍特别是高层次人才队伍的建设是高校发展的重要基石。近年来,天津音乐学院围绕建设“高水平音乐学院”的战略目标,“以开阔的国际视野引进杰出人才,以宽广的包容胸怀招聘国内外贤才,以开放的宽幅途径培养已有人才”的人才队伍建设理念,引进海内外的杰出艺术家做学科领军人物,培养本校优秀人才获得国家、市级高层次人才项目,加强中青年骨干创新人才和优秀青年教师的培养,大力实施“人才强校”战略。
北京工业大学艺术设计学院在培养特色人才方面始终坚持“两端”。一端是坚守传统工艺美术的传承与发展;另一端是培养解决设计行业的现实问题的艺术设计人才。在一级学科“设计学”的建设过程中,学院继续保留工艺美术在“漆艺”“漆器”“象牙雕刻”等研究方向,利用学院的大师资源,请艺术大师来校开设工作室,营造传统艺术氛围,使学生能够亲身感受到传统工艺美术的加工和生产工艺,使学生产生浓厚的兴趣。在学术研究中,积极探索工艺美术在当代社会的传承与发展,注重工艺美术学科资源的开发与利用,在乐器、家具产品、电子产品以及视觉传达设计中,尝试使用大量的工艺美术技术手段和设计元素。同时,学院一直关注相关行业和市场的发展动态,一方面不断鼓励教师与企业展开合作,主动参与国家各种建设项目和设计任务。教师参与社会实践项目,积累了丰富的项目运作、实施等方面的经验,把设计一线的发展动态融入实践教学和常规教学,提高了教学质量,也提高了学生参与社会实践的能力;另一方面,根据行业的发展变化,对应工作岗位的需求,适时调整课程设置,针对性的为学生开设选修课程。从实际效果来看,有针对性的课程既丰富了学生的知识面,使学生能够及时的获得设计行业的各种信息,同时,也为学生的就业选择提供了新的途径。
“以社会需求为导向的设计艺术学科专业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是上海杉达学院人文学院对近几年来在设计艺术专业教学方面所取得的成果与经验进行梳理和总结,旨在面向社会现实需求,建立和完善设计艺术专业学科教学体系,整合设计教育各要素,实现人才培养目标。学院的人才培养有明确的定位,设计艺术学科的各专业毕业生在本地区同类院校专业横向竞争中,确立为应用型人才培养,除了少部分进入大型设计院工作,大部分学生在许多中小公司、企业承担的“设计+技能”的全能型角色。推行“以社会需求为导向,以‘夯实基础、强化能力’为目标,以‘项目教学’为途径”的教学模式,开展教育教学实践改革,将专业教学与设计项目、设计竞赛紧密结合,注重培养学生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的综合技能,重点培养学生的专业能力和职业素质。院长席跃良在探索以社会需求为导向的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上有独特的方式。他认为首先应根据学生的基础和层次,确立人才培养目标和教学模式;其次,应突破传统教学模式,建立以主干课为核心的专业课程群;再次,应“夯实基础,强化能力”,确立多层次的实践教学机制;最后,采用多种结合的多层次教学方式,提高学生学习积极性和主动性。
今天,特色人才培养已经迈向了国际化的大视野中。如何加快培养国际化艺术人才,已是当前艺术院校面临的一个重要课题。国际化艺术人才的培养要求艺术院校应主动适应新形势的需要,进一步加强国际间的交流与合作,培养综合型和开放型人才。天津音乐学院创新国际合作办学新模式,打破现有教育管理机制的壁垒,尝试与国际一流艺术院校——美国茱莉亚音乐学院开展联合办学工作。与国际一流艺术教育机构达成合作协议,将使学院融入国际艺术教育阵营、扩大教师的国际视野、盘活学院的教育资源,提升学院在国际上的知名度和影响力。
中国美术学院中德学院同样也在培养国际化艺术人才方面做出了不懈努力。为了培养高层次美术人才,适应全球化环境下经济、文化和社会的发展,中德项目部在不断总结对外文化交流经验的基础上,以全球的眼光、与时俱进的开放性思维来探索中外合作培养未来高层次美术人才的新模式。该院院长杨修憬认为中外合作办学的关键是引进国外的优质教育资源,通过教学过程中的中外合作与交流,使自主办学能力不断得到提升,以教育国际化来促进学院总体发展战略的实施与实现。
【相关阅读】
【编辑:文凌佳】